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欢喜,收藏热爱——《我家是个博物馆》创作手记

  • 来源:网络视听
  • 关键字:收藏,欢喜,热爱
  • 发布时间:2023-11-24 20:13

  文/滕蔚琼

  高速发展下的现代社会,人们每天都会接受海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带给每个人充分接触世界的机会,社会群体展现了极大的包容性,似乎形成了一个容器。在这个容器内,每个人都可以活出个性、活出特色、活出自己。与此同时,每个人所拥有的时间、空间又都是有限的。因为时间会消逝,所以人们会更加珍惜每一天;因为人类并没有进化出“闪现”的技能,所以人们想要记住每一寸走过的土地。

  究竟如何与他人、社会、世界产生切实的一份看得见、摸得着的关系?在长久的观察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会依照自己的爱好收藏特定的物品,从而建立个体与世界、热爱与情感之间的关系。我们将这群人叫作“藏家”,一个有标签感的称呼,却不能标签这群人。

  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是中国年轻一代的标志性品牌及领先的视频社区,提供全方位的视频内容以满足用户多元化的兴趣爱好,并且围绕着有文化追求的用户、高质量的内容、有才华的内容创作者及他们之间的强大情感纽带,构建了我们的社区。

  在B站,我们第一次看到这些“藏家”的生活,在这样的观察和思考下,《我家是个博物馆》开始了策划和调研。

  收藏什么?怎么收藏?为什么收藏?这些问题的背后,是“藏家”对于世界、社会、生活的不同态度。每一份收藏,都是一份热爱的蜜语;每一个收集的瞬间,都是对心灵世界的映照;每一处私人博物馆,都是大时代中鲜活个性的体现。

  去找寻这些隐藏在现代都市中的“藏家”,走进他们的私人博物馆,欣赏各式新奇的藏品,跟随他们的收藏行动,进而了解他们背后的丰富情感和动人故事,就变成了一条线索清晰、目标明确的叙事路线。

  由此开始,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走访了近百位“藏家”。这其中,有很多“藏品”既有新意,又有创意。例如,有一位藏家热爱收藏婚礼上的喜糖包装,这背后是她对浪漫的幻想和追求;还有一位少年每天出没于田里乡间,收藏各种昆虫的标本,并以此为原点,构建了自己的知识网络;有一位50 多岁的藏家,沉迷于收藏古建上的雕花,半路出家,成了古建的研究者。在“极致热爱”之下,藏品无所谓价格,而

  藏家更无所谓年纪。最终,考虑种种综合因素,我们选择了12 位藏家进行拍摄。民族老物件、艺术家手作书、猫壶、民族服饰、世界乐器、化学元素、陨石、老照片、搪瓷杯、潮流玩具、模型手办、复古服装,多样性的藏品选择也带来了丰富的藏家故事,使这部纪录片逐渐丰富起来。

  然而,除了藏家和藏品,还有一个命题横亘在主创的心头,那就是如何让B 站的年轻观众喜欢这部纪录片?

  随着新一代年轻人生活的整体数字化,从B站获取知识、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内容开始成为他们新的主要诉求。而纪录片作为B 站泛知识品类中的重点内容,在B 站内容生态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目前,B 站是国内最大的纪录片出品方之一,年轻人到B 站观看纪录片已经成为一种日常行为。无论《人生一串》《但是还有书籍》还是《小小少年》《众神之地》,B 站的纪录片一致保持着年轻态、多元化、精品化等具有鲜明B 站特色的特点。

  那么,对于《我家是个博物馆》来说,这部纪录片的特征是什么?

  是个性。既然收藏源自于对世界不同的态度、源自于对个性的释放,那我们就可以大胆向“统一感”说不。于是,在主创的多次探讨下,我们摈弃了常规系列纪录片中的“系列感”,从叙事结构、摄影风格、配音配乐,甚至于动画的结合,我们不再追求“要让这几集看起来像是一个系列”,而是所有的叙事元素只服务于一个故事即可,让全系列呈现出各集均有特色、有巧思的风格。风格多变、元素多元,可能就是《我家是个博物馆》最适合的创作风格。

  2023 年5 月下旬,这部纪录片在B 站与观众见面,以每集十多分钟的轻巧体量,获得了超千万的播放量以及B 站9.6、豆瓣8.2 的高分。这些藏家,也终于被更多观众所了解。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