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劳动教育资源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中国,戏曲,优秀
  • 发布时间:2023-10-14 09:45

  张 妮

  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劳动教育作为必修课程正式纳入大中小学教育的历史较短,对于教材、教法等都仍在探索中,急需扩充劳动教育可运用的素材和资源。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和承载了大量劳动相关的故事与精神,戏曲本身也是一种体验感极强的劳动创造。本文从戏曲文本、表演、本体等方面,依照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分类对多剧种的优秀剧目进行了查找、筛选和整理,以扩充劳动教育资源,促进中国优秀戏曲传统文化的传播。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下称《意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并对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组织实施、支撑保障等做出了具体规定,为新时代如何加强劳动教育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1 将戏曲资源纳入劳动教育

  《意见》在指导思想中指出,要“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在基本原则中提到,要“把握育人导向。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坚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可利用资源”。在加强宣传引导中提到,要“鼓励和支持创作更多以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优秀作品”。

  《纲要》在劳动教育途径中提到:“职业院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主要围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组织、劳动安全和劳动法规等方面设计。普通高等学校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主要依托的课程,可在已有课程中专设劳动教育模块,也可专门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课程内容应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普及与学生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通用劳动科学知识。”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其中分不同教育阶段列出了具体的渗透要求。

  戏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历史以来广大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其中蕴含和承载了大量与劳动相关的故事与精神。不论作为高台教化还是民间娱乐,戏曲极具艺术性、观赏性的特点,也使其在今日具备极大的思政价值。

  将戏曲资源纳入劳动教育不仅有利于优秀戏曲文化的传承、传播,也有益于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开拓劳动教育的空间,让劳动教育更加中国化、艺术化、内涵化。

  2 戏曲文本对劳动观念的弘扬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自古以来有神农氏教民稼穑,黄帝“艺五种”,有大禹治水、愚公移山,也有焦裕禄造林治沙、黄文秀扶贫攻坚,这些无不折射出先辈勤恳劳动、不辞辛劳的心路历程,也成为激励后人实现梦想的原动力。而戏曲作为“以歌舞演故事”的艺术形式也沉淀了大量以劳动为主题的传统传说、故事。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意见》中,明确了劳动教育总体目标——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笔者以此为导向,以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标准,筛选了以京剧、豫剧、黄梅戏等剧种为主的经典戏曲作品,从年代上涵盖了传统戏、现代戏,以供与劳动教育的相关师生和工作人员参考。

  2.1 体现劳动精神

  劳动精神的内涵是“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

  (1)崇尚劳动

  “崇尚劳动”是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充分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表现为“想干”。

  花鼓戏《补锅》体现了劳动人民崇尚劳动,以及社会价值观中对劳动的肯定。生产队养猪能手刘大娘的女儿兰英瞒着母亲找了一个补锅匠做对象,刘大娘认为补锅没有出息。有一天,刘大娘失手打破了煮潲的大铁锅,着急之中拿了饭锅当潲锅,只好叫女儿去请补锅的师傅来补锅。李兰英与男友李小聪假装小聪因为补锅职业受到岳母嫌弃,借机启发刘大妈,对她的旧思想进行批评,教育她革命工作是整体,七十二行都重要,彼此相依不能离。刘大娘听小聪讲得有道理,表示不仅自己要改变旧观念,还要帮助小聪劝说他岳母接受这个女婿。小聪见岳母已回心转意,连忙向岳母表露身份。刘大娘在满意的笑声中接受了这位女婿。

  当代创作中也不乏弘扬和歌颂劳动精神的作品。豫剧《朝阳沟》描写了城市姑娘银环和未婚夫拴保相约,在高中毕业后为了农业大发展,一同回拴保家乡朝阳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故事。既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强烈时代特征,也有深刻动人的艺术旨趣,既有立体感性的人物形象,也有幽默诙谐的唱段念白。在拴保教银环除草的一节中有一个著名的唱段:“那个前腿弓、那个后腿蹬,把脚步放稳劲使匀,那个草死苗好土发松……心不要慌来,手不要猛,好,好……又叫你把它判了死刑。”本是一个学干农活的场面,而且面对的还是一个新手,但风趣的唱词,加上河南方言特有的调侃意味,一幅小女儿学耕的画面也有了几分浪漫的气氛。老支书劝导和教育银环留在朝阳沟唱道:“全公社检查了跃进计划,山区建设还得狠狠抓,跌水岩那股水悬崖高挂,几千年形成了自然落差,这一回要叫它听咱的话,为社会主义把套拉,落差有多大,流量有多大,设计自己搞,图样自己画,修一座水电站土法上马。”《朝阳沟》以农民熟悉的生活化语言,书写了新社会里人们改天换地的万丈豪情。类似的剧目还有眉户现代剧目《大家喜欢》。

  (2)热爱劳动

  热爱劳动是培养正确的劳动态度,促进劳动者自觉劳动、积极劳动、主动劳动、喜欢劳动,表现为“爱干”。

  黄梅戏《牛郎织女》中借织女之口唱道,“架上累累悬瓜果,风吹稻海荡金波,夜静犹闻人笑语,到底人间欢乐多”“莫把时光错过,到人间巧手同绣好山河”,体现了织女思念牛郎,想念人间烟火,想要靠双手和劳动创造美好未来的心愿。

  评剧《向阳商店》讲了向阳商店经理刘宝忠的女儿刘春秀初中毕业后一心想当售货员,受到父亲的坚决反对,商店党支部书记王永祥却支持她的选择。春秀如愿进店后,主动要求推车进巷,送货上门。工作中她热心为顾客服务的精神,不仅受到群众的赞扬,为商店赢得了荣誉,同时还教育了那些抱有陈旧观念、轻视商业工作的人们。类似的剧目还有京韵大鼓《愚公移山》、西河大鼓《一分钱一两米》。

  (3)辛勤劳动

  辛勤劳动是对劳动过程及其强度的充分肯定,表明要充分遵循劳动的客观规律以及要达到的劳动强度,付出辛劳汗水和智慧心血,表现为“苦干”。

  现代京剧《海港》讲述了60年代,码头青年工人韩小强轻视装卸工作,在装运出国稻、麦过程中,不慎造成散包、错包事故。暗藏敌人钱守维趁机将玻璃纤维放在麦包内,企图破坏中国国际声誉。装卸大队党支部书记方海珍一面教育韩小强,同时对钱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并带领大家连夜翻仓,查清散包,追回错包,胜利完成援外任务。经典唱段《忠于人民忠于党》唱腔高亢大气、情感质朴激昂,塑造了方海珍勤劳质朴的革命工人形象,“蕴含着共产主义信仰和脚踏实地的革命精神,有着勤劳向上、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光荣传统,这不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劳动人民的光辉形象吗?!”

  现代京剧《龙江颂》取材于真实故事,讲述了1963年春,东南沿海某地遭遇特大干旱,县委决定在龙江大队堤外堵江引水救旱。大队党支部书记江水英主动承担最大牺牲坚决执行县委指示,决定牺牲三百亩产田,放弃一窑砖副业收入,与本位思想严重的大队长李志田发生剧烈冲突。最后,江水英团结干部、群众,坚持送水到旱区,使全区九万亩受灾土地得到挽救。《龙江颂》以承担重任、丢卒保车、会战龙江、窑厂斗争、抢险合龙、出外支援、后山访旱、闸上风云这八场戏反映了农业劳动中的抗灾自救,也“弘扬了共产主义,批判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

  (4)诚实劳动

  诚实劳动是对劳动者品德的客观规定,要踏踏实实、真抓实干、不投机、不欺骗,表现为“实干”。

  《赤桑镇》讲述包拯年幼丧失双亲,由嫂娘吴妙贞抚养成人。侄子包勉任萧山县令,贪赃枉法,包拯不徇私情、秉公执法将其铡死在铜铡之下。其中包拯陈情唱道:“谁知包勉贪赃枉法,国法难容,私情难佑”“自幼儿蒙嫂娘训教抚养,金石言永不忘铭记心旁。前辈的忠良臣人人敬仰,哪有个徇私情卖法贪赃。到如今我坐开封国法执掌,杀赃官除恶霸申雪冤枉。未正人先正己人己一样,责己宽责人严怎算得国家栋梁。小包勉犯王法岂能轻放,弟若徇私上欺君下压民败坏纪纲我难对嫂娘。”《赤桑镇》不仅彰显包公铁面无私的骨鲠性格,也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对诚实劳动、清廉为官的推崇。“这种大义灭亲的感人题材具有深刻的社会价值和教化意义”。

  京剧《廉吏于成龙》讲述了布衣高官于成龙求真情、甘清贫,秉持“不负朝廷,不亏黎民,对得起天地良心”。“于成龙这样的清官实际是传统道德观念的承载者,他的为官之道和为人之道,是我们对传统文化倡导的人格化表现。”经典选段《人生路多坎坷祸福不定》唱出于成龙的境界——“人生路多坎坷祸福不定,有苦涩有酸楚也有欢欣。脚踏着厚实的泥土,心平如镜,牵念着善良的赤子,怀揣真情。深知那欲如水,不遏则灭顶,贪如火,不厉禁势成燎原祸国殃民,终留恶名苦果必自吞。常言说,无病休嫌瘦,奉公莫怨贫。知足无烦恼,布衣乐终身。非吾之有莫伸手,非分之财莫进门。这是我于成龙一生箴训,不负朝廷、不亏黎民,对得起天地良心”。这是一部“深含思想意义的历史剧,同时人物刻画有情有趣、亦庄亦谐,艺术手段尽显京剧魅力”,从艺术的角度也值得传播与观赏。

  2.2 体现劳模精神

  从1950年党和国家首次表彰劳动模范到2020年共召开16次表彰大会,表彰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共计34008人。可以说,这个优秀的劳动群体,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于劳动模范诞生的时间,弘扬劳模精神的经典剧作数量有限,主要以现代新编创的戏曲为主。在剧中体现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河南豫剧三团编创的公仆三部曲《村官李天成》《焦裕禄》《重渡沟》集中展示了黄河沿岸村、乡、县的基层党员干部心系百姓、脚踏实地、积极作为的使命担当。“《村官李天成》以黄河半滩区的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为原型,剧中的李天成带领乡亲们投资办厂,最终使小西辛庄村变成闻名全国的示范村;《焦裕禄》再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风沙、盐碱、内涝等天灾以及裹挟着浮夸风等人祸的兰考往事,塑造了一个亲民爱民、敢于反思、敢于担当的新典型;《重渡沟》紧扣时代脉搏,以扶贫为主题,讲述了乡镇干部马海明带领群众开发建设重渡沟的动人故事,是农村脱贫攻坚战的真实写照。”类似的剧目还有《劳模刘西有》《织梦人》《西沟女儿》等。

  2.3 弘扬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内涵是“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由于工匠精神提出时间较晚,展现和弘扬工匠精神的戏曲作品多为现代新创,题材以现代工业居多。

  豫剧《工匠春秋》通过描绘改革开放年代中国社会深刻而复杂的变迁、进步,表现了一个中国当代基层工人炽热的家园情怀和朴实高尚的人生信念与坚守。深情讴歌了主人公甘于清贫、甘于寂寞、为民族工业崛起新生而扎扎实实攀登奉献的“大国工匠”精神。

  现代京剧《东方大港》取材于真实事迹,讲述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智能港总设计师张连钢及其“连钢创新团队”自主创造世界奇迹——智能无人全自动化码头(QQCTN)的坎坷历程。全剧以张连钢的叙述推进情节,回溯中国海港建设的百年历史,展现当代海港人不畏险阻、自主创新、协同作战、勇于创造的时代风貌与献身精神,探究和构建当代海港人面向未来和世界的筑港梦想。类似剧目还有:越剧《织造府·又见青溪》、黄梅戏《百鸟朝凤》。

  3 戏曲表演对劳动动作的搬演

  戏曲表演以程式化著称,按照美的规律,积淀了一定内容,创造了“有意味的形式”。劳动作为生活中的重要活动,也被艺术家搬上舞台,固化下来,随着戏曲的代代传承,成为劳动文化的活化石。

  3.1 以劳动动作营造生活气息

  《拾玉镯》中一段五分钟的程式化表演包括放鸡、喂鸡、数鸡、赶鸡,栩栩如生地体现了孙玉娇勤劳聪慧的特点,紧接着她端着笸箩、拿着板凳,小心翼翼地开门,左右看看没有旁人,坐在自家的门前做针线,选线、捻线、穿针、绣帕,展示了浓郁的生活情趣,这一段以做工为主的戏中,演员靠扎实的功底,运用眼神技巧,眼神随着小鸟转,数鸡时发现少一只微微吃惊,穿针引线时眼随针走,充满了艺术性、观赏性和趣味性。

  《打猪草》是黄梅戏传统小戏,其中金小毛看笋子、陶金花打猪草、陶金花不小心碰断笋子,以及金小毛辩解“笋子长大了,能打竹篮子、能做凉床子”,都取材自南方农村真实的劳作生活,活泼朴实的唱词配上生动幽默的动作,让人忍俊不禁。黄梅戏一代宗师严凤英和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丁紫臣于1952年主演此剧,参加华东区(上海)戏曲调演获得巨大反响。中国著名音乐家、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贺绿汀在《大公报》上发文盛赞他们是来自大自然的农村,他们是在日晒夜露风吹雨打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的演出,无论是音乐、戏剧、舞蹈都是淳朴、健康的,但是又很丰富、活泼生动。在他们的演出中,“我”仿佛闻到了农村中泥土的气味,闻到了山花的芳香。

  3.2 以劳动动作推动剧情

  戏曲作为一种综合舞台艺术,它的情节推动靠的是唱念做打,其中“做”指的就是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戏曲的“做功”不同于舞蹈的纯粹技巧展示,还能外化内心情感、渲染气氛、推动剧情。以百姓生活为主题的戏曲作品中,就常常以劳动关系的密切来表现人物关系的亲密。

  锡剧《双推磨》讲述了磨豆腐为生的寡妇苏小娥,意外救济了同样孤苦穷困的何宜度。何宜度非常感激,便帮她干起活来,挑水、推磨、灌浆、烧火……豆腐很快磨完,苏小娥舍不得他走,请他喝了一碗豆浆,又借给他一件棉衣。苏小娥说:“你我都是苦根生,应该互相来帮助!”最后这一对有了真诚爱情的青年男女,终于冲破了旧礼教的束缚,幸福地结合在一起。这就是广大人民中最朴实的在劳动中体现美好品质、在劳动创造幸福生活。

  4 戏曲行业对劳动精神的承载

  4.1 台前幕后的团队配合

  历来有评论认为,戏曲是“角”的艺术,这是从戏曲最终呈现的舞台载体维度总结的艺术特点,但戏曲同时也是综合的、团队的艺术,是不同工种共同贡献艺术才华和劳动才能的结晶。戏剧家焦菊隐曾提出“一棵菜”精神,菜心、菜叶、菜帮重叠环抱,正如一台好戏需要演员、音乐、舞美等全体人员相互帮衬,共同协作。

  一台演出开始之前,编剧、导演、舞美设计、服装设计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工作,现场工作人员安装好舞台布景,调试好灯光,演员在后台完成化妆、包头、贴榆皮片、勒头、扎靠、穿服装等一系列复杂的流程,乐队琴师在侧幕调音准备。大幕拉开,戏曲演员以“台下十年功”在台上献上穿云裂帛的唱腔和精湛绝伦的表演,琴师、鼓师紧密配合,伴奏烘云托月、锦上添花,幕间工作人员还要给演员紧张地抢妆换装,最终得来谢幕时候的掌声雷动和声声叫好。如果有机会让学生近距离体验和感受戏曲演出的全流程,想必也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

  4.2 戏曲行业的劳动故事

  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戏曲行业的工作当然也是一种劳动创造。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德艺双馨的戏曲艺术家都是经过坚持不懈的苦练和琢磨才能最终获得舞台上的惊艳亮相的。

  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塑造各种妇女的舞台形象名闻遐迩,他为此可谓呕心沥血。最初,他对表现女人的吃惊老觉得不够理想,于是就趁着妻子聚精会神整理衣服的时候,抄起身旁的一只兰花瓷盆,狠狠地往地上一摔。妻子被吓得惊叫了一声:“哎呀!”将手中的衣服掷了老远,半晌才说出话来。在这一瞬间,梅兰芳准确地捕捉住了妻子的神情、动作。他据此反复琢磨、练习,将女人受惊后那种惊叫的神情、动作,恰当而又巧妙地融进他有关的表演中,将人物刻画得更加活灵活现。

  京剧大师程砚秋为了锻炼自己的腿功,借鉴了蹲马步站桩,蹲着看报纸。虽然很累,但他要加强腿部的控制力和忍耐力,随时随地,利用一切时间加强锻炼自己的身体,以适应舞台的需要。程砚秋大师晚年拍摄的电影《荒山泪》中,在“逃山”一折中圆场跑得非常之快,如水上漂萍一般飘逸,撑起的裙摆、错落的步伐如莲花,被戏迷称为“太极莲花步”。

  挖掘和学习戏曲艺术家敬畏舞台、勤学苦练、苦心创造的故事和精神,也有助于引导和激励学生艰苦奋斗、辛勤劳动、精益求精、争创一流。

  综上所述,戏曲在剧本文本、舞台表演、行业本体中都蕴藏着大量劳动教育资源的富矿,由于才学有限,以上举例挂一漏万,还望借此文抛砖引玉,鼓舞更多同行共同探讨如何善用戏曲中的劳动教育资源。从劳动教育这扇门,将中华优秀戏曲文化邀请进千万课堂,让老师们多一个工具讲授劳动课程,让学生们多一个渠道了解戏曲魅力,以新时代青年学生开阔的视野、广博的胸怀,感受戏曲中绽放的劳动之美、劳动之光。

  本文系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北京市教委社科重点项目“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目标与体系建设”,项目编号:SZ202210049022;中国戏曲学院教研教改一般项目“‘五育’并举背景下艺术类高校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探究”,项目编号:2022YB07。

  (作者单位:中国戏曲学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