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听空谷回音

  编辑、撰文/夏莲 摄影/贾睿

  窗外,望不到边的雪山从天到地连成一片耀眼的雪白,临近拉萨,山体却变成黄色的裸岩。1300年前,年幼的松赞干布率领山南地区的雅隆部落,由雅砻河谷发端统一高原各部,恢复吐蕃的统一局面。他找到一片傍河的谷地,建立都城,也就是今天的拉萨。

  飞机落地后,3700米的海拔让人产生高反,仿佛脚踩棉花,飘飘然开启了旅途。这是我再度来到西藏,这里有既古老又新鲜的东西吸引着我。

  通往过去的时空隧道

  第一站,是古老的贡嘎曲德寺。寺庙离贡嘎机场不远,距拉萨市区也不过60公里。从高速拐个弯,600年历史的贡嘎曲德寺就依偎在一座小山下,出奇地安静。三层楼高的寺院看上去云淡风轻,历史上却盛极一时,僧众达3000人之多。我们是为钦则派壁画而来的。贡嘎曲德寺作为藏传佛教萨迦派的重要寺庙,有保存最完好的钦则派壁画,创始人嘎岗堆· 钦则钦莫就出生在贡嘎曲德寺旁边的村庄里。

  走近寺院,外墙自上而下被赭红、雪白、橙黄三种醒目的颜色占据。藏族人所用的颜色多源于自然,当色彩与质感交叠时,我们就再难用单薄的颜色词汇来描述。比如猩红色的白玛草墙,其构筑所用的白玛草生长在高海拔地区,既坚韧又能减轻顶部墙体的重量,是藏族人建筑智慧的结晶。

  松赞旅行帮我安排了这次独一无二的体验,贡嘎曲德寺住持格桑曲培迎我进入主殿,主殿供奉着一尊10多米高的释迦牟尼像,主殿周围是一座座供奉着其他佛像的子殿,钦则派壁画就藏在那里,最早的已经有600多年历史,依旧保留着丰富的色彩。我在幽暗之中辨认出秃鹫俯冲而下的场景,也看见正在出生的婴儿,或是树、云、河流。这些壁画充满烟火气,有的仍然熠熠生辉,有的斑驳得只剩下线条。作为西藏著名的三大绘画流派之一,钦则派壁画与同时期所流行的印度—尼泊尔风格不同,描绘的释迦牟尼佛像在神态、服饰等方面都独树一帜,并在画面中融入藏族文化习俗和田间地头的生活风貌。这也是西藏艺术文化的转折点。这些壁画历经各个时期的变迁和动荡,被一代代僧人视为珍宝并保存下来,今天仍能得见是一种幸运。

  曾经,贡嘎曲德寺的建筑和壁画危在旦夕。在格桑曲培的筹措之下,从2013年到2022年,贡嘎曲德寺完成了历时10年的建筑大修和壁画修复,寺中壁画也由故宫博物院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所长罗文华和团队整理成《贡嘎曲德寺壁画:藏传佛教美术史的里程碑》一书。以传播藏文化为初心的松赞旅行也参与出资支持书的再版,并为客人安排独一无二的体验,让壁画的美抵达更多人。

  八廓街,出世与入世

  回到拉萨城中的八廓街,当天是汉历的佛诞日。络绎不绝的信徒顺时针绕行大昭寺磕着长头,旁边是编着藏辫、画着高原晒伤妆的旅拍女孩们。在强对比的日光和蓝天下,任何一面夯土墙、经幡、老门板都是绝佳的背景。每隔几米,女孩们背靠土墙或木门,在摄影师的指挥下转动转经筒,做半日藏族人。

  从熙攘的主街转入一个窄巷,来到二楼的千古绝绘·唐卡艺术画廊,仿佛换了天地。松赞的管家平措为我安排了一次绘制唐卡的体验。唐卡是便于携带的宗教卷轴画,也描绘非宗教的传说、历史等题材。我选了一幅吉祥八宝图的白海螺,老师帮忙将线稿拓印到绷好的棉质画布上。我所要做的是先用铅笔描出线稿,然后涂色,再完成勾线。这幅图样看似简单,细细描摹完成也花去两小时,这是慢而平静的两小时。描摹唐卡的过程像是用专注对抗一切纷扰。尤其是勾线,需要凝神屏气,一气呵成。

  对于真正的唐卡画师来说,3年是基本功起步,学习绘画理论及度量经,之后才能学习绘制的技艺。指导我的老师是象藏艺术学校的学生,他正在另一个房间内创作自己的毕业作品。这所教授唐卡艺术的公益学校由著名唐卡画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赤增绕旦一手创办。在艺术画廊中,你可以欣赏到赤增绕旦的唐卡作品,细腻精妙的笔触和天然矿植物颜料的鲜艳色泽,让每一片裙袂、流云,每一眼凝视、回眸都蕴藏着大千世界,吸引人的目光。

  从唐卡艺术画廊出来,我们匆匆赶往有30多年历史的光明甜茶馆。茶馆发展至今,已经像一条错综复杂的巷子,小小的门脸连通两个如菜市场般人声鼎沸的大厅,如果你以为这就是它的全部,那就错了。拐进去,还有若干个房间围绕大厅生长蔓延出来。甜茶其实并非西藏本土饮品,而是从印度传入的一种奶茶,几十年前开始在拉萨地区流行。其做法是将红茶和牛奶同煮半小时,再加一点点糖,相比酥油茶,它的口感更加清甜不腻,据说喝多少都不会胀肚。

  甜茶馆就像一个浓缩的小社会,男女老少、不分职业阶层,围绕大小方桌,上演一派民族大团结的场景。你看见三三两两的人围坐在一起相谈甚欢,大至国际新闻,小至坊间八卦,几杯茶喝完,大家就各奔东西。至今,光明甜茶馆仍然只收现金,甜茶从最早的3毛一杯涨到1块一杯,客人把钱放在桌上,等拎着茶壶的服务员从人群中鱼贯而来,壶起杯满,抽钱找零,一气呵成。这番景象竟与几千公里外的意大利咖啡馆有异曲同工之妙。

  甜茶馆不只有茶,还有藏面。把晾干待用的面放入沸腾的汤锅过下水,再盛入碗中,添上用牦牛骨熬的汤,撒上香葱、香菜、辣椒。所以若是不着急,在茶馆里待上一天也饿不着、渴不着。我们还在等待添最后一轮茶,偏巧等到服务员时茶壶已空,并且被告知今天营业结束。我们只得悻悻地收起零钱,空留等待的杯子。光明甜茶馆喧闹的一天就这样戛然而止。

  此时是晚上7点,但在这个季节的拉萨,天色才刚接近傍晚,亮得很。在布达拉宫前的广场上,人们饶有兴致地将矿泉水倒在或把金属板铺在地面上,用相机拍摄水中倒映的布达拉宫。我们选择回到隔拉萨河与布达拉宫遥相对望的松赞拉萨林卡,在餐厅露台上享用美味的牦牛肉火锅,再远眺华灯初上的布达拉宫。它盘踞高处,俯瞰拉萨全城,时隔千年仍展现着无与伦比的气魄。

  离天空更近的豪华露营

  第三天,我们从“雪域圣城”拉萨向东,前往“西藏江南”林芝。驶出拉萨城区,周遭依旧是黄土色的山,几乎寸草不生。一路上拉林高速公路与著名的318国道并行。318国道从上海出发,经过四川,进入西藏,结束于中国、尼泊尔边境的西藏友谊桥,近20年来,已经成为骑行者的“朝圣之路”。去年拉林公路贯通,赶时间的人大多选择了拉林公路,318国道上的骑行者也因此更加显眼。当我在高速路上并行超越他们时,总在心里为这种热血精神暗自鼓掌。

  经318国道进入林芝,要翻越海拔为5013米的米拉山口,现在走拉林公路,只需通过海拔为4750米的米拉山隧道,高反的憋闷感再度出现。一过米拉山,海拔逐渐降低,心头仿佛一松。沿途高山上显现大片原始森林,深深浅浅的绿斜抹在山坡上,白云仿佛掉落山头,随后便出现宽阔的河谷,雪山时不时从河谷之间探出头来,是一片舒心悦目的辽阔,我们就这样到达了松赞百巴帐篷营地。

  若不是松赞独到隐秘的选址,这个仅有37户人家的百巴村还“养在深闺人未识”。这间刚于去年开业的松赞百巴帐篷营地被牧场、森林和雪山环抱,像一片桃花源。此时正是山楂花盛开时节,油菜花也晚了一两个月开放,圆滚滚的藏香猪欢脱地在田里乱蹿,牦牛嚼着牧草,显得稳重得多。

  在营地内,30顶Tentipi客房帐篷中,每一顶都拥有独立的露台和浴室,帐篷内部空间33平方米,与一间正常酒店客房无异。松软的大床、软皮沙发、手工羊毛地毯、地暖、空调、淋浴、电动马桶,帐篷内的一切让人不必牺牲任何现代舒适,就能和雪山、森林、天空无限贴近。

  从营地出发,向森林深处的冷杉牧场走一走,随处都是好风景。这段徒步很轻松惬意,让人忘了身在高原。丰沛的雨水、茂密的原始森林让林芝的氧气浓度要高于同等海拔的其他地方。走不多久,我们就来到谷地间的一处开阔的牧场,牧场在三个方向都面朝雪山,牦牛不紧不慢地吃着草。墨绿色的冷杉生长在山的高处,视线向下,是一片次生林,南草北木的特征在这里也尤为明显。牧场内有一棵千年云杉,需要7个人才能合抱,山谷中天气风云变幻,遇见怎样的风景都是那一刻的运气。

  徒步之后,午餐就在牧场享用。松赞的管家一早便在这里搭好帐篷。锅里翻滚着羊肚菌和番茄汤,管家为我们现场制作藏式面片汤,一切倦意被一扫而空。

  除了徒步,这片山谷里还有各种户外活动体验。比如射一支工布藏族聚居区的响箭,握弓、搭箭、勾弦开弓,然后放箭,“咻”的一声箭离弦而去,无论中不中靶都让人有一种释放的畅快。又或者学习骑马,漫步森林,体验藏族聚居区牧人的生活。夜幕低垂时,如果有机会,你还可以在营地的公共帐篷内体验一场颂钵疗愈。不同频率的音波弥漫开来,帐外是猎猎风声,顺其自然,让钵音穿透身体、帐篷、林木、溪流,让自己成为自然的一份子,在那一刻也获得了疗愈。

  离开前的那一晚,晚餐过后,营地内所有藏族员工邀请客人围成圈,跳起锅庄舞。员工来自不同藏族聚居区,有的是香格里拉,有的是林芝当地,舞步竟也不同。像我们这样的来客一开始还打算模仿,很快就放弃了。雪山之下,每个人只管随着节拍任性起舞,自由感受音乐和人与人之间的那份联结,这就是最完美的舞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