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环境监测教学改革初探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高质量发展,环境监测,教学改革
  • 发布时间:2023-07-23 21:39

  文 / 喻学文

  摘 要:国家环境监测事业的大发展,引领着环保监测行业和环境监测企业中环境监测技术服务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随着服务型监测市场的全面放开,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培养也随之跟进,进行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环境监测专业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的分析,从职教高质量发展的特点、传统教学的弊端、职教发展的内涵建设几个维度探讨了环境监测教学改革路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环境监测 教学改革

  课 题:本文系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课题的研究成果。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环境监测是高职专业的基础课程,是环境生态修复、环境管理、环境工程以及环境监测等多个专业的必修课程,涉及专业面广、学生人数多、教学资源广。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环境监测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对环境监测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一、当前环境监测课程教学状况

  环境监测是高职环境类专业重要课程之一,是环境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整个课程结构分为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理论部分主要介绍水、大气、土壤、固体废物、噪声等环境监测要素项目,分任务构建教材体系,按学习认知规律,以任务导入—知识学习—学习小结—拓展知识—学习自测的顺序编排教材内容。实验部分主要针对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废污染以及噪声污染等常见污染物监测指标项目进行实验操作,主要有地表水样品的采样、水样色度的测定、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水中总磷的测定、环境空气TSP的测定、土壤样品的采样以及环境噪声的测定等实验实操项目。

  课时安排:理论课时36节,实验课时36 节,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为1:1。利用云课程智慧职教精品在线课程、线上精品课等教学资源以及多媒体手段进行理论—实验一体教学。学生课程考核主要分理论、实践、平时表现3 个部分。

  二、环境监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监测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出一些教学问题。以下分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方法设计和考核评价设计等4方面进行剖析。

  (一)教学思路设计不够多元化

  本课程采用以环境监测员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为路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模式。纵观整个教学设计、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发现,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的课程思政元素甚少,有的融入略显生硬,没有形成课前课中课后相结合、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相结合、案例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四结合” 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

  (二)教学内容设计不够年轻化

  内容设计主要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实操部分。理论学习内容设计为:课程导入→水质监测→大气监测→土壤与固体废物监测→噪声监测;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为:实验室安全知识→ 地表水样品的采集→水样色度的测定→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水中总磷的测定→空气中TSP的测定→校园环境噪声的监测。

  教材内容的遴选应遵循“行业性”“岗位性”“实用性”“可操控性”原则,对于传统知识内容可以删除或加以修订,对于行业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可以添加。例如,对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 “污染物浓度均为标准状态下的浓度”要修改为“参比状态指大气温度为298.15K,大气压力为1013.25h Pa时的状态(适用于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臭氧、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浓度)”;又比如,可以安排“自动在线监测系统”理论+实践的教学内容。对于内容设计而言,总的原则是“该删则删,该改则改,该加则加”。

  (三)教学方式方法设计不够巧妙化

  基于职业教育理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采取理实一体,项目化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学做结合”“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归纳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使学生的环境监测技能得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提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实现知识、技能、素养的同步提高。在教学组织中,引入真实的项目较少,问题导入过于深奥,难理解;设计的分组讨论目的性不强,收效较小;将实践教学独立于理论教学之外,将岗位要求、行业标准、职业素养融入教学不深。

  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强迫性和低效性的任务。学习枯燥、乏味,导致学生的学习变得盲目,从而产生“不晓得学了有什么用”的疑问。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方式方法设计时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和艺术性,使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岗位知识的传授形成内驱力。作为职业技能知识教育的前沿阵地,高职院校只有巧妙地进行教学方法设计,吸引更多的学生听课,才能激发学生进行职业岗位实践的主动性,才能更好地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从而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达到教学效果与岗位要求相匹配的目的。

  (四)考核评价设计不够实用化

  考核评价是对学生知识、技能、运用等能力的一种评判,也是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的依据。调整教学思路、梳理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基本保障。

  考核评价的设计在保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的基础上,要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量。在设计考核指标时,要以“重操作,轻理论”为前提,采用学校、行业、企业、教师、学生、家长作为主体参与的“六位一体” 评价模式。

  多元的开放性评价模式能更加贴近企业岗位技能的需求,更能凸显在环保监测行业企业中环境监测技术服务对学生服务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但就目前环境监测学期考核评价的形式而言,理论考核比值为50%,实验技能考核比值30%,理实比为5:3,大大超过了1:1的比例,完全背离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学生考核评价模式,造成学生课程学习的结果与行业标准偏离,与企业岗位要求脱节,使学生毕业找工作难度增大,对社会服务能力水平低,对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教学改革路径探讨

  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作为职业教育最前沿的课程教学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教学改革是“三教”改革的中心角色,是重要纽带和桥梁,是新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建立考量的重要元素之一。基于此,对于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主要从以下几个维度来探讨。

  (一)理清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特点,领会职业教育理念

  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按照行业标准,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

  1.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时代性特点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导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具有如下属性:以创新为引领,以协调为特征,以绿色为底色,以开放为特点,以职业教育跨文化传播为特质。

  2.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产业性特点

  职业教育应体现出现代产业与教育高度融合的发展特性——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等,即职业教育的办学形式应为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应体现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特性,尤其是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制定、课程编制、教学实施、质量评价等方面。

  3.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教育性特点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第四条中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传授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培养技术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教学改革实质上是操作层面的一种手段。教学改革的效果达成需要先进的、科学的、创新的、包容的理念作指导,研究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特点,深刻理解职业教育基本理念,这对课程教学改革具有创新性指引,为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二)打破传统教学壁垒,依托校企合作,整合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设计

  职业教育的核心还是技术技能的传承。教学的针对性、目的性特点明显。剔除盲目性、无针对性的应付式教学已是不可避免。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行业化、岗位化、标准化的教学设计理念已成为必然趋势。传统教学模式局限性表现为以下几点。

  1.教学手段单一

  “粉笔+黑白”输出的知识信息和技能信息有限。例如,在环境监测教学中,环境中污染物因子的布点操作、采样操作、分析操作需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筛选图片信息和技术参数,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出来。

  2.教学理念固化

  部分教师从不关心当今行业发生了什么变化,企业岗位有什么要求,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新的信息输入是改变传统教学思想的主要渠道。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也是信息化时代。信息化促进了职业化、教育化。同时,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也丰富了信息化时代的内涵。“一本教材走天下”的传统思想已不符合新职业教育的要求。

  3.教学方式单一

  依据多元发展理论,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如性格差异、爱好不同、认知深浅、成绩好坏、能力大小等都存在不一致性。采用“一把抓” 的教学方式会造成学生心理产生层次和等级差距,打击学生自信心,阻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职业规划。因此,环境监测教学改革要顺应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利用信息化平台,整合教学资源,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面向行业,瞄准企业,依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渠道,更新职业教育理念,为学生打造一个能施展自己才华,服务社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育场地。

  (三)通过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建设,夯实学校内部层次管理基础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建设主要体现的不是教育层次问题,而是教育类型问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培育特点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教育,突出了行业建设、企业建设、社会服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和引领效力。教学改革要出效果,细节需要优化设计,过程需要强有力的执行力。学校的层次管理是教学改革设想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夯实学校内部层次管理基础会对教学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夯实措施主要分以下几个层面。

  1.学校层面

  树立品牌形象,稳抓生源质量,拓宽就业渠道。“树品牌,抓质量,稳就业”成为高职院校管理的共识。如果学校层面的根基牢固,不愁生源,不愁经费支持,那么教学改革也可以丢掉包袱,大胆进行过程化优化设计,使教学改革效果得以提高。

  2.领导层面

  从宏观维度把握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力度,树立大局观,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眼光和魄力。在教学改革瓶颈期给人希望和信心,在教学改革机遇期敢于拍板定论。教学的开展是一个系统任务,不是一个教师单打独斗。例如,环境监测教学的开展要求教师课前进行充分准备,课中进行教学组织,课后进行教学质量检查和教学总结。同时,需要学校提供硬件设施、场所、设备;需要教务管理人员提供教学管理服务,需要实验员提供实验试剂仪器、调试和维护实验操作设备,以保障教学任务的顺利实施。学校管理层要为课程教学改革制定政策性文件,并用制度框定下来,激发和鼓励教师去改革教学、创新教法、革新教学手段,通过课程教学改革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铺好路。

  四、小结

  课程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环境监测教学凸显出来的问题,更加证明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课程教学改革仍然要依托行业标准、企业岗位要求和社会服务需要,否则,教学改革就是空中楼阁,无基之厦。

  参考文献:

  [1]邓喜红,方晖,罗艳红.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

  [2]南海.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解读[J].江苏教育,2022(12).

  [3]南海,刘烁.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阐释与实践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22(4).

  (作者单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