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图像融入沟通管理高效敏捷更出色
- 来源:专案经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视觉,图像,管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7-30 20:12
文/张名榕, CSM 图片提供/邱奕霖
熟悉敏捷守则的人都知道,「面对面沟通」是传递讯息最有效的方式,但在实务层面,许多人都有因言语沟通不精准,产生认知差异的失败经验,轻则延误项目时程,重则影响项目成败,不禁令人好奇,除了面对面沟通,是否还有更精准完善的沟通模式?
其实,面对面沟通时,若搭配附有简易文字的图表、图画辅助,就能大幅降低误会机率,使双方更能达成共识,这正是「视觉纪录师」(GraphicRecorder)诞生的契机之一。本期专案经理杂志特别邀请视觉纪录师兼图解力教练邱奕霖,与读者分享「可视化沟通」的魅力与优点,传授图像思考的秘诀,善用简易的绘图技巧帮助团队沟通更高效、更敏捷!
一张哭脸造就超级业务 图像沟通的惊人魅力
邱奕霖曾遇过一位业绩长红的保险业务,两人初见面时,业务直接在纸上画一个哭脸对他说:「这是你现在的状态。」看着他目瞪口呆的模样,业务随即又画了个三角形并在顶端画笑脸说:「你是不是希望几年后变成这样?」寥寥数笔配上几句话,让邱奕霖深深感受图画的吸引力,「如果他像其他业务给我看新闻、合约……等文字,我一点兴趣都没有,但他说那个哭脸是我时,我就开始好奇为什么?」邱奕霖说。
「画出来让对方自行脑补,激发想象力之后,后续沟通就会顺利。」体认到图画的惊人效果,邱奕霖对视觉纪录兴趣越来越浓,任职非营利组织的他开始参与课程取得证照,大量阅读相关书籍,2020年转为正职视觉纪录师,应邀参与演讲、论坛、工作坊、企业内训……等,将讨论内容手绘实时记录于纸张、黑白板,有时也开班授课,传授图像思考与「沟通」的技巧。
「图像思考的重点,在于不要把想象的责任丢给对方。」邱奕霖指出视觉引导分为四阶段:想象、投入、思考、行动,其中「想象」是最大关键,有想象才能延伸后续的讨论或学习,「语言或文字都是让对方自行想象,我说石头,有人想路边小石块,有人想豪华大理石,也有人想五月天的石头,如果画出来,才能确保大家想着相同的画面。」邱奕霖笑着说。
邱奕霖认为图像沟通有三大优点,首先是「快速达到共识」,以开会为例,他会将与会者想到的痛点一一画出,有异议就边沟通边修改,「只要有想法,欢迎客户拿起笔来画,解决方式并非单方面提供,而是共创出来,最终画面就是大家脑海中的最佳共识。」邱奕霖说。反复确认的过程中,与会者充分表达想法、交流信息,也拥有平等发表意见的权利,纪录师则依据众人意见弹性修改图像,流程十分符合敏捷的协作沟通模式(Collaborative Model)。
其次,图像沟通有助「建立全局思维」,许多人开会开一整天,却不记得先前讨论的议程,也不记得看过的简报,必须靠会议纪录辅助记忆,但视觉纪录师仅用一张纸呈现,就可以避免重复信息,还能产出更多元的意见。「举个例,一开始就画出要讨论的三大主题,如果大家都针对某个面向发言,就能以视觉提醒与会者切换角度思考。如果没有图,大家会误以为已经讨论出好多想法,这是言语与文字无法看出来的。」邱奕霖说。
最后,视觉图像还能「鼓励高度参与」,他表示企业常碰到的问题,就是许多人认为开会的议题与自己无关,光用语言与文字叙述,与会者无法想象对自己的好处,因而降低开会效率。「以讨论客诉案件为例,口说或文字叙述,都比不上你画一张生气的脸与鞠躬道歉的店员,后者能马上让大家有感,增加开会的参与感与专注力。」邱奕霖说。
他补充,情境是一种感性思考,用意在引起共鸣,实际的解决办法则需要靠逻辑思维,产出系统化的流程脉络。邱奕霖指出在职场上,大家习惯整理出逻辑框架,但这些无法刺激人们改变行为,使用「情境图」就能鼓励人们去想象、去投入,愿意改变行为,此外,当与会者看见自己的想法被图像记录下来,也会觉得意见受重视,进而提升参与意愿。
模糊变清晰 抽象变具象 拆解流程图沟通更加分
邱奕霖曾多次协助企业内训,过往的共识营是由各部门针对主题讨论,报告完就结束,很容易流于形式,他加入后,梳理每组的结论画在白纸上,员工觉得新奇有趣,转而愿意投入讨论,公司内的互动也更密切,「从画中看出两个部门意见相似,就能促进跨部门交流,也能共同发想解决办法,将主管的愿景画在图中央,讨论方向就不会失焦。」邱奕霖说。
除了私人企业,邱奕霖也曾与公部门合作,利用简单的框架与箭头画出「五步骤流程图」,协助改善工作效率。「许多人工作都有习惯的做法,却无法画出明确的流程图,我协助他们整理五个步骤,检视哪个最花时间,思考步骤能否再拆解与改善。」邱奕霖指出透过仔细审视流程图,可以意识到问题出自哪里,针对痛点对症下药。
某次教师研习中,邱奕霖就透过「五步骤流程图」与老师分享「做笔记的方法」,他将做笔记拆解成五步骤:订标题、设定目标、抓重点、整理观点、呈现方法,带着老师按部就班完成笔记,「过往老师教学生做笔记,常常会把重点放在方法或技巧上,但最重要的就是『流程』,按照流程做出来的笔记才有脉络与效率。」邱奕霖说。
邱奕霖认为,老师的知识与经验丰富,但有时很难透过口语传授给学生,利用图像帮助学生加深兴趣与印象,学习效果就更出色,「惯用文字思考的国文、历史老师改变最明显,教论语时画两个小人,写上孔子、子路再画个对话框,学生眼睛马上亮起来,老师也反映学生上课变专注,互动也变多了。」邱奕霖笑着说。
视觉图像有助沟通,却也有其限制,邱奕霖也曾差点陷入盲点,2019年他赴上海参加工作坊,看见外国纪录师画的图受到极大冲击,「乍看好潦草,一点都不精美,我才惊觉图像不是『创作』,不需花费太多时间精力,只要看得懂就达成沟通的目的。」邱奕霖坦言,亚洲人很常担心画不好、画不像,因此对图像沟通却步,但他认为画图其实是跨单位、跨国籍都能理解的共通语言,也是每个人都该学习的职场技能,特别是具备「需要频繁沟通」、「处理的信息较抽象」、「需要面对未知状况」……等工作条件的人,更需要培养图像沟通能力,而这三点都恰巧呼应敏捷开发的特性。
邱奕霖建议,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练习,面对某个主题时先问问自己「它看起来像什么?」从大脑中搜寻相关图像,再利用画图描绘情境,连结自身生活经验延伸思考。此外,也能藉由简单的框架、箭头与文字,以图解厘清信息之间的关联,培养逻辑思考力,只要持之以恒地练习,就能将图像思考内化成习惯,自然而然练就实用的职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