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树“活起来”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王剑英 编辑高雪梅

  “北京是名副其实的‘古树之都’,我们要争做全国古树名木文化宣传方面的标杆。”

  2月7日,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推出“梅香玉树”“银装树裹”两条冬季古树主题游线,引导市民游客欣赏北京古树的绝美景观,感受北京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银装树裹”游线涉及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恭王府、北海公园、日坛公园、东岳庙、亮马河畔6处群状古树;“梅香玉树”游线则囊括了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潭柘寺、卧佛寺等6地14株特色古树,素有“京城腊梅之冠”的卧佛寺千年古腊梅位列其中。

  春节假期,天坛公园皇穹宇西墙外的古树“九龙柏”吸引了不少寻“龙”游客,这株古柏种于明嘉靖年间,纵状褶皱将树干分为九股,好似九条小龙缠绕盘旋。香山公园内,参加研学活动的小朋友在古树保护示范区观察古树奥秘,记录古树“身份证”。

  “名园易得,古树难求”,古树是宝贵的物种资源,亦是古都北京的自然文脉和历史路标。15次到访过天坛的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曾对天坛古树念念不忘:“美国可以复制出天坛的建筑,但无法复制这里的古树。”

  “北京是名副其实的‘古树之都’,我们要争做全国古树名木文化宣传方面的标杆。”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义务植树处副处长方芳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首个古树主题公园

  4万余株——这是北京古树名木的家底,分布于16区。其中,树龄在3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有6100余株,树龄在100年以上的二级古树有3.4万余株,另有名木1300余株。主要树种为侧柏、油松、桧柏和国槐,占总量的93%。在各区中,坐拥“三山五园”的海淀区以1.5万多株的数量遥遥领先,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区、西城区)亦分布有1万余株。

  在密云区新城子镇,有一株全北京最古老的侧柏“树王”,它种植于3500年前的商朝,高11.5米、胸围8.2米,需9个成人伸臂才能合围,主干上伸出18根盘曲苍虬的枝杈,延展成庞大的树冠,平均冠幅21.3米,蔚为壮观。当地人形象地称其为“九搂十八杈”。2018年和2023年,其分别荣获“北京最美十大树王”和“全国10株最美古侧柏”称号。

  59岁的胡玉民是新城子镇林业站负责人,自1986年始,他的工作便和“九搂十八杈”密切相关,现在负责这株古树的病虫害防治、清杂、智能监测等日常工作。他见证并参与了“九搂十八杈”古树主题公园的诞生。

  20世纪70年代,北京修建省级公路松曹路,新建的一堵挡墙紧贴着“九搂十八杈”,造成古树根系生长空间和营养面积严重不足,长势日渐衰弱,绿色“活化石”一度遭遇生存危机。

  2020年,保护北京历史最悠久的古树被提上议事日程。北京下决心、出硬招:拆除挡墙,将松曹路长约195米的一段整体东移19.4米,把生长空间还给古树,同时建设古树主题公园。

  这是北京首个古树主题公园,占地320亩,建成于2022年5月。通过景观改造提升,在古树周围形成稳定森林生态系统,并将古树的绿色资源与红色教育基地相结合,配备相应的服务设施,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场所。

  路挪了,路边的单位也要调整。经多方协调,腾退当地公路局物资站和新城子镇卫生院部分房屋约1400平方米,拆除旧路面2087平方米。此举令“九搂十八杈”总体生长面积扩大约400平方米,达到1500平方米。

  “这背后体现了北京对古树保护的重视程度。”胡玉民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一个人、一个部门干不成这件事。”

  北京为古树让路,“九搂十八杈”不是第一个案例。

  1965年,北京修建地铁1号线时,玉泉路站的路旁有两株元代古银杏树,原本的设计方案是准备刨掉古树,让位于地铁站。周恩来总理获悉后批示:“银杏树是著名的古树,须原地保护。”明确要求地铁线路设计要给古树让路。为此,北京地铁工程局将地铁站选址东移,还延长了线路的长度,古银杏得以留存。

  “九搂十八杈”焕发新生,为新城子镇撑起一片新天地。当地以全镇16棵古树为核心资源,串联起苏家峪、太古石、崔家峪、遥桥峪等村落的山水风光、特色农业、主题民宿、古堡文化、民俗风情等元素,带动文旅、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古树名镇”。全镇现有精品民宿43户、73个院落,占密云区总量的23%。

  2023年8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七夕晚会推出“古树下的告白”环节,全国17株古树出镜,其中之一便是“九搂十八杈”。

  形成古树保护闭环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古树与树木健康研究所(以下简称为古树研究所)首席专家王永格第一次见到“九搂十八杈”是在2010年,当时她被这株庞大体量的古树所震撼,驻足观察了许久。

  王永格告诉《瞭望东方周刊》,2023年6月,其团队对“九搂十八杈”进行现场调查,测定了新梢生长量、叶片SPAD值(指叶片叶绿素含量)等生长指标,对比复壮前,树势明显好转。

  古树研究所成立于2021年,负责古树健康保护国家创新联盟、京津冀古树名木保护研究中心两大平台的日常工作,开展古树名木及重点树木健康诊断、保护、衰弱树木复壮等研究,以及相关标准规范制修订、技术指导、决策咨询、成果转化应用、科学普及等工作。

  王永格介绍,成立以古树为名的专业研究所,“在北京是首次,在全国也不常见”,北京作为全国科创中心,古树保护的技术和理念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古树研究所围绕古树开展了健康诊断、保护复壮、空腐检测、树龄鉴定、基因保存等相关研究工作。

  令王永格最为骄傲的,是古树基因活体保存工作。

  该项目针对重点古树名木进行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无性繁殖,保存与母株“血统”完全一致的纯正克隆苗,永久传承古树的优良基因。大名鼎鼎的密云“九搂十八杈”、潭柘寺“帝王树”、昌平“青檀王”、北海公园“白袍将军”等古树均在保存名录之内。

  目前,保护范围从北京扩大至京津冀,又延伸到山东、河南、西藏、青海等地,已保护了21科27属31种148株2000余个后代个体,建立了国内保存古树数量最多的基因资源圃。

  “无损伤古树树龄测定”也是一项重要技术创新。

  确定古树树龄,是科学保护古树的前提和依据。对于活体树木,传统的树龄测定方法是“打树钻”取样测定——在树干胸径位置处钻取贯穿树干的“树芯”,取出直径5毫米粗的年轮样条,用显微镜计数样条上的年轮。而“无损伤古树树龄测定”技术,可通过枯死分枝推算古树树龄,完全不会影响古树的正常生长。

  该技术为全国首创,已为国内20余家单位提供树龄检测服务,鉴定了1500余株古树和大树的树龄,涵盖54个树种。

  王永格表示,古树能经历千百年而健康生长,是适应了当地的气候环境,她建议在管护中尽力保留古树原来的生长环境,加强日常健康监测。

  2021年,北京开展了全国首次大规模区域性古树名木体检,摸清了全市古树名木资源家底和生长状况,形成“一树一档”体检报告;每株古树名木均实现GPS定位,为精细化保护与管理提供数据与支撑。从体检到复壮,北京形成了古树保护的闭环。

  方芳向《瞭望东方周刊》展示了卧佛寺牌楼前一株古槐的同角度对比照:一张拍摄于1906年,古槐显得衰弱,叶片稀少,有明显断枝;一张拍摄于2022年,相比百年前,古槐的直径粗壮了近3倍,左侧原断枝区域长出了新的大枝,树冠更加茂密。

  “通过保护与复壮等措施,许多原本衰弱的古树重获新生。在‘变’与‘不变’的比较中,我们能直观感受到古树旺盛的生命力。这是北京园林绿化工作者多年辛勤工作的成果,让我们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方芳说。

  讲好古树名木故事

  对于北京而言,古树意味着什么?

  方芳和王永格不约而同提到一个词:见证——古树是北京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的见证,是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

  在北海公园团城承光殿东侧,有一株约800岁的古油松,树形遒劲古拙,冠如偃盖。相传乾隆皇帝夏游北海,来到团城,时值正午,室内闷热难耐,宫人摆茶案在油松树荫之下,乾隆在此休息。清风拂过,暑汗全消,乾隆非常高兴,便效仿秦始皇游泰山遇雨封“五大夫松”的故事,封这棵油松为“遮荫侯”。

  在孔庙大成殿前,有一株元代古桧柏。明嘉靖年间,权奸严嵩在一次代皇帝祭孔时,桧柏上的一个枯枝不偏不倚刮下了严嵩的乌纱帽。相传这株柏树是元代国子监祭酒许衡手植,他为人正直,古柏自然对奸臣毫不客气,也有人认为是柏树自身的灵性能辨忠奸,人们便称它为“触奸柏”。

  古树名木不仅见证了曾经的皇家风云往事,也相伴于众多名人故居。

  鲁迅先生在散文《秋夜》的开头就写道:“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两株枣树正矗立于西城区阜成门内宫门口二条的鲁迅故居。

  在后海北岸的宋庆龄故居,有一棵高大的古槐,因它的巨大树冠形似一只头东尾西的美丽大凤凰,得名“凤凰槐”。宋庆龄生前非常喜爱这棵槐树,经常在其浓荫下看书、学习或小憩。

  红墙碧瓦衬托下的自然之美已成为古都北京的文化符号。散布于城市与乡间那些威严挺拔的古树,则是有生命的时空地标。光阴荏苒,四季交替,古树在微风中喃喃低语,讲述着老北京的故事。

  让古树“活起来”,是北京近年来针对古树保护的关键词。

  方芳解释,所谓“活起来”,有三个层面的含义:

  一是通过抢救复壮、加强管护、精细养护等措施保证古树名木的健康成长,让古树名木本身“活起来”;

  二是深入挖掘古树名木历史文化内涵,进一步发挥古树名木在展示古都风貌、体现古都特色、传承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讲好北京古树名木故事,让古树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三是开展重点知名古树名木的基因收集、保存、扩繁、研究等,持续推进古树名木种质基因保护,繁育古树名木优良后代,延续古树长寿基因,让古树基因“活起来”,推动古树名木永续繁衍。

  挖掘古树历史文化内涵方面,北京中轴线古树群值得一提。2023年9月,它入选“全国100个最美古树群”。

  北京中轴线申遗范围内共有古树名木8700余株,集中分布于故宫博物院、太庙、先农坛、天坛公园、景山公园、社稷坛六处遗产点。在景山公园寿皇殿旁,一株国槐树龄超过1200年,主干内部已空心,空干中又长出一棵小树,故得名“唐槐抱子”;故宫御花园内久负盛名的“连理柏”,由两棵古柏组成,双柏的双干相对倾斜生长,上部缠绕在一起,相交的部位融为一体。人们历来视树木的连理为忠贞爱情的象征,如今很多游览故宫的情侣们,都会在“连理柏”前拍照留念。

  2023年12月,“让古树活起来”研讨会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有关专家分别就北京古树的历史与文化、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等进行交流。

  方芳介绍,近三年来,北京先后开展了古树名木主题公园、古树保护小区、古树街巷、古树社区、古树村庄等古树名木生境整体保护试点建设,已建成密云“九搂十八杈”古树主题公园、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古树保护小区、鼓楼西大街古树街巷、东四三条古树胡同等35处试点,分布于全部16区,保护了1600余株古树,占全市古树名木总数的3.87 %。

  2024年,全市每个区还将至少建设一处古树名木生境整体保护试点,让更多的古树焕发活力,同时继续推进“一树一策”,加强濒危衰弱古树名木抢救复壮。

  “让古树‘活起来’,让更多的市民知道古树、认识古树、爱上古树、保护古树,为北京拥有如此多‘活着的文物’为傲。”方芳表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