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齐吉祥 图/ 孟 恺 贺晓科
古人也要参加考试吗
科举是从隋唐至明清时期,朝廷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创举。
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人,他希望全国的人才都来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然而隋初时,朝廷选拔人才用的还是九品中正制,这种制度有着严重的弊端,大量真正的优秀人才被埋没了。
九品中正制不用举行考试,而是由中央委派一批官员负责选拔、推荐人才,这些官员就控制了人才的推荐,实际上绝大多数人只推荐自己的亲属或他们小圈子里的人。被选上的人掌握着权力和钱财却没有真才实干,有的甚至品德败坏,使得官场风气一片浑浊。为改变这种情况,隋文帝下令对所有被举荐上来的人进行统一的考试,择优录取,授予官职。
隋炀帝继位后设置了一个以考试文辞为主的“进士科”,成为我国科举制产生的标志。参加考试的人不需要他人举荐,可以自行报考,按考试成绩决定是否被录取。
科举把读书、应考、做官三件事紧密联系在一起,打破了以往只看出身门第的选拔方式,为普通民众开辟了一条上升的通道,在当时来说是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
隋代的科举考试举行的时间不固定,考试方法也不完备,只是科举制度的雏形。后来,唐代统治者对这种分科考试的制度不断加以完善,才使其确定下来,成为正式选拔官吏的制度。
古代的考试时间表
科举考试也像我们现在的中考、高考一样每年都举行吗?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比如说,宋代初期,科举考试有时是一年一次,有时是两年一次,后来,宋英宗把考试改为了每三年举行一次。注意,这里说的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实际意思是三年是一个科举考试周期,从地方到中央,考生们得一级一级地考。
以明清两代为例,考生要在第一年秋天参加地方一级的乡试。这个“乡”指的可不是乡村,而是当时的京城和各省,相当于现在的省级行政区。考过乡试的人有了一个“光荣”的称号——举人,举人不仅可以参加下一轮的中央级考试,也具备了做官的资格。
到了第二年的农历二三月,各省的举人就要“进京赶考”,去都城参加会试,考中的人被称为贡士。到了四月,贡士们要进皇宫参加殿试,一旦过了殿试,考生们就是进士啦!
“连中三元”是哪“三元”
在古代,第一也称“元”,那么,乡试的第一名就叫“解(jiè)元”,会试的第一名叫“会元”,殿试的第一名叫“状元”。一个人若得了个“三连冠”,那就是传说中的“连中三元”!这可太难了,要知道,在1000 多年的科举考试历史中,连中三元的还不到20 个人呢!
皇帝开考啦
故宫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其中太和殿和保和殿都曾是殿试的考场。
一开始,殿试并不是在殿内举行的,而是在殿外的廊下举行。到了乾隆五十五年(1790)才改在了殿内。殿试那天,殿内会临时摆放一排排的桌子,桌上贴着考生的姓名。监考官除了皇帝钦点的王爷和大臣,还有4 名御史。
殿试既然由皇帝主考,考题自然是皇帝说了算。
为了公平公正,皇帝会先选定8 位读卷官,让他们拟出若干试题,然后再由皇帝圈定(有时皇帝也会亲自拟定考题)。为了防止漏题,皇帝要到殿试前一天才确定读卷官。一天就得出来考试题?读卷官们出题的时间可够紧张的!当他们知道了自己的身份以后就要马不停蹄地赶往文华殿秘密议题。
这会儿,几十名工匠已经待命,做好连夜刻字、印刷试卷的准备了。
留给考生的时间也不多,殿试只有一天,他们得在天黑前交卷。能进入殿试的都是佼佼者,他们不仅要把答案写得有水平,还要把字写得工整、漂亮。字写不好可是会大大影响名次的。
考生交卷后,读卷官出场了,他们也是评卷老师,每个人都要在两天内把所有试卷阅读一遍,然后按5 个等级在试卷上画标识,最好的画圈,最差的打叉,得圈多的试卷排在前面,得圈最多者胜利!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啦!殿试后第三天黎明,前十名考生的试卷将被呈给皇帝。皇帝会选出前三名,由专人再写小金榜和大金榜。
金榜怎么还有大、小之分呢?原来小金榜是供皇帝看后,在金殿宣读和存档用的,而大金榜则是张贴公布用的。
清代的大金榜,高0.8 米,长约20 米,上面清楚地记录着每个进士的姓名、籍贯、名次,并盖有“皇帝之宝”的大红印章。金榜上还有一个大大的“榜”字,显得非常气派。大金榜张贴在长安左门外(今天安门广场东侧)的红墙上,张榜时可是人山人海,极为壮观呢!
三年一次的考试,到此就正式落下帷幕了。
与时俱进的考试
晚清时期,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在发生急剧变化,而科举考试却没有大的变化,它的内容也与社会需要的知识日益脱节,新式教育兴起,于是朝廷在1905 年终止了科举考试,科举制度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这也告诉我们:任何人、任何事,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生存和发展。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约1300 年,许多读书人的命运因为科举而发生变化。科举制度不仅在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还走出国门,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亚洲的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从唐代开始就将科举制度引入他们国内;欧洲的英国在19 世纪末,也效仿中国科举,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这是西方文官考试制度的开端。公平选拔人才的原则,正是中国科举制的精髓。
虽然这种制度已经成为历史,但人们表达美好祝愿的很多词依旧与之息息相关。金榜题名会有时,希望那个人就是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