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策略
-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12-16 11:17
郑敏
(四川省犍为县龙孔初级中学)
【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从多个方面进行创新,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支撑,以实现语文教学任务及目标。重点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进行思考,以具备操作性的策略为支点,切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3)11-013-01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教育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首先应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以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创新为依托,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现实条件。重视课堂氛围营造,关注学生主体性地位,以教材为基础积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采取针对性与差异性教学策略,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同时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创新空间,拓展学生想象力,从多个层面入手,为达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目标服务。
为创新打好基础。创新不是一句口号,它是一种累积,是知识存量的再创造。作为知识的传递者,要为学生发挥创造力提供必要的量的累积。知识匮乏的创造属于或然,知识累积的发明则是必然的。我们教育新一代,并非一种知识的延续,而是知识的延伸和创造。首先,掌握基础知识是基本功,教师应该通过传授选编的教材和知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的量和丰富学生思维的量,让他们理解和贯通所有源教材的基本内容,配合个人的生活阅历、知识存量和兴趣爱好,发挥符合逻辑的想象,对所学知识加以充分运用;其次,教师通过自身阅历和知识的累积,延伸教材以外的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爱好和热情。只有对一种事物产生兴趣而激发执着的探索精神,才能不断深入思考,随时随地加以联想,这也符合素质教育倡导的学为用服务的宗旨。熟能生巧,是知识技能累积达到一定程度的升华。积累和创造也是如此,若没有对所学知识的充分理解和运用,就没有创新之说。因此,打好基础是创新的前提。?
营造和谐气氛,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教师应该重新审视自己在学生中所扮演的角色,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从而在课堂上共同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气氛。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追求新的发展与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一方面我们要使学生成为教育主体;当学生提出独特见解时,教师都应给予支持和鼓励,使学生有求知的动力,乐于走进新问题,养成质疑的习惯。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迁移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知识和智慧的天地中自由翱翔。陶行知认为:“只有民主才能释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学生也普遍认为:民主和谐的氛围使人愿意开动脑筋,紧张令人害怕的课堂让人提心吊胆,什么也无法思索。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自编故事和课外阅读后.让学生展开阅读想象来体会作品的内容,学生的头脑中就会“看见”或“听见”作品中的一切。
抛开框框条条,大胆设问质疑。当今语文教学的主要弊病在阅读教学中的课文分析上,把生动的课文支解得支离破碎,这使本应给人以美感和灵气的语文教学,成了机械化的训练,学生得到的是干巴巴的结论,何谈创新的培养。再者,传统的阅读教学,着重于字、词、句段的理解,着重于教师将所谓“标准答案”全盘捧给学生,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死记硬背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形成了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课后扔笔记的不良现象。束缚了学生的思想,禁锢了学生的创造力,危害不可小视。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应有创新精神,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他们一个研究者,启发他们各抒己见,敢于质疑设问。要指导他们用创造的目光去分析,不要追求什么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有创新价值的,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和表扬。
大胆发言、抒发心声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点。现实生活中,面对同一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理,对于同一个问题,常常有许多种解决办法。“人的创造力就是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扩散思维,强调思考问题时要有高度的自主性、独创性,有鲜明的具备个性色彩的独立创见,不是人云亦云,步人后尘,而是多元化寻找问题信息并个性化地予以表述。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呵护学生的自由想象,唤醒学生的智慧潜能,激发学生的探求志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打造“开放的课堂”,引领学生读书。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形成,光靠课内的学习是不足够的,还要加强课外阅读。基于这个思想,教师可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通过课外阅读,既增长了知识,又开阔了视野,还运用并巩固了课堂中学到的读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引路人,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舞台,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投身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体验,学会选择。教师可根据语文教材要求及学生特点,设计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在社会这所大学堂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开展课内外的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索求知、独立解决问题的积极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一生的学习和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达到学语文用语文的目的。语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
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力是对综合知识的一种检验,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关键是他们是否能通过所学知识,举一反三,实现再创造。学习是思考的过程,学必有所疑,无疑则不能进步。语文作为一种抽象思维学科,没有直观的问题和明确的答案,可以说,处处是问题,到处有答案,而这种问和答就体现出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做到传统的教,更要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以及检验学生的学。因此,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学有所思,不如说让教师教有所思。教师的问题越多,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会跟着活跃,远比照本宣科好。这其实体现的是一种启发教育,把学生的思维从课本带到现实中,从课堂上带到生活中,处处关联课本,处处关系生活,更能体察出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态度和信念,这不仅是一种教学,更是默默的情感对话,无形间锻炼了学生的特别能力,这是不是他们的能力之源呢??
在实施生本教育的实践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贾志平.论初中语文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学,2011-07.
[2]余必秀.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学原理,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