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之城”扩容,激励高质量发展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高质量,发展,“万亿之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3-30 10:08
文|本刊评论员
随着2023年各地经济年报揭晓,常州、烟台相继官宣GDP突破万亿元。我国“万亿之城”数量扩容至26个。数量增加的同时,不少城市经济体量也同步升级。2023年,武汉、杭州携手“冲线”,经济总量跨过2万亿元大关,广州、重庆双双晋级“3万亿元俱乐部”,重庆成为中西部首个GDP破3万亿元的城市。
18年前,上海成为全国首座GDP万亿城市。十几年间,万亿城市数量不断增加,从东部扩展到中部和西部。这一扩容,不仅展现了城市竞争“你追我赶”的奋发姿态,也折射出多点发力的高质量发展态势,进一步彰显出我国经济韧性与活力,更以先行军的示范效应,为其他城市高质量发展带来巨大激励。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抢滩动能转换“新蓝海”。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新要求,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动能、新模式、新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遍观“万亿之城”,几乎都是国家和区域创新中心。比如,安徽首个GDP万亿城市合肥,过去十年从“几乎没有存在感的省会”,到如今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前十名。悟空探秘、九章计算、本源司南、祖冲之号等一批批重大创新成果捷报频传。合肥逆袭之路充分说明,只要抓紧抓牢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就能不断激活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以产业振兴为基础,筑牢实体经济“压舱石”。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而高端制造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万亿之城”的制造业都非常发达,每一座城市都拥有辨识度极高的产业集群。比如,新晋“万亿之城”常州集聚了理想、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企业,2023年整车产量达68万辆,“工业家底”不断筑牢;烟台拥有先进结构材料、生物医药两大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动能转换稳步推进。实践证明,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强市之要。各城市要继续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面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节能降碳为路径,绘就绿色发展“工笔画”。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还在持续推进,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低碳化,才能克服环境容量的约束。向“绿”而行,是每一座“万亿之城”的矢志追求。比如,佛山大力推动陶瓷企业、玻璃企业、铝型材企业清洁能源改造,为优势产业注入“绿色引擎”。能源追“风”逐“日”,产业含“绿”向“新”,“万亿之城”的绿色转型昭示着,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
以改革开放为重点,用好要素配置“倍增器”。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万亿之城”的每一步进阶,都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赋能。无论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还是通过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都对“万亿之城”要素投入质量和效益起到了倍增效应。这也启示各城市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推动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顺畅高效形成新质生产力。
放眼全国,常州、烟台之后,江苏徐州、河北唐山、辽宁大连和浙江温州正在冲刺万亿元GDP城市的路上。各相关城市只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搞好经济的规律性认识,有战略、有办法、有行动,就一定能持续锻造新质生产力,催生发展新动能,推动城市能级不断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