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芳华玄武湖

  • 来源:建筑与文化
  • 关键字:玄武湖,沧桑,芳华
  • 发布时间:2023-12-17 14:49

  文/摄/高祥生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

  1历经沧桑玄武湖

  有关玄武湖历史的知识是从我的老师——著名建筑历史专家郭湖生教授的讲课中获得的。郭先生知识渊博,治学态度严谨。根据郭先生介绍,玄武湖形成于长江改道时期,与江水泛滥有关,最初湖面很大,并与长江连通,东吴的周瑜和东晋的司马睿就是在此训练水兵。后来玄武湖的水面逐渐缩小成现在的样子。

  之后,我又从相关的杂志上了解到:“玄武湖是在岩浆侵入体和断层破碎的软弱部位,经过风化剥蚀发展而成的湖盆。……形成的沼泽湿地,湖水来自钟山北麓。”

  两种说法我认为都是合理的,试想倘若没有江水泛滥,哪里会有玄武湖的滔天大水,而倘若没有山体变化形成低洼的盆地,又哪有如此巨大的蓄水池。……我不是学地理、历史的,正确的结论也只能由专家们表述。

  2多舛命运玄武湖

  拥有人文历史的玄武湖距今已有二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玄武湖古名桑泊、后湖、北湖。在历史上玄武湖先后有过昆明湖、饮马塘、练湖、习武湖、练武湖等名称。多数资料表述,因为玄武湖位于东吴宫城之北,故现在又名“北湖”或“后湖”,我几次在撰文中曾用过“后湖”一词,愿读者认同。

  六朝时期,玄武湖曾是皇家园林,明朝时辟为黄册库,均属皇家禁地。清末两江总督下令开放丰润门(今玄武门),形成玄武湖公园的滥觞。

  玄武湖环境曾有三次遭受大劫难:

  首先是隋文帝灭南陈之后,曾下令夷平南京城,在这一指令下,玄武湖消失了两百多年。

  其次是唐代书法大家颜真卿出任升州刺史时,一度改玄武湖为“放生池”。

  再有北宋王安石调任江宁府时,提出“废湖还田”的主张,致使湖面缩小,洪灾泛滥。

  总之,玄武湖自然环境的改变,极大地破坏了南京城的生态环境。

  3寻觅旧痕玄武湖

  我于上世纪70年代初求学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今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其教学区和宿舍区都距玄武湖很近,从教学区或宿舍区经解放门进玄武湖走路大约一刻钟左右,那时进玄武湖也是无须购门票的,我们每周都去玄武湖。要是到了夏天,我与三五个同学几乎每天都去玄武湖,说是游泳,其实就是吹吹湖风,泡泡湖水,纳凉。

  那时的玄武湖水不深,我们常在湖中戏水,在离湖岸数十米开外,人还能踏着湖水,冒出个头来。那时湖区似乎没有管理人员。

  上世纪70、80年代,我常常还去玄武湖西边的城墙上逛。那时,鸡鸣寺东侧的城墙有几段是断开的缺口,缺口处高低错落,正好供人踩踏攀爬,城墙也没有任何建筑物、构筑物和装置之类的。城墙上有从墙砖和城砖缝中长出的杂草野花,一副无人问津、与世隔绝的荒芜样子。我曾一个人或约一两个至交到城墙上逛逛,有时我还“五音不全”地哼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有时我故意改歌词:“芳草连九华……”自觉是一种莫名的精神释放。现在,破损的城墙已修缮一新,人们可以舒舒坦坦地登上城墙眺望远方。

  4春光明媚玄武湖

  我记不清去过玄武湖多少次,数十年了,无法计算了,估计应有近百次了。玄武湖的景区有环洲、樱洲、菱洲、梁洲、翠洲,每个洲我都曾涉足过。去时有春天、夏天,也有秋天、冬天,其中去得最多的是春天。

  春天的湖风是细微的,吹到身上有些湿润,但是温和的。春风拉动千百条嫩绿的柳条,摇曳了岸边金黄的迎春花。

  池边的太湖石增添了几分江南园林的气息。紧邻城墙下,湖滩旁高耸的水杉已冒出新芽,嫩绿的,星星点点。春天水杉树既有一种刚毅向上的气质,又有一种坚忍、自律的性格,树的这种特性很像南京人的性格。

  湖岸的空地上植满了观赏树,有成片的樱花,也有零星的梅花、桃花、杏花……岸边的凉亭、长廊中通常都有休闲的人们,有的在聊天、品茶,有的在棋盘上对弈……亭边常有嬉闹的儿童和练气功、打太极的老人。

  眺望湖面、远山、远景,呈现一幅开阔、舒展、大气的图面:蓝灰色的紫金山、九华山衬托着远处的白色建筑,衬托着钴蓝色的湖面。湖面上来往穿行着几条明黄色的游艇,游艇划开的水面留下几道白色的水浪。这蓝色的天空、淡灰色的山体,与黄色的游艇,与湖岸上的建筑、植物、小品和游人构成了一幅阳光明媚的图画。玄武湖是美丽的,玄武湖的春天更是明媚动人。

  夕阳下,天空乱云飞舞,湖面波光粼粼,城楼起起伏伏,但都染上一层橘黄、橘红的色彩,构成一道动感迷人的风景线。

  玄武湖的历史、玄武湖的文化、玄武湖的景色、玄武湖的贡献,在国内的城市公园中应是首屈一指的。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