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小岛咖啡香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颜之宏 编辑高雪梅

  这座面朝大海的闽南城市,将独特的地区文化融入到咖啡之中。

  四季品茶汤,满城咖啡香。位于闽南地区的厦门,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一张冲泡工夫茶的茶台。而有意思的是,这个茶文化盛行的东南沿海大都市,对咖啡这个舶来品也有极其浓厚的兴趣,其咖啡馆的城市密度在国内位居前列。

  厦门人对咖啡的热爱,不仅仅在于“如何喝”上,还在于“怎么做”上。这座面朝大海的闽南城市,充分发扬闽南人“创新敢干”的优良传统,将独特的地区文化融入到咖啡之中。

  约咖

  “一会儿哪里见?”“就咖啡馆吧。”在厦门,这样“约咖”对话经常出现在各类场景中。在厦门岛内,一般只要步行五到十分钟,就能找到各式各样的咖啡馆,“找个咖啡馆碰头”很自然地成为了厦门人的生活方式。

  来自大众点评的数据显示,在面积仅为158平方公里的厦门岛上,密密麻麻分布着超过1200家咖啡馆,平均每一平方公里土地上超过7家,厦门人对咖啡的热衷程度可见一斑。

  在厦门市思明区,一家名为CBD的咖啡店是当地的网红打卡点。由于坐落在官任国际社区内,聚居于此的外籍人士成为咖啡馆的常客。

  这家咖啡馆的店主白志荣是土生土长的厦门人,也是厦门最早开始经营咖啡的从业者之一。“咖啡行业在厦门的发展经历了好几个阶段。”白志荣介绍说,早在20世纪90年代,以“上岛咖啡”等台式连锁咖啡店为代表的“中餐馆+咖啡”模式就已经在厦门落地生根。每到周末,这些连锁咖啡馆经常火爆到要等位的程度。

  2006年,思明区筼筜街道策划推出了厦门首条“咖啡一条街”,一时间,“阳伞雅座配咖啡”成为当地一道靓丽风景线。

  “在厦门,有不少咖啡馆是与外籍人士一起经营的,客观上让咖啡馆成为中外交流的平台。”白志荣说,他的咖啡馆就是与一位法国小伙费萨尔一起经营的。

  “厦门是一座非常休闲的城市。”费萨尔告诉记者,相较于中国的其他城市,厦门的“休闲”特色更为明显,“你经常能看到厦门人带着客户在咖啡馆谈生意,边喝咖啡边聊。”

  当咖啡馆里坐满了中外人士时,大家喝咖啡时的状态是不一样的。“外国人在咖啡馆喝咖啡就是要‘清醒一下’,但厦门人来这儿常常是‘带着生意’来的,喝咖啡间一桩生意就谈成了,我也是开了眼界。”费萨尔说。

  也许正是基于对厦门国际化咖啡文化的热情,一些国际知名咖啡企业也纷纷选择将厦门作为“开疆拓土”的重要一站。创立于2022年的库迪咖啡将其在福建的第二家和第三家咖啡店都布局在了厦门,目前在厦门已经拥有了43家门店。

  “作为全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厦门的‘旅游+咖啡’IP是我们对厦门进行投资的信心来源。”库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颖波说,虽然咖啡是舶来品,厦门作为沿海城市对于接受新鲜事物有着得天独厚的便利和优势,厦门人对咖啡的热情一点不输国内其他城市。“徜徉在山海间,品尝着不一样的咖啡,是厦门这座城市特有的资源禀赋。”

  咖啡+

  在很多爱喝咖啡的人眼里,咖啡无外乎几种:拿铁、美式、卡布奇诺……但在厦门,咖啡经营者往往能给出无数种“咖啡+”的创意可能。

  在翔安区香山街道大宅社区,隐藏着一家售卖“火龙果咖啡”的店铺。一杯咖啡中包含30克新鲜萃取的火龙果,混入意式浓缩咖啡,听着像是“黑暗料理”,尝上一口味道却着实不错。

  大宅社区拥有福建省规模最大的火龙果连片种植基地,在这个特色咖啡馆边上,就是火龙果种植园。“我们的火龙果来自大宅,咖啡豆也是由厦门本地烘焙供应的。”该咖啡馆负责人李小云说,为了研发“火龙果咖啡”,他们对配方做了多次改良,不少咖啡爱好者专程从外地赶来品鉴。

  “这个咖啡的焦糖感很不错。”看到有记者采访,在店内品尝火龙果咖啡的朱先生走上前介绍道,听说这里开了一家火龙果咖啡馆,他专程开车从其他地方赶来品鉴。

  朱先生自称是“重度咖啡爱好者”,而像他一样每天都对咖啡有不小需求的人,在厦门都有自己的小圈子。“我们有自己的咖啡群,哪里有新出口味的咖啡,再远我们都会赶过去。”朱先生认为,厦门人对咖啡的热爱,源自厦门相对安逸闲适的生活氛围,“和北上广相比,厦门的工作生活节奏没那么快,所以大家都会空出‘一杯咖啡’的时间来社交一下。”

  来自饿了么的《2022中国咖啡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厦门的消费人群占比仅次于上海、杭州和北京,位列全国第四。

  众所周知,茶是福建的“第一饮品”,在厦门,与来客分享好茶是闽南人的待客之道。“我自己平时也有喝茶,但这并不妨碍我爱喝咖啡。”朱先生说,茶和咖啡从消费形态上来说大致相同,都是一种“情怀消费”,但从消费心境的角度来看,喝茶让人“平静”,而咖啡更容易把人的情绪“点燃”,这也是为什么邻里之间劝和总要坐下来喝喝茶,而谈工作、找灵感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喝杯咖啡。

  匠心

  一杯咖啡饮,唇齿满留香。厦门人对于咖啡的坚守,还体现在其独具匠心的加工制作过程中。

  在厦门岛斗西路上,一家名为JaGabi的精品咖啡馆内常常高朋满座。这家咖啡馆的店主阿肥每天都要亲自烘焙来自世界各地的咖啡生豆。阿肥原名林傲扬,尽管自己是“半路出家”的咖啡烘焙师,但他从不放松自己在咖啡烘焙上的要求。

  “咖啡豆里自带的水分,是咖啡烘焙师塑造咖啡风味最重要的‘原料’,如何保留和运用咖啡豆的水分需要烘焙师不断地尝试。”阿肥说,咖啡豆从生豆起就要经过人工挑选两遍才能进行烘焙,熟豆还要再次人工挑选一遍才能交付。他每天都要花费十几个小时来做这项工作,至今已亲手烘焙了超万锅的咖啡豆。

  在咖啡豆交付给客人之前,阿肥会进行专门的“杯测”(一种咖啡评价方法),确保口感醇厚、香气丰富。

  厦门的咖啡师对咖啡的高标准、严要求是这座城市独特咖啡文化形成的重要基础。“厦门是我国最知名的侨乡之一,大量南洋侨眷为厦门带来了东南亚的咖啡文化。”厦门市烘焙与咖啡协会副会长陈芳瑜说,一方面,归侨对咖啡豆的品质十分在意,另一方面,台湾咖啡从业者对咖啡的细致要求也深刻影响了厦门同业者,两方面因素共同促使厦门在咖啡制作领域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匠人精神”。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