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会,读懂四川的一个窗口

  • 来源:四川省情
  • 关键字:大运会,四川,窗口
  • 发布时间:2023-08-26 12:56

  文/本刊记者唐佳莹

  7 月28 日晚,随着倒计时结束,一颗颗绚烂的烟花绽放在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上方,拉开了成都第31 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大运会) 的序幕。

  作为规模仅次于奥运会的世界综合性运动会,大运会素有“小奥运”之称,由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于1959 年创办,分“夏季运动会”和“冬季运动会”,每两年举办一届,参赛选手只限在校和毕业不超过2 年、年龄在17—28 岁之间的大学生,至今已举办30 届。

  纵观历届大运会举办城市,如21 届大运会举办地北京、24 届举办地曼谷、30 届举办地那不勒斯……都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此次大运会定档成都,既是对城市综合实力的一种认可也是挑战。

  好在,两次延期,近5 年的准备时长,未灭大运热情,今日的成都已大不一样。

  凤凰山体育公园、新都香城体育中心……一座座设计精妙的体育场馆拔地而起。其中,承办大运会开幕式的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更是凭借着12000 多块彩釉玻璃拼出的“太阳神鸟”穹顶和亚洲最大的体育场馆玻璃屋面,入选了“40 个中国新地标”,登上央视大型纪录片《大国建造》。

  沙河街道马家沟片区、龙泉驿区十陵片区……一个个老旧小区面貌一新。既保留了川西建筑文化风貌又染上了“天府黄”“成大红”等标识色彩,成为“网红打卡地”。

  城市绿道、健身步道……一条条绿色健康之路蜿蜒不息。为热爱“遛弯儿”的成都人提供了场地的同时,更孕育了城市夜游的新消费形态。

  而这些,只是大运影响中最微小、最显性的切面。

  谋赛,即谋城。对于正在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四川而言,成都承办这场全球性的综合体育盛会,不仅仅只是一次提升城市品质、展现城市形象的契机。以国内第一个举办大运会的城市——北京的经验来看,在大运会前6 年—前4 年,北京市GDP 年均增速高出全国0.4 个百分点;在大运会前3 年—前1 年,这一数字提高至2.6 个百分点;赛会年则高出全国3.5 个百分点。这种增长显然来自多重因素,也许是大运会对投资的天然吸引力,也许是赛事短时聚集人气的魅力,也许是企业品牌加速进入国际视野的契机,但无论如何,大运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能否利用好大运契机,更要从厚植产业核心优势、促进消费业态优化、精耕管理服务出发,真正实现“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的理念。

  当然,前者的经验放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现在,也许并不“通用”。但在2023 年上半年经济四川增速追平全国的“振奋”下,这场能掀起市民热情与活力的盛会来得如此“恰到时宜”,正如国际大体联副主席马瑞·迪马尔斯基所言:“成都大运会被寄予了厚望,它象征着另一个精彩的回归。”这种回归既精彩,也充满信心!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