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民的夏日农事指南
- 来源:奇妙博物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古代,农民,指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8-10 11:33
文/田 园 图/颜 青
夏日里的农业
古代农民伯伯的夏天日程安排与二十四节气中的这六个息息相关: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和大暑。在这些时间节点,农民伯伯们会干什么呢?
立夏在每年的5月6日左右,它代表着夏天的开始,上至统治者、下至农民伯伯都要举办迎夏仪式,祈求五谷丰登。
小满在每年的5月21日左右,这时候,农作物生机勃勃地生长起来,但又未全部成熟。农民伯伯们欢欢喜喜地采桑叶,从蚕茧中抽出蚕丝,还会举行祭祀活动,南方地区流行祭祀蚕神,由此还诞生了“祈蚕节”。
芒种又叫“忙种”,在每年的6月6日左右,有人说这是收割那些像小麦一样外壳是尖针状的谷物的日子,有人说这是播种的日子。这其实体现的是南北方的差异,北方地区的农民忙于收割小麦,而南方种植三季稻的农民则忙于种植水稻。
到了夏至,也就是每年的6月22日左右,气温升高,但阴晴不定,农民伯伯们既要防旱又要防涝。许多地方由于收获刚刚结束,还会举行“过麦夏”的仪式,为粮食丰收对上天表示感谢,并将收获的小麦擀成面粉,加入青菜、腊肉等,制作成“夏至饼”。
小暑,意为小热,一般在每年的7月7日左右。这时,农民伯伯迎来了棉花开花的日子,又要在在田间辛勤地施肥了。他们还要去除棉花的老叶,防治蚜虫等害虫。
每年的7月22日左右,最热的时刻大暑时节到来。面对酷暑烈日,农民开始了“双抢”战斗,晴天收割早稻,阴天种植晚稻,收割与播种同时抢着进行,才能确保夏秋两季双丰收。
大家看,古时候农民伯伯在夏天的每个节气都有需要做的农活,真是很辛苦呢!
形式各异的收割“神器”
古代没有现代这么先进的联合收割机,那么当时的农民伯伯如何收割不同的谷物呢?
首先要向你介绍的是时代悠久的石镰,这种工具在8000多年前的裴李岗遗址、磁山遗址就已经出现了,现在出土的数量很多,充分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繁盛。
在约3800年前的夏代,五谷已经齐备,但是由于当时人工冶炼的铁器尚未出现,青铜器又较为珍贵,农民收割谷物一般使用的是由石头和蚌壳制作的工具,比如石刀、石镰和蚌镰等。
如果你到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参观,就可以看到那里珍藏的3800年前的石镰与现代的铁镰结构基本类似,刃部有锯齿,需要与木柄安装在一起组合使用,可以收割小麦和水稻。春秋时期,铁镰出现,到西汉时就成了人们主要的收割工具。
古代农民的智慧不止如此。宋元时期出现了堪称古代版“联合收割机”的组合农具麦钐(shān)、麦绰(chuò)、麦笼。麦钐是一种像镰刀一样用来割麦的刀;麦绰是用竹条编成的抄麦器,形似簸箕( bò ji),上部可以安装麦钐,用于在割下麦子后将麦秆揽入其中;麦绰的后部则是麦笼,用来存放割下的麦子。这三者互相配合,使当时的收割效率大大提高。
防旱“装备”使用手册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田地里经常出现干旱的情况。应对旱灾也成了古代农民伯伯的重要工作。机智的古人设计出了各种精妙的防旱“装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装备”该怎么使用吧!
桔槔(jié gāo),它采用了省力杠杆原理,将一根硬棒放在一个支撑点上,在一端用较小的力气就可以撬动另一端的重物。人们用一根长长的木杆将取水器和重石连接起来,在正中间放上竖向的支撑物,或者把木杆横吊起来。一个人在一头以较小的力气按压重石,就能轻松地将另一头的水提拉上来,省了不少力呢!
随着农业规模的扩大,辘轳(lù lu)应运而生。这种工具使用了轮轴原理,类似于将轮子固定在一根圆轴之上,连续转动以节省力气。辘轳就是常见的安装在水井上的轮轴,它的轮子上面缠满了绳索,位于井口上的一端悬挂装水的容器。一边转动插在轮子中间用于固定的轴,一边放下绳索,即可把陶罐或木桶沉入水中取水,装满水后将轴向反方向转动,便能巧妙地将深井之水提出。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带辘轳水槽的陶井形象地展示了此类灌溉工具的用法。这件文物下部为井,井栏口印有鱼、鳖、耳杯的纹饰,上部带有用于取水的水槽、辘轳等。它证明在汉代,农民已经采用了更为先进的辘轳。相比于桔槔,辘轳不仅能让人们更加轻松地取水,而且还可以取到更深处的水。
但是提水灌溉的田地范围有限,渐渐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到了隋代,筒车的出现提供了解决方案。从中国农业博物馆的高转筒车模型我们可以看出,筒车需要建在河段落差较大的河边,人们分别在高处的河岸上和低处的河流中各安装一个大木轮,用绳圈将它们连在一起,绳上绑有装水的竹筒。随着水流推动水中的轮子转动,岸上的轮子也会随之转动,竹筒浸入水中,装满水之后再利用流水本身的力量将竹筒提出,还能实现自动倒水。这样循环往复,就能将低处的河水引入田地里了,不仅大大地提高了灌溉的效率,也使得灌溉的面积增加了不少。
古代农民伯伯根据节气安排农事,利用各类“神器”收割粮食,还在精妙的“装备”帮助下抵御旱灾。他们深知,只有在适合的时节做好该做的事,并不断改进农业工具、提高效率,才能实现五谷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