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路村传统民居门楼盘头的装饰艺术研究
- 来源:建筑与文化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门楼,盘头,装饰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12-17 14:48
文/杨彩虹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
刘慧鑫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硕士
陈晓卫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
张新颖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
摘要:崔路村是邢襄地区代表性村落之一,村内保留了大量原生态的传统民居建筑。其中,传统民居门楼盘头装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工艺精湛、文化意涵深厚。通过分析归纳崔路村门楼盘头装饰的形式特征及装饰图案类型,探究其装饰艺术所表达的人文意蕴,以更好地了解邢襄地区的装饰文化特色,为民居装饰文化的活化传承和创新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文化;门楼;盘头;装饰
引言
乡村是中国文化的“根”之所在,但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受到现代建筑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乡村面貌改善的同时,也导致“建筑西方化”“建筑同质化”“千村一面”现象日渐严重。基于此现状,国内许多建筑学者开始致力于传统建筑文化的回归。传统民居门楼装饰文化是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展开研究,有助于了解地域建筑文化特色,加速传统建筑文化的回归。
据《邢台县地名志》记载,崔路村始建于隋唐,兴盛于明清[1]。2019年1月,崔路村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9年6月,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村内现保留有大量原生态的传统民居。
门楼是崔路村传统民居建筑建造时重点营造的部分,门楼中屋脊、屋面、墀头等构件上雕刻别致清雅的砖雕,檐下花板、雀替、匾额等构件雕饰精细复杂的木雕,门枕石上雕饰线条简洁的石刻等,在美化门楼的同时,创造出了独具当地韵味的建筑艺术形象,展现了当地建筑特色和技术水平。其中,墀头构件中的盘头部分,砖雕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装饰风格独特,视觉表现力强烈,增加了建筑整体的层次感,对其装饰艺术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该地区的传统建筑文化特色,为现代设计提供素材和创作思路。
1崔路村传统民居门楼盘头概述
崔路村位于邢台市区与太行山脉之间的浅山丘陵区,紧靠古商道邢左公路。明清时期,崔路村驮运贸易发达,村内百姓雄厚的经济实力促进了民居建筑装饰的发展,造就了富有当地特色的门楼装饰。崔路村传统民居门楼装饰借助雕刻技术,以砖雕、木雕、石雕等形式呈现。砖雕因其经济、省工的特性成为了主要装饰手段,多用于屋脊、屋面、墀头等部位。其中,墀头构件中的盘头砖雕装饰形式多样,题材丰富,直观地展示了家族财力的雄厚程度及文化底蕴的深度[2]。
墀头是硬山建筑檐柱以外的山墙,多成对出现,也常见于硬山门楼山墙的两端,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具有较高艺术特色的建筑构件,既具有支撑门楼屋檐挑出的结构性,又具有强调入口的装饰性。墀头一般由盘头、上身、下碱三部分组成,盘头为重点装饰部位。“盘头”一词在各文献中所指范围大小不一,本研究以刘大可在《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中定义的盘头范围为依据,即盘头从下而上,起始于荷叶墩,经混砖、炉口、枭砖、头层盘头、二层盘头,止于戗檐[3]。
崔路村传统民居门楼两侧的墀头仅由盘头组成,突出于民居院落墙面或倒座墙面,与门楼檐口直接相连,不同于《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中定义的墀头组成。此做法形成的原因有二:(1)崔路村临近太行山区,石材丰富易得,砖材价格相对昂贵,故大部分墙体采用石砌。而墀头构件构造复杂,若以石材筑造则工艺要求较高,制作难度较大。为方便制作,墀头多由砖砌筑,但经人们实践发现,砖砌墀头下碱相较石砌墙体更易磨损且造价更高,因而省去上身与下碱,仅余盘头以加强门楼的艺术效果。(2)崔路村门楼的表现形式以平檐式门楼、仿垂花式门楼和脊架式门楼为主,普遍规模较小,屋檐出挑少,出挑的盘头即可将门楼屋顶重量下传至墙体,无须上身和下碱辅助支撑。
2盘头表现形式
2.1盘头形式分类
崔路村传统民居门楼盘头形式丰富,归纳其共性特征,可将其分为两种:三段式盘头和整体式盘头。三段式盘头形式特征与严文刚在《颉纥村墀头砖雕的属性判断》[4]一文中描述的三段墀头类似,即盘头整体表现为明显的三段,中间部分在长度和宽度两个方向上向内收缩,形成有束腰特征的造型,束腰及束腰上下分别雕刻不同的图案。整体式盘头,各组成部分紧密连接成一竖向长方体,长方体结合某一装饰题材构建特定形式,且形式跟随内容的变动而不同。
《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中将盘头拆分成荷叶墩、半混、炉口、枭砖、头层盘头、二层盘头、戗檐等七部分[3]。而崔路村内,三段式盘头自下而上依次为荷叶墩、枭砖、须弥座式砖雕(主体砖雕)、头层盘头、二层盘头及戗檐,整体式盘头的荷叶墩之上多为原砖,部分为枭砖,在此之上,依次为砖雕部分(多由原砖堆叠而成)、头层盘头、二层盘头以及戗檐。两种盘头的组成中,均无半混和炉口,与标准盘头的构造法则略有不同。
2.1.1三段式盘头
三段式盘头呈“工”字束腰形。根据砖雕部位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三种:第一种,砖雕集中在束腰处的三段式盘头,装饰简洁;第二种,荷叶墩上雕刻祥云几凳图案,托着束腰上的主题图案,寓意明确;第三种,砖雕分布于荷叶墩、束腰、头层盘头三部分,较为精致复杂。砖雕分布部位的不同,反映了盘头构造工艺繁简程度的不同(图1)。
2.1.2整体式盘头
整体式盘头砖雕集中在荷叶墩与二层盘头之间,是由原砖堆叠而成的部分,结合某一题材(如神话故事、历史典故、戏曲故事等)将其处理成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如戏台、宗祠等,造型与内容相得益彰,浑然一体。就表现形式而言,整体式盘头可划分为单一整体式盘头、戏台整体式盘头和宗祠整体式盘头三种(图2)。
单一整体式盘头砖雕部分的构造形式由原砖堆砌成竖长方形,其上雕刻有完整连贯的主题图案。就视觉表现而言,雕刻图案远重于表现形式,简洁明确。
戏台整体式盘头,砖雕部分的构造形式呈面阔、进深各一间的建筑式样。建筑三面敞开向观者,后面设幕墙,台前设栏板。正面两根檐柱之间联额枋,额枋下饰雀替。造型仿照戏台式建筑塑造,戏台之上雕刻与之相适应的戏剧故事图案或文字、动物图案,浑然天成。
宗祠整体式盘头,砖雕部分的构造形式表现为面阔三间、廊下进深一间的建筑式样。枭砖呈檐口式样,其下原砖为额枋,联结廊下明间两侧檐柱和次间延伸至前廊的墙体,檐柱内侧堆叠的原砖雕刻成花门花窗。整体造型形似宗祠建筑式样,精致异常。
2.1.3两种盘头形式的比较
三段式盘头和整体式盘头表现形式虽不同,但二者均由荷叶墩、枭砖(原砖)、主体砖雕部分、头层盘头、二层盘头、戗檐六部分组成,且荷叶墩表面的几凳祥云图案贯穿于两种盘头之中,弧形戗檐均由炉口砖层层向前,推出而成。二者的不同之处除表现形式外,还在于三段式盘头先造形,后饰图,图案服从于造型且可独立于造型;整体式盘头则造型结合图案,图案围绕造型,二者相辅相成。两种盘头共性与个性共存,展现了统一又不失韵律变化的美感。
3盘头装饰内容及手法
3.1装饰内容及文化内涵
盘头砖雕装饰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在特定时期的社会条件下,既描述客观事物,也阐述特定时期及特定社会条件下的某种社会现象。崔路村传统民居门楼盘头所呈现的装饰题材多达七种:文字图案、人物图案、植物图案、动物图案、仿建筑图案、抽象化字符图案及家具图案等。盘头装饰题材充满吉祥寓意,为崔路村传统民居建筑装饰最鲜明的特色所在,通过各种题材图案的客观塑造,传达出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文化现象,丰富了邢襄地区建筑砖雕装饰文化。
3.1.1以文字图案为主的盘头
中国汉字是由象形图画衍变而来的符号,具有直接明确的表意性。在以文字图案为主的盘头中,文字图案通常选用寓意吉祥的中国汉字、词语以及崔路村各家族中的家规名言。如中国汉字中的“福、禄、寿”“禮門”“祥祯”等,寓意吉祥安康;家规名言中的“公忍廉读”“安分守己”“安土敦仁”等,意为宣扬道德观念,警示后人注重自己品节言行。就装饰而言,这些文字以具象化的形态呈现,装饰感及表意感均较强烈,在崔路村传统民居门楼两侧的盘头装饰中应用最普遍。
3.1.2以植物图案为主的盘头
植物图案多取义于其本身的自然属性,描绘植物的真实形态,托意于其中,以彰显院主的志趣和追求。常见的有梅、兰、竹、菊、莲花、竹子、牡丹等。如图3所示,图案中的竹子和牡丹均以真实的形态呈现,牡丹绽放于束腰中央,寓意富贵圆满;竹节挺立于牡丹两侧,寓意虚心谨慎,节节高升。
3.1.3以人物图案为主的盘头
在以人物图案为主的盘头中,人物图案取材于崔路村传统民俗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以戏曲故事、神话故事及历史典故为主,通过对人物形态和神态的把控,展现故事情节,传递主观情感。如图4所示,人物图案选自民间戏曲故事,图案中人物体态自然,神色从容,表达了当地居民对戏曲形式的热爱之情。
3.1.4以动物图案为主的盘头
古人因缺乏对自然事物的认知而产生的敬畏之情,促使人们生成了寻求祥禽瑞兽庇护的意识形态。在以动物图案为主的盘头中,动物图案选取动物的基本形态,通过艺术处理,融入人们的主观意象,形成具有装饰性的吉祥图案,常见的动物图案有麒麟、狮子、仙鹤、鹿、马等。如“鹿”与“禄”相通,故“鹿”为福气、福运的象征,寓意官运亨通。
3.1.5仿建筑图案的盘头
仿建筑图案取材于崔路村常见的建筑形式,图案多以戏台、宗祠两种形式见于整体式盘头。图5所示的宗祠整体式盘头,面阔三间带前廊,坡檐方柱,格栅门窗,建筑构件应有尽有,雕梁画栋,反映了户主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希冀。
3.1.6以综合图案为主的盘头
综合类装饰图案通常由两种及以上的图案组合而成,饱满构图的同时内涵丰富,增添图案的趣味性和故事性[5],可更准确地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崔路村传统民居门楼盘头装饰中,综合图案多结合三段式盘头使用,选用三种不同的图案分别雕刻于三段式盘头的上、中、下三段。就图案组合而言,常见的有“文字、植物、几凳图案相结合”“文字、动物、几凳图案相结合”“人物故事、动物、几凳图案相结合”等三种。
图6所示盘头,即为以综合类图案为主的三段式盘头。盘头上段的雕饰是由松树和松树下的男子组合而成的人物故事图案,含追求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精神之意;中段雕饰鹿,寓意健康长寿、官运亨通;下段雕刻几凳图案,寓意吉祥如意、心想事成。三段图案遥相呼应,寓意丰富。
3.2表现手法
崔路村传统民居门楼盘头装饰的表现手法,采用将人们抽象的主观意念具象化和将具象的事物抽象化的方法,既有直抒其意,又有间接象征。直抒其意,即将户主的主观意愿于盘头装饰图案中直白地展现,如“福、禄、寿”等文字图案。间接象征则是通过隐喻、谐音、抽象等手法表达户主意愿,如选用戏曲、典故等人物故事图案,通过对其外部特征的展现,隐喻其内在的事理;选用代表吉祥的动物图案,运用谐音,表达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常见的有“鹿”对“禄”和“蝙蝠”对“福”等谐音;选用“梅、兰、竹、菊”等自然特性鲜明的植物图案来象征户主的品格追求等。在崔路村传统民居门楼盘头装饰中,常两种或三种表现手法结合使用,较少采用单一的表现手法。
而不同的装饰主题又分别采用浅浮雕、深浮雕和透雕的技法进行表现,与装饰主题相得益彰。其中,浅浮雕最为常见,多用于文字图案的塑造;深浮雕为浅浮雕深入发挥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立体感较浅浮雕略强,常用于植物图案及人物图案的塑造;透雕即采用局部或全部的镂空处理,具有通透、延伸性强的特点,多用于仿建筑图案的塑造。
结语
崔路村传统民居门楼盘头是明清时期崔路村建筑装饰文化的载体。文章对崔路村传统民居门楼盘头表现形式的归纳,对装饰图案题材的梳理,对装饰图案文化内涵的挖掘,是研究邢襄地区传统建筑文化的资料组成部分。在呼吁传统建筑文化回归以及地域建筑设计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崔路村传统民居门楼盘头装饰的表现形式及文化内涵,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及创作思路。
参考文献:
[1]河北省邢台县地名志办公室.邢台县地名志[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2]杨彩虹,刘慧鑫.刘氏永和大院古民居墀头装饰研究[C]//邯郸磁县:人本聚落·品质民居——第二十六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2021,10:250-253.
[3]刘大可.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1993.
[4]严文刚.颉纥村墀头砖雕的属性判断[J].装饰,2018,(09):117-119.
[5]薛林平,刘烨.山西民居中的墀头装饰艺术[J].装饰,2008,(05):114-117.
[6]唐家路,张家红.中国古代建筑砖雕[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