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还是存钱?后疫情时代的消费新趋势

  • 来源:四川省情
  • 关键字:疫情,消费,新趋势
  • 发布时间:2023-08-26 13:02

  文/李洋

  线下消费逐步回升,消费行为更趋理性

  消费观念发生转变,理性消费不断增强

  过去三年,疫情导致经济增速放缓,部分居民收入受到影响,在生活和消费习惯上发生了较大变化,理性消费意识不断增强。调查显示,42.8% 的受访者消费观念为“勤俭持家”,仅满足刚性需求;55.0% 的受访者选择理性消费,在收入范围内适当消费;而表示愿意超前消费、利用信贷等金融工具进行消费的仅占1.1%。

  线下消费逐步回暖,在线消费模式得到巩固

  疫情期间,线上新型消费方式不断涌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线下消费的不足,起到了扩内需、促消费的作用。疫情防控转段后,企业为积极适应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多转型与电商平台合作。网购也不再是青年群体的专属行为,越来越多的中老年群体加入到“线上购物”阵营,甚至对“视频带货”“直播带货”也有较高的接受度,这为市场复苏增添了新动力。调查显示,24.8% 的受访者表示线上消费明显增加,但仍以线下实体店消费为主;20.0% 的受访者已习惯使用电商平台、社区团购、外卖等线上消费方式。

  外出消费频率加大,接触性聚集性消费回暖

  今年以来,消费需求陆续释放,餐饮、旅游等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业呈现逐步恢复态势。据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数据,今年“五一”假期,全省接待游客4018.34 万人,实现旅游收入201.2 亿元,接待游客量居全国第四。调查显示,86.6% 的受访者今年以来有过接触性聚集性消费。

  消费信心逐步恢复,消费升级意愿较强

  今年以来,全省大力实施以品质供给、品尚引领、品味生活及创建一流消费环境为靶向的“三品一创”消费提质扩容工程,通过培育消费新场景、创新消费聚合平台、加快发展首店经济等方式,推进高品质、新时尚、多品味、国际化的“ 蜀里安逸” 消费品牌体系构建。2023 年1—6 月,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39.3 亿元,同比增长7.6%,增速在一季度4.3% 的基础上进一步回升,全省消费品市场稳步恢复态势明显。调查显示,60.8% 的受访者今年以来消费比上年有增加或有增加消费的计划,增加的消费主要用于教育培训(23.6%)、餐饮娱乐(19.2%)、休闲旅游(17.5%) 等改善型和发展型消费, 居民消费提质升级趋势明显。

  收入预期不稳,居民预防储蓄增强

  收入不稳,消费趋于谨慎

  调研发现,受疫情期间收入不稳定性等因素影响,加之投资、理财等风险较大,居民消费普遍趋于谨慎和实用,更加注重理性消费,对家庭富余收入的安排仍然以银行储蓄为主。调查显示,69.1% 的受访者除去基本生活消费,对富余收入安排是银行储蓄;70.3% 的受访者今年以来储蓄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或增加。

  预期不稳,储蓄意愿增强

  近年来,全球经济低迷,物价上涨,成为抑制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为应对高企的生活压力,居民增强了预防性和谨慎性储蓄。调查显示,59.1% 的受访者认为未来预期不稳是储蓄意愿增强的主要原因。

  资本市场不佳,持币动机增强

  疫情前,随着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持续提高,理财产品备受投资者追捧,但近年来,居民持币观望心态加重,其他配置资产加速回流银行。调查显示,在导致储蓄意愿增强的因素中,市场表现不佳、投资意愿不强分别占14.8% 和8.1%。

  消费潜能释放存在“四大堵点”

  收入预期不足直接影响消费偏好

  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在疫情期间被抑制的消费需求逐渐释放,但部分行业特别是点多面广的服务业,虽有所好转但完全恢复尚待时日。2023 年1—6 月四川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增速明显低于全国平均增速,说明四川居民消费提质扩容依然任重道远。调查显示,44.7% 的受访者家庭人均月收入2000-4000元,69.8% 的受访者认为收入预期不稳定或收入水平较低是影响家庭消费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

  刚需支出挤占居民消费空间

  当前居民热衷储蓄的原因除了受到传统的节约理念影响外,更多的是在目前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为未来的生活“ 做保障” 或“留退路”。比起消费,老年人更愿意存下“养老金”,而中青年更偏向存下“ 育儿金”“ 教育金”“ 买房钱”,抑制了居民的消费意愿。调查显示,47.7% 的受访居民反映教育、养老、房贷等支出挤占消费,影响了家庭消费水平的提升。其中,超六成受访者反映教育、养老等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在40% 以上。年轻人本是消费主力军,是促进消费的关键,但当前年轻人背负压力较大,消费活力难以释放。

  消费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调查发现20.9% 的受访者对目前消费环境(线上线下) 不满意,其中最不满意的前三项依次为“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产品售后无保障或服务质量不高”“抖音等直播带货质量差”。此外,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短视频博主在网上发布揭秘食品界“科技与狠活儿”的系列视频备受关注,也引发了不少对食品安全的质疑和恐慌。

  汽车、住房等大宗消费有待提振

  疫情过后,“口红效应”在部分居民身上有所体现,消费存在“低价产品偏爱趋势”,对那些大宗消费,如买房、买车等变得更加谨慎。调查显示,仅有12.4% 的受访者计划今年增加大宗消费。

  多管齐下提振居民消费

  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产业链培育,通过政策支持、减税降费、信贷扶持等方式加大对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同时招引一批产业层次高、带动能力强、投资规模大、能够提供充足就业岗位的项目,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鼓励居民创办投资小、见效快、易转型、风险小的小规模经济实体,对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从事个体经营的,按规定给予更多创业担保贷款、税收优惠、创业补贴等政策支持;进一步增加财政对促就业、稳就业方面的投入,加强对灵活就业人员及就业困难群体的技能培训和再就业服务, 通过稳就业促增收提升消费水平。

  培育消费热点,提升消费供给

  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以重庆和成都为“双核”、多个区域消费中心共同发展、城乡均衡发展的高品质消费空间布局;加强在商贸、会展、旅游、教育、健康、医疗等重要消费领域合作,打造以“商品+服务+体验”为特色的线下商圈;依托全省优势资源,进一步丰富假日旅游文化活动,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增强旅游休闲体验,促进消费增长;因地制宜出台和落实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措施,通过发放消费券、惠民券、消费抽奖等方式,激活房车消费、露营消费、马拉松消费等新型消费,同时可针对老年人、青少年、女性等不同特点的消费群体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消费选择。

  加强社会保障,提振消费信心

  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优化商品和服务供给的质量和结构,提升医疗健康、养老、托育、家政等社会服务的市场化供给质量;加大对居民消费能力的支持力度,继续重点支持改善型住房需求、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以及养老服务等;进一步建立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机制,拉动低收入人群消费意愿。

  加强市场监管,提升消费体验

  聚焦民生领域,围绕食品药品、医美产品、特种设备、农资等重点产品,加快推进“放心消费承诺”活动,对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从严从速查处,净化消费环境,让居民“敢”消费;加强对老年群体、母婴市场产品质量检测,守护居民消费安全;优化城市交通管理,畅通动态交通,保障静态停放,优化夜间、周末临时停车区设置,为居民出门消费提供便利。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