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若微
1000多年前的冰激凌
在陕西省咸阳市乾陵有一座唐代章怀太子墓(章怀太子: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第二个孩子李贤),墓葬壁画里的“仕女图”中,有两位女子双手捧着插着花朵的、有点儿像盆栽的东西,它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酥山,相当于我们今天吃的冰激凌。这样的酥山也出现在了唐墓壁画“野宴图”中的桌子上。
“酥”类似今天的奶油,“山”是形容它的形状如同山峦。酥山是怎么做的呢?
根据文献记载,厨子制作酥山时要先在最底层放上冰,然后将奶油加热到快融化的状态,再淋到冰上,雅致的厨子还会在冰上装饰彩树和假花,远看就像一座洁白瑰丽的雪山。端入冰窖冷冻后,酥山被定型,晶莹剔透,巍峨多姿。
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酥山在宴会上是格调和档次的象征。后来,元代人又在此基础上改进,将冰块、牛奶、蜜糖混合,制作出了“奶冰”并传到欧洲,征服了很多人的胃。马可·波罗在书中说:“东方的黄金国里,居民们喜欢吃奶冰。”这里的奶冰可以算是现代冰激凌的前身了。
博物馆里的雪糕
雪糕比冰激凌硬一些,因此比冰激凌更容易固定造型。那么,博物馆里有哪些“花样百出”的雪糕呢?
在三星堆博物馆中,我们能看到以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为原型制作的雪糕,根据口味和颜色的不同,这种雪糕分为“青铜味”“出土味”,富有文化气息的同时,是不是又颇有幽默感呢?
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大家可以吃到兵马俑雪糕,它们“俑”气十足,每个细节都很讲究。而中国国家博物馆出品了鹰形陶鼎雪糕,呆萌而又不失气场,香浓的榛子酱搭配手工巧克力,口味柔和不甜腻。
博物馆中的“人气”雪糕还有首都博物馆的伯矩鬲(lì)、上海博物馆的大克鼎、甘肃省博物馆的铜奔马……除此之外,八达岭长城、大雁塔、黄鹤楼等景观也出现在了雪糕上。当文物与美景遇见雪糕,它们成了夏日里“最靓的仔”!吃完雪糕的人,舌尖上有美味,心底里有情怀与底蕴。
世界各地的冰激凌趣闻
16世纪,法国的卡特琳皇后有一位私人厨师,他把奶油、牛奶、香料等掺进冰激凌里,再刻上花纹,让冰激凌变得既漂亮又美味。18世纪,冰激凌传入美国,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成了冰激凌的狂热粉丝。他为了购买冰激凌,仅在1790年夏天就花费了约200美元,大约相当于现在的3000美元、两万多元人民币,可真是“千金买冰不足贵”呀!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举办了一场冰激凌国际博览会,一个叫杜马尔的年轻人带着他的蛋筒冰激凌闪亮登场。这个蛋筒又能吃又能装又能手拿,人们再不用担心浪费杯子,也不用担心吃完冰激凌还需要找垃圾桶了,他的蛋筒冰激凌成了“天才的发明”。
今天,冰激凌几乎出现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怎能不建造一座冰激凌主题博物馆呢?
美国纽约就有一座看上去十分梦幻的冰激凌博物馆,整个博物馆的内部都是粉色的,还堆满了各种和冰激凌相关的物件,人们给这个博物馆起名为“粉色星球”。走廊里粉色墙壁的牌子上还写着和冰激凌相关的各种知识,翻开牌子就是答案,成了参观者增长知识的“小机关”。
除了各种冰激凌主题的展览,博物馆还设计了许多可供人们玩耍的趣味空间,比如梦幻冰激凌乐园、巧克力小屋、未来食物工作室、冰激凌秋千、巨型圣代等。
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城郊,还有一个卡比詹尼冰激凌博物馆,这里是全球冰激凌爱好者的打卡胜地。博物馆里摆放了20台古老的冰激凌机、10000张照片、制作冰激凌的工具和器皿、古老的冰激凌广告等。如果你的时间充裕,还可以参加博物馆里的冰激凌课程,在现场做一回冰激凌大师。
天这么热,咱大家都来一口冰激凌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