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中民间美术资源的结合路径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小学,美术,教育
  • 发布时间:2024-03-30 16:47

  唐 玮

  美术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重要的艺术学科,它包含了能力教育和素质教育。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入民间美术资源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本文以民间美术资源为主题,探讨了小学美术教育结合民间美术资源的应用意义,并着重地分析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民间美术资源的应用路径,希望能够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范例。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民间美术资源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也能够有效地推动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民间美术资源具有巨大的教育意义,它能够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扩大美术学习的素材,使学生了解中国的民族文化,让学生传承和发展民间美术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教师应当关注民间美术的地域特色,挖掘民间美术资源并将其运用到美术课堂上,不断创新民间美术资源的呈现方式,让学生领略民间美术文化的魅力,从而发展民间美术的多样性。

  1 小学美术教育结合民间美术资源的应用意义

  1.1 有利于拓展教学资源

  民间美术资源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包含了剪纸、刺绣、泥塑、编织、年画、皮影戏、脸谱等等美术艺术,它们的运用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中的教学内容,为教师的美术教学提供创意和思路,进而改善美术教学的弊端,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合理地运用民间美术资源,能够开拓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民间美术资源中所蕴含的美术文化,也能够使学生进入深层次的美术学习,极大地拓宽了美术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1.2 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首先,民间美术资源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使学生快速地感知到生活中的艺术美,升华学生的美术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其次,民间美术不乏一些创意之作,作品中蕴含着新颖趣味的元素,具有较大的艺术张力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能够放飞学生的思绪,为学生想象力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灵感和创意转化为具体的成果,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最后,教师可以结合民间美术资源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锻炼。

  1.3 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

  民间美术资源包括丰富的传统文化,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艺术,能够表现出劳动人民的智慧。美术教师引入民间美术资源,能够让学生了解与美术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带领学生领略民间艺术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学生更愿意投入到民间美术的学习活动中。另外,在学生学习民间美术文化的同时,学生也对民间美术文化也进行了传承和发展,对其融入新的解读和创作,使民间美术文化重新焕发出时代的光彩。最后,学生学习传统美术文化也能够陶冶自身的爱国情操,培养道德品质,树立文化自信,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 小学美术教育中民间美术资源的结合路径

  2.1 采用民间美术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作为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的学习动力源泉。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较为分散,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每一个美术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教师可以运用民间美术资源,因为它具有独特的优势,它的色彩运用极为大胆,有许多绚丽的画面,能够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眼球,它的呈现方式明显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在教学时运用合适的民间美术素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为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中国民间美术的魅力,领悟作品中多姿多彩的美。

  如以一年级下册为例,在《春天的色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民间艺术油纸伞,向学生出示民间手工艺品油纸伞的伞面图案,图片中包含了粉嫩的桃花、湛蓝的天空、嫩绿的树枝、金黄的太阳等等元素,让学生身临其境,仿佛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以民间的油纸伞,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状态,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感受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所带来的乐趣。随后,教师还可以将油纸伞实物带到美术课堂上,让学生看一看、碰一碰、闻一闻,向学生展示它五彩缤纷的色彩、五光十色的花线、清新明快的线条。通过油纸伞中的色彩刺激,强化学生的美术体验,让学生能够透过油纸伞,将春天的色彩与美的感受联系起来,带领学生进一步体会春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引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2.2 挖掘民间美术资源,拓宽教材内容

  美术教材中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资源,教师要提高自身深入研究教材的能力,充分地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民间美术资源,并将其展现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相关的美术知识,打破教材的限制,扩大课堂外的民间美术素材,拓宽学生的美术视域。教师以学生的兴趣为着眼点,向学生呈现生动有趣的民间美术素材,合理地利用优质的民间美术资源,整体地为学生展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并及时补充课外民间美术资源,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例如,以二年级下册为例,在《色彩的感染力》的教学中,从色彩的心理联想出发,暖色调的色彩能够给人带来光明、希望、明朗、动感、欢快等心理感觉,这时教师就可以出示民间绘画的版画、年画、灯笼画、壁画和建筑彩画等类型,这些作品色彩奔放而热烈,能够强烈地反映出劳动人民爱憎分明的炙热情感,展现劳动人民勤劳积极的精神面貌,洋溢着浓郁的民间艺术气息。学生能够通过作品,深刻地领悟到暖色调色彩的强大感染力。在三年级上册《动物装饰画》中,教师还可以融入民间美术资源,从图案画的装饰和花纹出发,为学生出示博物馆陶罐的图片,向学生揭示“早在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动物的图案来装饰和美化生活用品了”。教师出示中国民间建筑、陶瓷等事物中的动物花纹,如凤鸟纹、龙纹、孔雀纹、麒麟纹、花鸟纹、鸳鸯纹等等纹样。这些纹样具有自身独特的含义,历代的工匠以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刻画能力将这些纹样应用在宫廷与民间的各种工艺上,他们多姿多彩又魅力四射。以这种方式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

  2.3 借助民间美术资源,讲解美术文化

  民间美术作为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美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的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小学美术课与民间美术资源的融合,为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为发展民间传统文化创造传播媒介。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讲解民间美术文化的相关知识,带领学生具体了解传统美术文化,升华学生的美术情感,强化学生发扬民间美术文化的社会责任。

  例如,以三年级上册为例,在《剪纸》的教学中,教师着重地带领学生探讨了剪纸的发展史,它起于东汉、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教师在带领学生了解了剪纸的分类,如人物剪纸、花鸟虫鱼剪纸、走兽剪纸、吉祥图案剪纸后,带领学生了解剪纸图案花纹的特点和用途,如锯齿纹较硬,常用来表现刺、草以及类似的东西;如月牙纹变化多端,常用来表现衣纹褶皱、头发纹路,用途较为广泛;如鱼鳞纹柔和,具有动感,常用来表现鱼鳞、波浪以及类似的东西。随后,教师向学生传授剪纸的技巧,教师首先示范学生如何剪团花,再向学生介绍剪纸的其他形式,如阴剪,图案上的装饰纹样被剪去,形成镂空效果,一般要求线线相断。如阳剪,将图案中的装饰花纹留下,花纹以外的部分剪去,要求线线相连。通过对剪纸文化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剪纸的常识和特点,学习剪纸的简单技法和创作设计方法,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民间美术文化认知,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情趣。

  2.4 利用民间美术资源,欣赏美术作品

  教师可以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民间美术作品,并带领学生欣赏这些优秀的作品。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从点、线、面、色这四大美术的语言要素出发,整体地带领学生分析作品,挖掘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精神价值,真正地发挥民间美术作品的教育功能,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如以六年级上册为例,在《木板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着重地为学生介绍木版年画,以地域为界限为带,利用多媒体播放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图片。从木板画的色彩、构图、线条、主题等等方面进行解析。如以江苏桃花坞年画为例,在《钟馗》这幅画中,以桃红大红为主,构图饱满,图中钟馗官袍朝靴,胯下小花驴,生后小鬼执伞。上方悬挂着蝙蝠和蜘蛛,蝙蝠的“蝠”谐音“福”,蜘蛛在南方称为“喜珠”,寓意“福兮来临,喜从天降”。以天津杨柳青年画为例,教师出示了《年年有余》的木版年画,画面上颜色以红色、淡蓝色为主,娃娃的头部、脸部以桃红色晕染,构图饱满,且图中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怀抱鲤鱼,手拿莲花,取其谐音,寓意生活富足。同时,教师还为学生展示了清朝的木版年画,如《庄稼忙》,画面以红、黄为主调,色彩明快,构图繁密饱满,题材来源于真实生活,人物造型丰富生动,人物特点朴实,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通过对年画的欣赏,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年画艺术特点的感受,使学生了解年画的艺术特点,感受年画的艺术魅力。

  2.5 运用民间美术资源,创作美术作品

  欲使学生的艺术作品真正做到独具特色的创作,就必须冲破传统教学的羁绊,勇于创新,汲取民间美术资源,最终使创作的美术作品充满个性。教师在引入民间美术资源后,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操作将学生内心的想法付诸实践,为学生的自由发挥提供充足的创作空间,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利用民间美术资源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例如,以凤凰少儿出版社小学美术教材为例。在一年级下册《中国民间玩具》的教学中,教师准备了教学道具陶土、剪刀、胶水、卡纸、纸盒、电线、布等各种制作材料。首先带领学生探讨了民间玩具的有关知识,了解民间玩具造型的特点和玩具色彩的特点,探究了民间玩具消失的原因。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布置了制作任务,让学生学习民间玩具的基本制作方法,最终制作出一个具有民间特色的精致的玩具。教师向各个小组分发各种材料,有的学生利用键子、橡皮泥、风车等事物做东西,运用水彩笔、马克笔、颜料等事物给民间玩具上色。有的学生制作了一个简单的由布艺制作的老虎,有的学生制作了折纸翻翻乐,还有的学生完成了编织作品小兔子。当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举办了“巧手制作——中国民间玩具”展览会,让学生在展览会上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评选出“最美民间玩具”“优秀制作员”。通过手工活动,加强学生对民间玩具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民间美术资源的应用能力。

  2.6 利用民间美术资源,开展户外实践

  除了美术的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进入社会,进行民间美术文化的采风活动,研究调查民间美术的现状,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识。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实践,带领学生了解社会中的民间美术文化,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

  如教师开展了“了解家乡民间美术艺术”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家乡民间美术艺术,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设置了不同的小组,文化组了解家乡民间美术艺术的发展历史,搜集线上的文献材料和资源,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做成一个书面汇报。如有的学生选择了家乡的刺绣,着重地调查了家乡的刺绣产业和刺绣类型,并根据刺绣的发展历史、美术特点、现状困境做出了一份简短的汇报。调查组的成员走进民间作坊,采访民间艺术家,调查的内容应当包含从艺的人数、民间美术的不同形式以及民间美术的不同作品。要求学生能够进入到民间美术艺术家的生活中,对观察对象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在交谈之中捕捉思想的共鸣,碰撞思维的火花。创作组根据自己所选择的主题,利用生活当中的材料,自由发挥,自由创作,并将最后的作品进行社区展示,让社会各界了解本地的民间美术。通过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帮助学生了解家乡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深刻地认识民间美术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热爱乡土美术的情感,并逐步地提高传承乡土美术的意识。

  3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应当认识到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课堂的应用价值,深入地挖掘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民间美术教学资源,并将其与美术课堂深度融合,借助民间美术资源,创设教学情景,拓宽教学内容,讲解美术文化,欣赏美术作品,创作美术作品,开展综合实践。利用一系列的美术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民间美术学习体验,带领学生体会民间美术的形式美、内容美、文化美,逐步地落实对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作者单位: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小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