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长期主义,做久做精——专访海信集团董事长贾少谦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张静 编辑顾佳贇

  2024年将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世界经济格局重塑的关键一年,中国企业一定能够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2023年2月,贾少谦成为海信集团新一任董事长。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作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海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贾少谦带来了《关于加强全生命周期碳管理加速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和《积极推动我国家电行业出口振兴》的建议,主要围绕加强家电产品的产品全过程绿色低碳化管理,引导居民绿色低碳消费,以及出台更多鼓励政策,支持家电等“老三样”出口振兴。

  履新一年,海信集团(以下简称“海信”)在贾少谦带领下交出答卷:集团2023年营收突破2000亿元,其中海外收入达到858亿元,占比42.6%。

  海信成立于1969年,从一家地方无线电小厂,历经50多年发展,如今已成为拥有10万余名员工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海信一直秉承稳健发展风格,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间业绩依然保持快速增长。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海信打出“中国制造,一起努力”的口号,让全世界观众看到中国工业的力量。

  “新质生产力”作为中国经济热词。海信如何培育自己的“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贾少谦向《瞭望东方周刊》分享了自己的思考:新质生产力的提法,进一步加深了海信对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知。海信将继续坚持“技术立企”的发展战略,打造自身核心创新能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形成全球竞争力。

  “70后”班子

  履新董事长后的一年,贾少谦的行程十分紧凑。去拜访三年未见的海外老客户、慰问海外员工;与国内先进制造企业交流学习、走访国际高科技企业;参加国内各种经济类、绿色发展类论坛……中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的2023年,也是中国企业家近年来最忙碌的一年。

  1972年出生的贾少谦是“土生土长”的海信人,1997年毕业后加入海信,从海信科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到海信集团总裁,直到2023年2月,在加入海信26年后,51岁的他成为海信集团新一任董事长。

  目前,海信新一届班子整体焕新成为“70后”。在贾少谦带领下,这个年富力强的管理团队为海信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

  “年轻班子的好处是,在接触新事物上有很大优势,可在变革和传承当中寻找一个最好的契合点,传承好海信技术长期创新的理念、把财务安全放在重要位置上的思路以及风清气正的企业文化。”贾少谦说,“我们要不断变革和创新,因为现在的情况和五年前、十年前已完全不同,不能用一套打法去面对未来。海信要敢于‘眼睛向外、刀尖向内’变革自己,让整个企业发展脉络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符合大势需求。”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贾少谦履新后对自己提出要求,要考虑海信如何走得更远的问题,探索新兴产业和全球化发展。

  贾少谦带领海信正在探索建立一个能顺应变化的良好治理结构和组织机制。为了持续提升创新能力,他不仅给管理团队进行了明确分工,还调整了工作方式。

  “过去开会多,每个人在准备汇报材料上花费很多精力,现在提倡开短会、开高效的会议,抓核心问题,让团队成员在职权范围内高效率解决问题。寻找管理中的一般规律和独特规律,从繁杂的事务中跳出来,而不是陷于具体细节中。”贾少谦说。

  技术创新引领新需求

  “技术立企”的海信一直是创新驱动发展。显示技术是中国工业发展史上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产业,海信的发展,正是中国制造不断升级、创新、突破、引领世界的一个缩影。

  从最早的电子管、晶体管到显像管电视技术、液晶技术,再到ULED、激光显示等新兴技术。“不断提升的显示技术,也在不断改变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进一步引领消费需求。”贾少谦概括说。

  经过20多年的研发与奋战,如今海信已在电视的全产业链端实现了国产替代。

  2001年,海信组织了一支平均年龄28岁的研发团队,经过1600个日夜攻关,成功研发出我国视频领域第一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处理芯片——“信芯”,这标志着中国电视市场被国外芯片垄断的时代就此结束。

  2013年,海信推出了自主研发的LED背光液晶电视画质提升技术——“ULED”,后升级为ULED X技术平台。海信基于ULED X 技术平台推出的8K电视,被业内推崇为“世界级天花板显示产品”。

  2014年,海信推出全球首台100英寸激光电视,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激光电视经过10年9次迭代,现在已经有了卷曲屏激光电视、折叠屏激光电视、可自动入幕的激光电视等各种适用不同场景的产品。同时也针对新能源汽车开发了抬头显示(HUD)产品,持续引领激光电视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在上下游集聚了200多家企业,将激光电视的产业链牢牢“钉”在了中国。

  “激光显示是中国独有且世界第一的显示技术,已得到行业广泛认可。”贾少谦说,“家电企业也逐步向头部企业集中,在这种趋势下,大家比拼的是技术,是如何给消费者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

  贾少谦举例说,国内消费者比较喜欢纯黑色或白色的电视外观设计,而中东地区消费者则偏爱金色系。非洲一些国家的消费者喜欢把冰箱当镜子用,海信就将这个市场上的一些冰箱产品做了镜面设计,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欧美用户喜欢喝冷饮,我们就研发了具有制冰功能的冰箱,可同时制出小碎冰、大冰块和直接饮用的冰水,满足了用户多样化需求。”贾少谦说,“和国内空调不同,美国一些住宅的空调是窗机,开机时噪音非常大,海信的空调产品噪音很低,美国用户体验后效果非常好,这让越来越多的用户爱上了中国造。”

  在国内,一台电视已不仅仅是一个播放终端,而是信息交互中心和娱乐中心。互联网时代,新的应用场景、价值内涵不断被发掘出来,电视可以是交互设备,与智能家庭远程连接,也可以是会议显示屏幕、教育课堂等,还可以是车载显示部件。

  贾少谦认为,全人类对生活品质的追求都是一致的。“海信也一直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当成奋斗目标。海信将不断打造好产品和丰富的应用场景,给消费者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不断提升人类生活品质。”

  东方企业管理文化

  2024年,海信将赞助德国欧洲杯。这已经是海信第五次赞助全球顶级赛事,体育营销使得海信在海外刷满了“存在感”。

  2023年,海信有800多亿元营收来自于海外;10万名员工当中,有2.5万名在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为海信服务。

  墨西哥、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地,来自海信的产品随处可见。海外园区、研发中心的落地,也使得企业链条向世界范围持续延伸。从业20余年,贾少谦从基层出发,一步步成为海信集团的“当家人”,同时他也见证并带领着企业加速出海,向价值链的上游不断攀登。

  “海信今天已经是一家跨国企业。”贾少谦表示。回忆起海信的出海的初期,贾少谦说:“和中国大多数企业一样,海信靠贴牌代工赚取中间一点点加工费,那个时候中国产品留给人低质量、低价格的印象,我们慢慢意识到必须把自己的品牌做起来。刚刚出海的时候海信自主品牌不超过10%,现在已经超过了85%。这个数据意味着海信真正把品牌输出到全球市场了。”

  海外市场做得好,秘诀在于“本土化经营”。

  贾少谦认为,“全球化的本质是要走向本土化”。在本土化当中,海信有一个口号叫“Local for Local”(本地化服务)——海信希望通过在全球各地的运营,不仅把良好的产品、服务输送到全球各地,提供给各国消费者,同时也通过布局海外的生产基地、研发中心以及销售机构,不断地为当地提供就业的机会,为当地纳税,从而更好地把中国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全球的消费者。

  目前,海信在海外建了18个工业园区、15个研发中心、66个海外公司和办事处,达到产研销一体化。“每个区域都要打造具有区域特点的产研销一体化经营实体,在哪个地方就为哪个地方的消费者服务,将企业发展不断融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贾少谦说,“海外营销、研发人员90%以上都是当地招聘。”

  海信在“走出去”过程中也遇到过不少挑战,面对中西方文化碰撞时,海信人更多采取包容的方式。比如,西方管理特点是理性和刚性,擅于运用精益管理等科学管理方法,而中国人受传统文化影响,偏于感性思维,适用柔性管理的方法。海信以“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理念,分析原因,抓住主要问题,采取理性与柔性、虚与实的有效结合,硬软件协同、刚柔并济的方法促进文化融合。

  2018年开始,海信接连收购了东芝映像、gorenje和日本三电控股等三家历史悠久且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在市场并不看好的情况下,东芝映像和gorenje分别在被海信收购15个月、18个月后就扭亏为盈,日本三电控股公司经营快速好转,海信系电视销量在日本市场已稳居第一。

  日本是一个不太容易接受中国企业的地方,贾少谦至今还记得,海信收购东芝映像后,首先做的就是把激励机制盘活,让这家连续亏损了八九年的企业实现了盈利,以往这家企业论资排辈拿薪水,改革后许多日本员工第一次在年底拿到了分红,觉得很不可思议,纷纷到总经理办公室致谢。

  “中国企业能够把目标追求和有效的管理推进很好地结合起来,对被收购企业、员工和品牌总是充满着温和友善,会长远规划并不断提升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贾少谦说。

  中国企业的信心

  一家企业想要在商业世界长期生存,必须把自己嵌入到社会结构里,为整个社会提供独特价值,如此才有可能持续活下去。

  近些年,海信把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理念不断落到实践当中。

  收购gorenje之后,海信在盘活了这家企业后,又投了3亿欧元扩建冰箱生产线、新建电视机生产线。当斯洛文尼亚遭遇洪水灾害,海信是第一个站出来的跨国企业,和当地民众、政府站在一起,帮助当地做灾后重建工作。

  贾少谦介绍,家电行业非常特殊,90%以上的碳排放是在上游供应链环节、下游消费环节,以及最后的电器回收环节,因此要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形成家电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理念,从而把ESG理念不断地落到实践当中。例如,海信把100英寸激光电视的功耗降到了250W左右,功耗仅为同尺寸液晶电视的1/3。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挑战中国企业,同时也给中国企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谈及海信未来的发展,贾少谦设定了一个长期目标:“海信跨过第一个千亿门槛在2016年,用了47年。第二个千亿门槛是2023年,用了7年。下一个千亿门槛,我们正在努力尽快实现。”

  实现的路径是坚持“变与不变”。

  贾少谦认为,海信要继续坚持稳健发展,安全第一,做好风险管控,保证高质量发展,做久做精做强。“海信要坚持长期主义,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让自己的产品、品牌和市场逐渐高端化。海信的底盘非常好,但也要变革。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优秀公司的先进做法,让海信持续迸发活力。在变与不变中找到平衡,再跨一个千亿级门槛。”

  展望中国经济2024,贾少谦认为,信心比黄金重要。

  “2023年是一个重要调整期,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消费需求还有待进一步刺激。国内市场很大,高端的、中高端的、中端的、中低端的、低端的消费梯次性还很强,2024年要继续加大促进消费力度。”贾少谦说。

  从海外发展角度看,近些年,中国企业走出去已摸索出一些适应全球经济需求的方法。中国企业对当地的法律、人文、工会制度和消费习惯越来越熟悉。通过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已经消除了“中国制造”这四个字以往质次价低的刻板印象,开始向高品质、高附加值发展。

  “一个更加开放透明和更有利于市场化运作的环境,可以让企业克服疫情后的困难,实现供应链稳定和健康发展。”贾少谦表示,“2024年将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世界经济格局重塑的关键一年,中国企业一定能够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