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成效

  文|本刊评论员 编辑顾佳贇

  儿童是家庭的希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事关广大儿童成长发展和美好未来。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项目推进视频会,对“十四五”以来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的38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项目逐个“问诊”、逐项“体检”。会议强调,以儿童友好空间项目为抓手,采取有力手段确保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项目是检验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成效、推动儿童友好理念落地实施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正式写进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到《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再到《〈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实施手册》发布,政策引导逐渐细化,有力推动“儿童友好”从共识化为行动。今天,我们观察周边,逐渐完备的母婴室、商场内“一米高度”的盥洗台、新建小区的儿童游乐设施、越来越多的“口袋公园”……这些民生场景无不在证实“儿童友好”的具体落实。

  与此同时,“儿童友好”越来越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识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方向。揆诸城市实践:将儿童友好理念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城市发展战略,出台专项行动计划,在空间规划制定修订中引入“1米高度看城市”的儿童视角,编制儿童友好社区、学校、医院等建设指引并推动实施,建立儿童议事会等儿童参与机制……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也应看到,在城市的发展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对于儿童这个本应优先发展的人群,还存在政策不包容、服务不匹配、保障不到位、空间不充足、环境不安全等问题。破解上述问题,还须每个城市以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项目为抓手,逐个逐项稳步推进,进一步转化为儿童及其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做大增量,拓展满足儿童需求的“供给池”。人民生活美好不美好,要看对儿童友好不友好;经济社会有没有达到高质量的程度,也要看“儿童友好”项目建设水平高不高。建设一个儿童友好的城市,不仅是对儿童悉心备至的呵护,也是在点亮一盏盏幸福的灯,照亮整个城市的未来。能否遵循儿童成长规律,全面满足儿童的衣食住行、学乐游玩需求,是衡量一座城市文明程度与治理温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进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维度。每一座城市理应围绕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等五个方面因地制宜地抓项目谋划储备,确保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成熟一批、建设一批。

  确保质量,做优服务儿童成长的“生活圈”。一个让儿童能自由探索、获得更多发展机会的城市环境,对儿童的成长乃至一生都影响巨大。必须看到,当下孩子们普遍面临接触大自然减少、公共游戏场缺失、电子游戏占据精力等通病,圈养式成长环境中的城市儿童更需要亲近大自然,放养式迁徙式成长中的乡村儿童需要更完整的教育环境。在通往儿童友好城市的路上,看似路障砾石很多,但只要实现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就能够一个个定点清除。每一座城市都需要激发社会各方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主观能动性,全年龄覆盖,全尺度建设,充分满足儿童成长需求,有力支持儿童能力提升,将“儿童友好”这一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治理以及民生的点点滴滴。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孩子们最有发言权。一个对儿童友好的城市应该是什么样?既要俯身倾听孩子的声音,又要贴身为孩子量身定做。着眼“一米高度”,促进城市美好与儿童友好“双向奔赴”,让政策更包容、服务更匹配、保障更到位、空间更充足、设施更安全,全面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方能建成一座让“小朋友开心,大朋友向往”的儿童友好型城市。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