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中,安顿语文

  吴 鸽

  时常想起一位考上重点大学的男生回学校来看我时说的话。他说:之所以一直喜欢语文,是因为喜欢语文带给他的感觉。他一直铭记小学时,在一个春日的午后,我突然宣布要带着大家走出校园,步行去公园看紫藤花。他们激动极了,不仅因为冲掉了下午两节作文课,还有公园的紫藤让他理解了什么是“绚烂”。时隔多年,他已不记得那天我具体讲了什么,但那个下午的感觉一直留存,那是一种在听觉、视觉的交织下的惊喜、唯美、浪漫;是一种呼之欲出的言说的欢畅。所以,他一直以此来鼓励自己:无论遇到多大的难事,生活中总会有不期而遇的美好!

  我听了很感动,也万万没有想到,六七年前的那个下午,会在一个孩子的心底打下如此明亮的底色,以至于他每每想起就充满力量。

  如果说当年只是无意之举,那么这些年,领着孩子们一次次走进自然,让自然成为我们的另一种语文课堂,就是有意为之了。

  情境教育创始人李吉林老师是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践行者,她曾说:“大自然以它特有的丰姿、无与伦比的美感,成为对儿童特别富有魅力的场景。”她认为,儿童所掌握的词汇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复活,同时又在记忆屏幕上留下丰富鲜明的表象。作为情境语文的传承者,我们如李吉林老师那样,将大自然作为牧养儿童言语灵性的最佳场所。

  想起教学《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时,这些和自然密切联结的孩子,由书本里的“古老的铜钟”“洁白的粉墙”“摇曳的凤尾竹”立刻联系到学校的庭院。他们说:“我们是‘银杏树旁的教室’,庭院里的一切都是我们的玩伴。”

  课间,孩子们最喜欢在庭院里撒欢儿。他们抬头看和我们比邻而居的银杏树欢呼,“这一年我们能看着它由绿意盎然到金黄璀璨。”树上的鸟儿、猴子,池塘里吐水的绿青蛙,带着小鸡出门散步的鸡妈妈,还有远处的红嘴大鹅,尽管都是仿真雕塑,但在孩子们的眼里,都是活的。它们会说话,它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故事。孩子们为之着了迷,看也看不够,他们笔下诞生了一个个发生在庭院的美妙童话。

  这些都让我想起作家毕淑敏所说:“你必得一个人和日月星辰对话,和江河湖海晤谈,和每一棵树握手,和每一株草耳鬓厮磨,你才会顿悟宇宙之大、生命之微、时间之贵。”原来最美的教育理应是这样的:有教室,但绝不仅仅是门与墙的阻隔,银杏下、桃树旁、流水边,白天看云、晚上等月,广袤的天地自在地安放着我们的课堂和我们的童年……自然、人、语文的一切美好彼此交融,如是,才能像长大的男孩所说:“我总以此来鼓励自己,无论遇到多大的难事,生活中总会有不期而遇的美好!”如是,才能让童年明亮的底色照亮人的一生!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

  责任编辑 李 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