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
  • 关键字: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式
  • 发布时间:2023-10-06 16:25

  明 清

  (四川省南部县千秋乡小学 四川 南充 637300)

  【摘要】最近这几年来我们国家高度强调素质教育,要求各地区贯彻落实课改政策,各学校及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当中积极地渗透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在注重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力度。小学数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课下的习题是完全不够的,要求学生们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2)8-012-01

  引言

  为了让小学数学教学紧跟时代的步伐,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从自身出发,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并将其纳入到创新改革中。因此,为了避免小学数学所带来的枯燥乏味性,教师就要建立一套全新的生本体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能通过自身的自主学习和思考成为一名求知、创造者。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

  1.1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在实际调查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很多教师都对当前的核心素养教学理念表现出了极高的认可度,但是他们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仍然沿用着传统的教育理念。就目前而言,我们国家仍然选择应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大部分的学生都需要凭借自身的考试成绩来获得升学择校的权利。同样学校也必须要抓升学率,教师也要为自己的教学成绩做规划[1]。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的教学观念落后的状态,他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抓紧每一分钟的时间向学生们讲解相应的数学公式和数学概念,极大地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引导。

  1.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积极性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工作的核心和数学自主学习的实施者,需要对数学学习保持足够的积极性和探索欲。当前阶段很多学生对数学知识并不是非常地感兴趣,他们中的很多都认为数学知识非常的枯燥乏味,不具备足够的趣味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式

  2.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变换角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只要能够让学生进行安静的思考,再加上兴趣的指引,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认识钟表”时,要知道时、分、秒知识的学习比较抽象,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知识很难理解,需要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能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了解1时=60分,可以正确读写出时间。为了能够让学生尽快投入学习之中,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进行兴趣引导,以“猜谜语”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出谜语,如,“长长三兄弟,身高各不一,三人比赛跑,你猜谁第一?”学生陷入沉思中,当学生说出答案是时钟的那一刻,教师能感受到学生的热情和成就感。这时,教师需要趁热打铁继续提出一些趣味问题,让学生动手画出来,并让学生自主思考,这三个兄弟是如何赛跑、怎样获得胜利的。整堂课下来,学生的热情饱满度很高,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2.2创设课堂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情景教学的模式相对来说比较新颖,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降低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难度,还可以通过连接生活实际的方式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探索欲望,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在随机展开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性的研究,分析在把握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们日常的生活经验,去创设相应的课堂情景,以此来保证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确保他们能够真切地融入到情境当中[2]。比如说在讲到“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在备课阶段就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前收集相关的图片、音频等资料,将这些融入到课堂导入环节来集中学生们的听课注意力。并且在讲解相关知识点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去进行相关的操作,比如说基于一定的数据资料利用电子白板去制作条形统计图以此来加强学生们的实践体验感,将抽象化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加强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记忆。教师带领学生制作统计图的过程可以很好地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促使学生自发性地去研究相应的教学内容。

  2.3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生活与数学教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值得引起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关注。传统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和分数,导致学生很少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真正应用起来,只是想着如何进行解题、如何进行运算。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发展会停滞不前,甚至是下降。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讲解一些生活知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形成生活化的学习意识。因此,教师可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小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生活当中去探索,找寻生活中的应用小数的例子。小数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可以让数字呈现得更加清晰。学生可以到商店中去进行观察,查看物品的价格。等到了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汇报。经过分享,学生能够了解到他人的学习体会,从而对于小数的理解更加深刻。通过这次学习体验,学生能够意识到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这样一来,通过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对于生活、对于数学的敏感度。

  2.4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要想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具体展开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除了要有老师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之外,学生也应当学会综合性地分析自身的优劣势,并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科学的自我评价。学习策略是否符合学生个性发展,取决于学生能否科学地进行自我评价。在自我评价时,学生应当摒弃自身传统的思维及想法,除了要在意自身的学习成绩外,也应当明确自身在学习中所存在的短板及长处。针对一些不懂得如何进行自我评价的学生,老师也应当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确保学生能够科学性地对自身进行评价。

  总结:综上所述,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出来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它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主动地进行知识的预习和复习,并积极地进行自我管理,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尹伟.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21(34):35-36.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4.017.

  [2]丁岚.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读写算,2021(03):197-198.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