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 跨越千年的传承

  • 来源:中国品牌
  • 关键字:中国,茶,传承
  • 发布时间:2023-08-12 14:40

  文|高万鹏

  11月29日,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次成功申遗,堪称我国人类非遗申报项目中的“体量之最”,涉及15个省份的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包含39项传统技艺、5项民俗的目录清单,如同一部“茶叶百科全书”。它既体现了同一地域下中国茶的不同品类,如福建的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白茶(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等,又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日常生活图景:妙趣横生的“赶茶场”、“举措高超”的潮州工夫茶艺、杭州径山茶宴等。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制茶师根据当地风土,运用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等核心技艺,发展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工茶,2000多种茶品,以不同的色、香、味、形满足民众的多种需求。

  哪些中国茶艺入选

  传统制茶技艺主要集中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江南、江北、西南和华南四大茶区,相关习俗在全国各地广泛流布,为多民族所共享。

  浙江:浙江是中国绿茶生产重点省份,此次有6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分别为:西湖龙井、婺州举岩、紫笋茶和安吉白茶制作技艺,以及庙会(赶茶场)、径山茶宴两项民俗活动。

  福建:福建有6个项目在其中,分别为: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

  江苏:江苏有3个项目在其中,分别为:南京的“雨花茶制作技艺”、苏州的“碧螺春制作技艺”和扬州的“富春茶点制作技艺”。

  湖南:湖南有3个项目在其中,分别为:黑茶制作技艺中的千两茶制作技艺、茯砖茶制作技艺,黄茶制作技艺中的君山银针茶制作技艺。

  安徽:安徽有3个项目在其中,分别为:黄山市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制作技艺。

  中国茶的文化底蕴

  申遗成功的背后,是茶之故乡的“底气”。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也是茶树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

  历史文献中最早关于茶的记载传说,出现在中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中:“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茶在夏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但是最早只是作为一种药材。普遍认为,至少在魏晋时期,我国就已经有成熟的制茶技艺和全民性的饮茶习俗。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记录了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生产技术、饮茶技艺等,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正式形成。

  茶文化兴盛直观的表现之一就是大量茶诗的出现。盛唐的李白、中唐的白居易、晚唐的杜牧,都留下了大量茶诗。最著名的茶诗,无疑是唐代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俗称“七碗茶歌”。

  到了宋代,茶融入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全民饮茶让整个中国社会无不重视茶文化,从茶中获取精神慰藉和文化熏陶。

  数千年来,中国人通过制茶、泡茶、品茶,培养了平和包容的心态、形成了含蓄内敛的品格。茶的饮用与分享是人们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以茶待客、长者为先等与茶相关的礼俗彰显着中国人谦、和、礼、敬的人文精神。

  世界上的中国茶

  放眼世界,如今的茶叶遍布世界五大洲,全球有64个国家和地区种茶,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喝茶习惯。英国茶专家简·佩蒂格鲁指出,全世界的茶文化都可以追溯到中国。

  茶最早走向世界是在公元5世纪,通过丝绸之路陆续传入东亚、南亚、中亚、西亚。到了唐代,茶马交易日渐成熟,茶由新罗传到朝鲜半岛,由日本僧人带回日本。

  15世纪至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凭借航海优势,从澳门装运绿茶到印度尼西亚爪哇,再转运欧洲,开启了欧洲的饮茶之风。

  17世纪末起,中国茶逐渐风靡世界。如今,中国已成为茶叶产量和总面积居世界第一的国家,茶叶出口量占世界茶叶出口量的近五分之一。国内1085个县、3000多万名茶农靠“一片叶子”生活富足,茶产业已成为拉动民生的大产业。

  尽管受到疫情影响,2022年1-10月,我国茶叶出口仍累计达到30.87万吨,同比增长4.03%。

  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申遗成功之后,如何保护传统制茶技艺及习俗受到更多重视。“申遗成功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松口气,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下,中国茶传承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包静说。

  当前,与茶相关的知识、技艺等主要通过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和社区传承等传统方式进行传承,与正规教育有所融合。“比如,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在福建省安溪县王氏家族已传至第13代,安徽祁门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昶在近5年间收徒授艺17人。”

  2020年12月,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成立了保护工作组,联合制定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五年保护计划(2021-2025)》,将鼓励传承人按照传统方式授徒传艺,依托中职院校和高等院校培养专门人才,巩固代际传承;举办保护传承培训班,加强能力建设;建立研学基地,编写普及读本,开展相关巡展活动,提高青少年的保护意识。

  目前,中国有40多所中职和8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茶学和茶文化专业,每年培养制茶、茶艺等专门人才3000多人;一些代表性传承人进入学校,开展传承教学。

  融于现代生活的茶产业

  如今,茶仍是中国人最重要的饮品之一。而且,它在不断地变化、适应现代生活。延长产业链、创新消费方式,成为近年来我国茶产业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新式茶饮行业市场规模超过2900亿元,同比增长5.1%;全国约有门店45万家,年消耗茶叶超过20万吨;消费者的需求将持续上涨,预计2025年,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将达到3749.3亿元。

  新茶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年轻人的需求,培养年轻人的喝茶习惯。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来看,新茶饮还能增加经济效益,解决一些人的就业问题。”

  另一方面,茶包含的“慢生活”“慢社交”理念,也在逐渐回归当下,为人们提供了反思现代性、回归生活本质的机会。

  目前,尚未出现有代表性的国际茶饮品牌,而这也正是中国各大新茶饮品牌的机会。下一阶段,数字化、健康化将是茶原料应用发展的两大趋势,随着中国茶的申遗成功,期待新茶饮品牌群雄竞逐,创新推动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