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未来产业,成都向这些地区学什么?

  • 来源:四川省情
  • 关键字:布局,产业,成都
  • 发布时间:2023-08-26 13:06

  文/刘丹杨会改

  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未来产业是基于前沿重大科技创新、引领未来经济转型发展、尚处于萌芽和孵化阶段的新产业,如脑科学、可控核聚变、量子信息等。近年来,各地积极部署未来产业,谋划展新位势。本文选取了上海、深圳、杭州[1]、南京、宁波5 个城市作为观察对象,重点观察其在未来产业发展定位确定、重点领域选择、主要抓手部署三个方面的情况,以供成都借鉴。

  发展定位:产业的“明天”和“后天”

  从发展定位来看,先发城市均将未来产业作为城市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谋划的远期部署,但各城市对“未来”的定位有所不同。深圳将未来产业定位为“明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城市层面提出了“20+8”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谋划,其中“20”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包含智能机器人产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等,“8”是合成生物、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上海将未来产业定位为城市产业的“后天”,在城市层面提出“3+6+4+5”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谋划,将以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为主的“3+6”优势产业定位为上海产业的“今天”,将竞相发展的元宇宙、绿色低碳、数字经济、智能终端4 个“新赛道”定位为上海产业的“明天”,而将技术尚未成熟、需要10—15 年才能实现大规模应用与发展的未来健康、未来智能等5 大未来产业定位为上海产业的“后天”。

  重点领域:呈现五大特点

  在未来产业领域选择的考量上,先发城市主要呈现“接续战新、原创驱动、抢占热点、长短结合、大小衔接”五大特点。

  一是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抢抓未来方向。如深圳侧重在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生长新方向,前瞻布局合成生物、脑科学等未来产业。南京围绕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优势产业,培育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储能与氢能等新赛道。

  二是依靠科创资源锁定未来技术前沿方向。如上海依托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 设施等大科学装置推动颠覆性、前沿性、引领性技术研究。浙江(杭州) 聚焦智能仿生与超材料6个潜力巨大的未来产业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开展不确定性未来技术预判。

  三是瞄准未来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抢占热门赛道。围绕智能、低碳、健康三个抢滩必争之地,先发城市结合自身优势谋划具体领域。如浙江(杭州) 在智能领域中突出发展未来网络、元宇宙、仿生机器人、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在低碳领域突出发展氢能与储能、可控核聚变及核技术应用、低成本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在健康领域突出发展合成生物、未来医疗。

  四是突出长期培育和短期突破相结合。如深圳将5 至10 年有望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未来产业作为生力军,将10 至15 年有望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未来产业作为后备军。浙江(杭州) 优先发展未来网络等9 个创新基础良好、成长较快的未来产业,培育发展量子信息等6 个力量尚在集聚、远期潜力巨大的未来产业。

  五是大方向的确定性与小领域的不确定相衔接。如上海明确了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5 大未来方向,主要通过赛马机制和揭榜挂帅培育能够脱颖而出的细分领域,形成引领该未来方向的主引擎。

  主要抓手:解决五个方面

  整体来看,先发城市发展未来产业的主要抓手注重解决“推得动、转得出、接得住、组得起、用得上”五大方面问题。

  一是注重联动城市层面产业推进机制解决部署“推得动”。南京在细分未来产业领域构建“指导意见+发展规划+指标体系+专项行动计划+年度工作要点”的全链条工作推进方式。

  二是注重高能级平台策源转化解决技术“转得出”。上海建设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成果转化中心分中心、未来产业创新中心,加强原创前沿技术的跟踪研究和攻关突破。

  三是注重打通成果转化关键节点解决成果“接得住”。宁波推动“市场需求-高新产业-转移转化-应用研究-基础研究”反向资源配置的逆向创新。

  四是注重创新资源配置新模式新机制解决团队“组得起”。上海实施“基础研究特区计划”“探索者计划”,以“公开海选”“揭榜挂帅”等形式举办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启动面向全球的“未来产业之星大赛”,发掘硬核项目和顶尖人才,构建“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整合的项目挖掘与甄别机制。

  五是注重培育未来应用场景引爆需求解决产品“用得上”。浙江(杭州) 建设新技术新产品中试基地和应用测试空间,提供集成创新和产业应用试验条件。

  成都可以学什么

  从先发城市对未来产业部署的观察中发现,无论是谋划未来产业战略定位,还是选择未来产业发展领域、发展路径,都充分结合未来产业的新特征及城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特色基础。

  从未来产业的特征看,未来技术演进的基本逻辑是有迹可循的,这决定了未来产业大方向的确定性,而科学技术的偶然性,决定了未来产业细分领域的不确定性,未来产业前沿技术的突破性、颠覆性创新要求,又决定了发展未来产业相比领域选择更为重要的是营造良好的环境与生态,这些特征为未来产业发展领域和路径选择提供了通用的参考。

  从城市自身特色看,上海拥有的科学技术源头创新基础设施相对较多,且工业发展长期属于“领跑者”,处于价值链高端环节的先进制造业占比已经较大,发展未来产业更多的是看重颠覆性技术对现代化产业体系高级化演进的支撑;深圳以制造业起家,且企业创新实力强,为持续保持先进制造业竞争优势,发展未来产业同时看重两个方面,即对现代化产业体系价值链攀升的现实和未来支撑。

  相较于上海和深圳,成都尚处于做大做强制造业的关键阶段,处于价值链高端环节的产业对城市发展的支撑作用还不够强。因此,成都布局未来产业,在谋划长远未来的同时,发展具备价值链提升性、短期爆发性的产业同样具有“现实紧迫性”。即成都可同时学习借鉴上海与深圳模式,长短结合,充分考虑产业的短期爆发性和未来成势性,基于基础优势产业与科技成果转化延伸发展未来产业。短期依托已有一定基础的高成长产业新赛道,将未来产业作为制造强市战略的重要支撑;中长期依托技术优势衍生的科技成果转化,将未来产业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升级的支撑,实现未来产业同时赋能城市现有目标和远景蓝图。具体在发展领域选择上成都可以重点考量三个方面:

  一是瞄准前沿趋势抢占先机。敏锐捕捉权威技术趋势预测机构发布的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等广泛渗透发展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应用的科技产业变革趋势,统筹考虑先发城市争相抢滩的领域前瞻布局。

  二是发挥比较优势重点突破。结合成都已集聚的大学院所、科研机构、科创平台、科创企业等基础优势,谋划未来产业重点突围的细分领域。如成都可以依托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川) 大科学装置、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万亿级DNA 编码化合物中心等科创优势,加快发展基因及(干)细胞治疗领域。

  三是衔接城市战略目标次第开花。对标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制造强市战略目标,一方面,结合“看得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方向,延伸“摸不着”的未来产业细分领域,为“偶然兴起”的产业留白未来空间;另一方面,参照成都产业技术成熟度曲线,统筹考虑产业领域近期有效衔接制造强市战略、长期接续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升级。如在未来能源领域可以近期重点发展绿色氢能,中远期加快发展新型储能和先进核能。

  同时,立足为未来产业种子茁壮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和自由宽松的空间,成都在未来产业的培育抓手上需要注重四个方面:

  一是注重创新策源转化。聚焦未来产业创新技术“有源泉”,成都可注重激发大科学装置、军工大院大所等具有绝对优势的重大创新资源活力,不断提升其源头创新的衍生转化能力。

  二是注重全链条创新生态营造。聚焦未来产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本地“走得通”,成都需加快补齐概念验证、中试服务、科技金融支撑等关键环节短板,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

  三是注重新的组织机制创新。聚焦未来产业发展“推得畅”,成都可基于产业建圈强链来创新工作总体推进机制,推广揭榜挂帅、赛马制、公开海选等新型人才、团队招引机制,并充分发挥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合体的创新转化新机制作用,促进机构、资本、人才的有效组织和协同保障。

  四是注重应用场景的示范引领。聚焦未来产业“长得快”,成都可以结合公园城市示范区场景打造,在城市的建设与更新改造中进行整体考虑、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应用场景,为新服务新产品提供使用和迭代空间,通过市场检验促进技术成熟,壮大产业规模。

  (作者单位: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