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建筑设计中的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新——佛山粤剧文化园设计

  • 来源:建筑与文化
  • 关键字:新旧建筑文化空间的延续,以古为新,向史而生
  • 发布时间:2023-12-17 14:46

  文/李敏茜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

  华南设计中心执行总建筑师

  建筑二所国际创新所长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摘要: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新的交融与平衡始终是设计中未曾间断的脉络。不是简单的向历史致敬,也非张扬的展现夺目,希望设计新建部分就像是从历史建筑身体里迸发出的新生命,带来有戏剧感的强烈空间感受。厚重的历史与情感,要传承下去,需要具有现代意识和未来前瞻性,离不开时代因素与现代技术元素;以古为新,以科技赋能,不断创新。

  关键词:粤剧传承;岭南文化;水袖戏影,筑梦红船;新旧建筑文化空间的延续;以古为新;向史而生

  引言

  佛山是粤剧的发源地。纵观佛山的文化历史,粤剧作为广东省最大的地方剧种,在此发源、发扬、壮大,至今绵延三百年。作为岭南本土的建筑师,更肩负着时代的历史责任,希望以建筑作为粤剧文化园的门户,勾起市民对传统演绎空间的回忆,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如何平衡建筑设计中的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新,提炼出粤剧的“魂”,赋予现代的时尚元素,是我们在佛山粤剧文化园项目方案创作中的设计源点。

  1项目背景

  国家近年来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号召社会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受益于此,佛山的粤剧社会氛围变化巨大,佛山粤剧文化园项目亦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然而,粤剧的传承却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与挑战。随着现代文化娱乐生活的不断丰富,现代观众,特别是年轻的观众对舞台剧越来越没有兴趣,粤剧逐渐失去发展空间。

  2项目特点

  佛山粤剧院希望粤剧作为佛山传统文化的根本,应该寻求事业化和产业化发展,要传承粤剧,就要在粤剧的发展中加入时代因素,加入现代生活元素,一边传承一边创新。本项目作为佛山唯一重点建设的专业粤剧院团,佛山粤剧院未来演出、宣传和发展的大本营。我们的方案设计初衷,构思源于粤剧的传承、岭南建筑文化,同时具有现代意识和前瞻性。

  3以历史脉络溯源粤剧传承

  佛山粤剧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历史上红船过处,弦歌声声,其中红船指的是古时粤剧戏班巡回演出所乘坐的船,是粤剧发展之初的主要表演场所;至明代末期,粤剧戏班之第一个行会的“琼花会馆”在佛山成立。

  清顺治年间建成的佛山祖庙粤剧舞台——万福台则是佛山现存的,在整个华南地区保存得最完好的古戏台。此后,在1854年,李文茂(琼花会馆粤剧艺人)等组织三合会在佛山经堂古寺起义,响应太平天国起义,为此惨遭清政府烧毁,艺人们被迫解散,粤剧被禁演十余年。此后,江湖不再红船,红船成为历史文物。

  佛山粤剧文化园项目场地东侧的经堂古寺,它的历史比广州光孝寺更早,是佛山名称的由来。经堂古寺见证了佛山文脉以及岭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本项目设计包括新建与文物保护两部分,用地位于经堂古寺文化保护区内,场地红线范围内有着仅存的经堂古寺文化遗迹。故佛山粤剧文化园方案设计与粤剧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渊源,设计以“水袖戏影,筑梦红船”为设计构思,设计上提取传统岭南文化元素,以现代手法,展现粤剧文化内涵及佛山文脉,以古为新,向史而生,以历史脉络溯源粤剧传承(图1)。

  4在地性建筑设计与新旧建筑文化空间延续

  4.1在地性建筑设计

  佛山粤剧文化园选址于佛山的老城区——禅城区,开发设计尊重场地东南侧文物保护经堂古寺,在文物保护线内,在紧凑不规则的用地条件下开展新建设计。用地北侧近距离为教学楼,东侧还有幼儿园,并与场地的东北侧建筑非常贴近,新建的粤剧文化园与周边相邻建筑。在这个狭小的用地内,需处理好与经堂古寺的关系,并在满足控制性规划指标的要求下,符合城市道路的退让规定、相邻学校建筑的日照要求、减少与周边建筑的相互干扰等设计前置条件。

  剧场功能流线复杂,且对专业性设计要求较高,设计需在进深过短的场地中合理进行大小剧场及前厅后区等功能布局,场地条件制约为项目设计带来巨大挑战。纵然限制条件较多,设计本是一个协调与取舍、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建筑的在地性设计。在方案设计创作过程中,我们以场地原有条件为线索,强调新与旧的联系以将建筑契入场地。

  剧场“演艺”主楼和“文化配套”副楼主次分明、流线独立,首层架空内街形成具有岭南特色的骑楼灰空间,引导城市人流的同时,有效增强建筑首层的城市公共开放性。通过体验式剧场综合体、活力城市客厅概念,在有限的地形条件下,通过架空广场及骑楼空间打造立体的城市公共空间(图2)。

  4.2新旧建筑文化空间的延续

  设计尊重经堂古寺原有的历史保护原貌和建筑风格,通过古建(经堂古寺)与新建(佛山粤剧院)在空间上的对话,在时空上将新旧融为一体。“大榕树下是人家”,佛山粤剧文化园入口处可见一棵枝叶繁茂、冠如华盖的参天古榕。古榕历经风雨洗涤,见证了粤剧历史的变迁。以参天古榕为设计灵感,以“榕根”为设计理念,延伸整个场地。榕根蔓延景观肌理,从新建,新型材料,到古建,传统用材,不管是铺装设计,还是绿地设计,都以“榕根”的方式贯穿始终。漫步于参天古榕下,如同穿梭于岁月之中,古建、新建从容过渡(图3)。

  设计尊重经堂古寺的原有轴线,通过首层局部架空连通,形成新旧建筑间的联系。由经堂古寺山门——浮屠殿轴线延伸至中心剧场入口集散广场,再通过文化园首层局部架空形成骑楼内街,打通东西轴线。

  形成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由剧场入口广场起,通过大台阶引导到二层大小剧场及剧场前厅;由下沉广场延伸至负一层文化商业、电影院线,自然而然地由户外延伸到室内,强调了新旧建筑文化空间的延续。

  5水袖戏影,筑梦红船

  “红船”泊晚沙,万人看“琼花”,佛山粤剧文化园设计以粤剧红船为元素,建筑造型宛如停泊在江面的红船,一出好戏即将在此上演。佛山粤剧文化园是一个集剧院演出、非遗文化传承展示、文化消费休闲、剧团营运、行政办公组成的“一站式”和“体验式”的剧院综合体。建筑内部功能多样,除1100座大剧场、500座小剧场的大型文艺表演场所外,结合文化配套功能粤剧茶楼、电影院线、粤剧非遗展览等,打造出粤剧一站式的文化体验。

  5.1活化剧场功能

  提取粤剧飞舞曲转的水袖意境,建筑立面及屋面为曲线造型设计,公共空间设计整体造型追求温婉灵动。建筑地上4层、地下2层,“南北”之间是“演艺”主楼与“配套”附楼,主次有序,同时可实现管理独立;“前后”之间是观众可达的观演公共区与内部人员使用的后台、后勤装卸区,“内外”分明,既联系又互不干扰。合理的功能布局有利于实现有序的人流组织,观众人流与演员、布景路线清晰顺畅,不产生交互干扰(图4)。

  方案深入探究了休息厅、楼梯、台阶等各种建筑物的空间变化,并进行艺术化设计,通过组织渐次有变、体验有异的空间序列,形成线性的、立体的文化参观体验流线。

  建筑中的视觉焦点是两个剧场中间的通高中庭空间,设计结合传统粤剧文化,提取传统文化元素,以现代的形式、手法与建筑材料再现于建筑之中,以古为新。创造标志性的室内空间,同时也为建筑引入活力,对城市公共开放(图5)。

  5.2观演空间的文化传承

  1100座大剧场、500座小剧场的观演空间是建筑中的主要空间。设计力求将佛山本土文化、粤剧传统文化的意象根植其中。如在大剧场的形态设计上,从粤剧花旦的脸谱及华美的凤冠头饰中提取元素,剧场观众厅形态犹如一张花旦脸谱,而楼座如花旦的凤冠头饰。柔美曲线逐渐延伸进两侧侧墙,融为一体。在色彩方面,主体以丹砂红与帽黛黑为主,其浓重的对比与传统粤剧戏台万福台一致。厅内座椅为红色系,配以低调进退木地板为背景。楼座以黛黑为主,整体体现了浓墨重彩、雕梁画柱的传统文化意境。通过对佛山本土文化元素的提取,将古戏台主色调运用到现代剧场设计当中,充分体现传统戏台的建筑特色,营造传统粤剧的观演氛围(图6)。

  500座小剧场设计中,对佛山粤剧的符号“琼花”形象进行抽象化提取,形成富有韵律变化的凹凸肌理纹样,使用琼花纹样作为观众厅两侧墙壁的背景图案。通过渐变的图案处理,增强侧墙的韵律与动感。颜色方面,为突出粤剧表演舞台,运用黛蓝色与暗纹搭配,结合胭脂红色调的座椅,具有传统粤剧文化意味(图7)。

  5.3现代创新的交融与平衡

  建筑主立面采用大面积的PTFE半透膜幕墙,以单曲弧面温婉灵动的现代造型,体现“粤剧帷幕拉开”的意象。该主立面采用PTFE膜——玻璃幕墙的双层幕墙形式,隐约透现室内剧场与通高中庭空间。通过对佛山传统建筑万福台檐口起翘及曲线元素的提取,运用现代的建筑语言,契合在屋顶设计当中。提取传统建筑飞檐高翘的斗拱形象,将“中国红”涂料喷涂的不锈钢椽子累叠成起翘檐角,创新运用现代的建筑语言契入到外立面设计当中。

  东侧立面临经堂古寺文化保留区,具有良好的观景面,但同时亦作为经堂古寺的背景墙,宜简单整体。提取佛山“陶雕墙”中的方形元素,通过组合形成规则且有韵律的建筑界面,以该立面作镂空的整体山墙面设计,墙面开洞,通过抽象的岭南传统坡屋脊梁为图案,呼应并传承在新建筑之中。设计采用灰白色陶砖,通过参数化手段进行拼合,以不锈钢拉索连接吊挂,形成砖幕墙。镂空陶砖的幕墙在阳光的映射下,与室内形成奇妙的光影效果,同时人们可通过镂空墙眺望经堂古寺及绿化广场景观(图8)。

  建筑主入口天花采用红色反光金属面板,可反射出人群的活动状况,强化了空间的特殊性与聚集性。在节庆之时,可结合灯光秀,使场地周边的热闹气氛更加活跃起来,让粤剧院成为一处市民休闲娱乐的绝佳场所。整体立面设计运用传统意象,赋予现代的时尚元素,力求达到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新的交融与平衡。

  结语

  回望设计历程,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新的交融与平衡始终是设计中未曾间断的脉络。本项目对佛山乃至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又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情感,但要传承下去,需要具有现代意识和前瞻性,离不开时代因素与现代生活元素;场地中虽保留着历史保护文物建筑,但发展的需求与时空已转换,新建建筑在苛刻建设条件下,更需要与保留建筑融合与呼应,更好地契入场地,形成新旧建筑间的联系与延续;在设计上提取传统文化元素,以现代的形式、手法与现代的建筑材料及构造再现于建筑之中,以古为新,向史而生。我们作为岭南本土的建筑师,希望通过建筑设计的魅力与力量,为佛山的粤剧文化传承作出贡献;通过原创的剧场设计项目,以建筑作为粤剧文化园的门户,勾起市民对传统演绎空间的记忆。

  参考文献:

  [1]杨佳.城市公共绿地空间设计——以佛山粤剧院景观设计为例[J].花卉,2019,(10):20-21.

  [2]罗明,郭谦.岭南园林空间在广州粤剧博物馆中的传承与现代性转译[J].城市建筑,2019,16(32):92-95.

  [3]董新光.观演建筑空间复合化设计探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7.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