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耳日,请“听”好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史佳庆 编辑陈融雪

  耳朵与听力健康不仅是个人健康的重要内容,也是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

  2024年3月3日是第25个全国爱耳日。近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第二十五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明确此次活动的主题为“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

  耳朵与听力健康不仅是个人健康的重要内容,也是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对儿童而言,听力损失会影响语言发育;对中青年而言,听力损失会影响就业和沟通;对老年人而言,听力损失则会导致社会隔离感和认知功能下降等。

  “从新生儿到老年人都有可能受到听力损失的困扰,新生儿中每1000个孩子里有1至3个可能发生听力损失,在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大约60%会发生听力损失,听力损失可能对人们的全生命周期造成危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主任刘玉和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

  新生儿:加强耳聋基因筛查

  2009年,卫生部颁布《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新生儿听力筛查纳入国家法定筛查项目。

  据刘玉和介绍,按国家规定,每个孩子出生后都会在48-72小时内,以及42天内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最常用的测试方法是耳声发射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除了新生儿听力障碍这种先天疾病外,在儿童期阶段,还有多种原因可导致迟发性听力损失(新生儿在出生时听力正常,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出现的永久性听力损失)。其中,遗传是导致新生儿听力障碍的最主要原因。

  “所有未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要在三个月内接受相应听力学及其他医学评估,以明确诊断。确诊为永久性听力损失者,要在六个月内接受干预。这也是新生儿听力筛查的1-3-6月原则(1个月内完成筛查,3个月内确诊,6个月内干预)。目标是让所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儿及时得到干预和康复,回归正常的社会沟通与交流。”刘玉和表示。

  病毒感染、药物性耳聋、噪声、中耳炎等后天因素,同样会造成新生儿听力损失。

  2023年冬天,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来自河南的父母带着一对双胞胎前来问诊。“这对双胞胎出生时通过了新生儿听力筛查,但现在一岁多了,他们仍然不会说话。我们为他们做了基因诊断,发现是隐性遗传导致小朋友耳聋。”刘玉和说,目前,新生儿都会进行常规听力检测,但像药物性耳聋、迟发性耳聋这类情况,仅有听力检测还不够,还需耳聋基因筛查的帮助。

  另外,怀孕期间孕妇如果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可能导致胎儿听力损害;一部分儿童在感染腮腺炎病毒后听力也会受损。

  据介绍,遗传性耳聋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植入。“对于轻中度以及部分重度耳聋患者,可以通过佩戴助听器来改善听力;对于大多数重度和极重度耳聋患者,则需要进行人工耳蜗植入,即将声音转换成电信号绕过受损耳蜗直接刺激听神经产生听力。”刘玉和说。

  目前,很多家长比较排斥干预措施,对听力损失治疗的误区很多,比如认为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太难看,也不方便;有的认为买个便宜的助听器就行,以后再换好的。

  “很多父母对相关知识不了解,导致很多原本可以不由聋致哑的迟发型耳聋孩子,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家长们要重视新生儿的听力问题。人工耳蜗在佩戴前,应到正规医院评估听力受损程度,才能选择最适合的康复治疗手段。”刘玉和表示,干预效果的决定因素不是耳聋的程度、性质、病因,而是干预时间的早晚。对于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孩子,应尽早诊断、干预。

  中青年:谨防突发性耳聋

  中青年受娱乐性噪声损伤因素影响较大。杭州40多岁的张先生平时工作忙碌,过年休息期间彻底放松了一回,他天天约朋友打麻将,大年初三晚上,他熬了个通宵,结果第二天一早牌局结束回到家,突然左侧耳朵嗡嗡响,听不清声音了。就医检查后,张先生患上了左耳突发性耳聋。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突发性耳聋越来越多。很多人突聋没有治好,形成了单侧耳聋,一侧听力是正常的,另一侧听力很差。

  “双耳聆听具有很多优势,比如双耳整合效应、声源定位能力、双耳降噪效应。单侧耳聋后,听觉能力明显下降,噪声环境下言语识别能力下降,声源定位能力下降,很容易出现听觉疲劳。”刘玉和说。

  中青年长期用耳不当,精神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熬夜失眠等都容易引发突发性耳聋。23岁的小伙翟某是个音乐爱好者,经常通宵进行音乐创作,长时间佩戴耳机。有一天,小翟母亲发现儿子耳机里传出的声音越来越大,日常交流中小翟听力反应也显得有些迟缓,母亲赶紧带小翟前往江苏省人民医院就诊。

  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耳科与听力组组长陈智斌诊断后发现,长久的噪声导致小翟听力损伤,长期熬夜伴发了突发性耳聋,双耳听力都有损伤,一侧耳朵达重度听力损失。

  “音频设备声音过大,会对患者的听力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这主要是因为如果长期佩戴耳机或者音频设备音量过大,会刺激内耳毛细胞,造成毛细胞的不同程度损伤。而毛细胞损伤后,是不能自我修复或再生的,久而久之,就会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刘玉和解释说。

  刘玉和建议,为保护耳朵听力,戴耳机时其最大音量不超过60%,连续听不超过60分钟,外界声音不超过60分贝。

  山东省耳鼻喉医院耳科中心副主任、耳内科主任王明明提醒,多数患者并不是以听力下降为首发症状,突发的耳鸣其实更为常见。90%以上的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会有耳鸣症状。如果在生活中发现一侧耳朵突然耳鸣,就要关注自己是否存在听力下降,及时进行听力诊断。

  老年人:科学用药要牢记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听觉器官功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出现听力下降、听不清的情况。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老年人听力下降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是唯一有可能阻击老年痴呆发生的环节,对此及时干预能显著降低老年痴呆发生率。

  老年人耳聋、耳鸣,其发病受内在机体和外在环境多种因素影响,多与药物遗传、疾病、药物不良反应、脑供血不足等因素有关。此外,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肾脏病、药物叠加使用、肿瘤化疗药等情况也会导致老年人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

  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吴佩娜表示,老年人听力健康不仅影响个人生活质量,也影响与周围人的关系。听觉下降引起交流障碍,随之可导致认知改变、性格改变、脱离社会等不良影响,表现为孤独、抑郁、离群独处、多疑、脾气暴躁等,极大地影响生活质量。这也会造成老年人与家人朋友的沟通障碍,影响亲友关系。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2022年发布报告称,中国仅有5%至10%的中、重度听障老年人使用助听器。

  对此,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马芙蓉表示,中国在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和听力筛查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老年人群听力障碍的听力监控、助听器验配、人工耳蜗植入等仍需大力加强,应着重在基层开展听力重建、人工耳蜗和听觉装置植入手术。

  如何在家里测试老年人听力?刘玉和建议,可以请老年人听墙上钟表的钟摆声、听烧开水的开水壶声音,如果曾经能听到现在听不到,就有可能是发生了听力损失。家人也可以应用手机App对老年人进行听力检测,从而筛查听力损失。

  如何才能保护好老年人的听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防聋治聋技术指导组组长、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医学中心主任韩德民给出了三点建议:一是生活习惯要规律,适当运动,尽量选择低油少盐少糖的饮食,保证睡眠;二是避免噪声干扰,远离噪声;三是科学用药。

  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学系主任医师高志强提醒,老年人往往有一些基础病,服药时应谨遵医嘱,避免影响听力,尤其要注意耳毒性药物,这些药物对耳毛细胞有影响,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科学用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