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视野下儿童音乐剧统整小学美育活动的行动研究

  盘 琴

  儿童音乐剧结合了对白、表演、声乐、器乐、舞蹈、舞台美术等艺术元素,将音乐、美术、表演等关于美育的内容进行统筹结合,作为各学科教学的媒介,统整学科开展教学,是美育的综合载体,对儿童美育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及方法

  2022 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艺术课程的实践导向,使学生在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多样化实践中,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力。儿童音乐剧从专业舞台进入小学课堂,使学生直接参与编演,独立完成作品编排及表演,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学生综合艺术表演能力。

  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范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开展三个阶段的音乐剧实践活动,发现问题并做出改进。在行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观察法进行研究,即通过观察儿童的表现来判断其对于儿童音乐剧的接受程度。

  (二)研究思路

  班级音乐剧课每周1 次(2 课时),行动研究实施时间为一学期(10 周),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制定计划、实施行动研究方案、收集资料;第二阶段为实践阶段,通过各种实践方式对儿童音乐剧教学开展三轮层层递进的行动研究;第三阶段为总结反思阶段,在第一、二阶段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与反思。

  二、实施过程

  (一)感知体验阶段(1-2 周, 4 课时)

  1. 阶段目标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对音乐剧的认识,激发他们对音乐剧的兴趣。

  2. 活动内容

  第一周:教师播放音乐剧片段《猫》,带领学生感受音乐剧的表演形式,理解音乐剧中歌唱、表演、舞蹈等元素所在;邀请学生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使学生熟悉故事起因、经过和结果;并用手工剪贴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第二周:让学生熟悉歌曲《竹石》;以“神奇飞毯”游戏为基础,邀请学生一起完成探险游戏,进入表演情景当中;以“草地音乐会” 为情境,组织学生分组表演草地的声响,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剧表演的兴趣。

  3. 阶段小结

  通过欣赏经典音乐剧,学生了解到音乐剧是一门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艺术,需要有基本的故事情节、特有的表现手段以及舞台背景的支撑。通过“圆圈模式”“观众模式”“活动模式”让学生感受舞台空间的变化;通过跳、拍手、闪电、水等指令,训练学生对节奏变化的练习;通过“神奇飞毯”“草地音乐会” 等游戏,让学生逐步进入表演情境。

  (二)戏剧表达阶段(3-9 周, 14 课时)

  1. 阶段目标

  此阶段是儿童音乐剧课程的核心层次,围绕《愚公移山》的剧情徐徐展开:学生通过扮演剧中人物角色从而获得音乐剧相关经验;再通过创设音乐剧中的矛盾与冲突,让学生能动地进行音乐剧创造表达,进而创编新的情节故事、新的台词表演;最后结合已有的剧本和学生的共同创作,敲定最终演出的剧本内容。

  2. 活动内容

  第三周:通过播放音乐剧中的歌曲,以及增加道具、趣味对白等激发学生歌唱和扮演角色的兴趣;设置“角色大竞选”环节,引导学生通过两轮竞选选出角色。

  第四周:老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愚公移山》引子部分,引导学生创建挖山的情景,熟悉挖山的歌舞表演;引导学生创编愚公移山的现实剧情。

  第五周:教师带领学生创造愚公、大嫂等角色表现及角色对白;增加角色与角色之间对白流畅度;引导学生创造新的动作、台词、剧情。

  第六周:加入新角色雷神,以轻松、幽默的戏剧化表演,自然的勾连起前后部分。

  第七周:加入歌曲《竹石》,分组练习,学生跟随配乐朗诵与合唱,掌握诗词朗诵节奏、吟唱曲调。

  第八周:分幕排演三幕剧情,使学生熟悉整体排演,锻炼学生合作能力。

  第九周:综合排演,加入配乐,按照剧本内容进行排演,主要是说唱、舞蹈动作、台词的练习,锻炼学生专注力和综合表演能力。

  3. 阶段小结

  在音乐剧的排演中,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创造力与想象力得到释放。但一二年级的学生大部分缺少舞台表现力,舞台方位感不强、专注力不够,排练过程中需要教师有技巧地进行调整改进,如增加游戏解放天性,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分组进行排演与指导,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表演能力。

  (三)成果表演阶段(10 周, 2 课时)

  1. 阶段目标

  舞台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最好方式,学校为孩子提供展演的机会,把成果分享给更多的同学,在舞台上增长见识、收获自信。

  2. 活动内容

  第十周:正式演出,使学生感受表演带来的成就感。

  3. 阶段小结

  学生参与了剧本选材,排练编演,作品展演全部环节,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合作能力。

  三、研究成效与反思

  (一)研究成效

  音乐剧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舞蹈等艺术形式,符合儿童发展特点。学生不由自主地投入到剧情发展中,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不局限于剧本的音乐剧表演能够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激活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让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尽情发挥,对孩子的语言表达、自信培养、社交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二)研究反思

  在实践中,部分老师容易忽略儿童的主体性,忘记音乐剧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综合艺术表现能力、创造能力等,而仅仅强调编排完美和队形整齐,一旦学生感受到了表演的压迫感,就会表现出抗拒。事实上,氛围越轻松,儿童在创生上就会表现的越好,能力提升就越大。基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不同儿童有不同的优势能力,教师要做的就是增加小组合作机会,使学生发挥特长、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共同进步。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玩出学问:‘ 双减’ 背景下社团创新建设与探索” (2022YQJK256)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湛江市第八小学)

  责任编辑 成 盼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