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教学管理研究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新课改,教学,管理研究
  • 发布时间:2024-03-30 16:53

  巩治军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新课改理念逐步渗透到初中教育中,对初中教学管理活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初中教学管理应当坚持做到以人为本,为学生的学习和校园生活提供服务。对此,本文从新课改理念的内涵出发,分析了现阶段初中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新课改理念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希望通过分析可以为初中教学管理活动提供一些参考,提升初中教学管理水平。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师应当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调整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措施,提升教学管理的效果,进而提升教学水平。然而,当前的初中教学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从根本上分析教学管理问题的原因,进而结合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学习需求和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需要,找到行之有效的优化措施,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1 新课改理念的内涵

  新课改理念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产生的先进教育理念,对教师的教学管理活动和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新课改理念打破了传统教育理念的弊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强调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应当促进学生发展。同时,教师也应当通过教学活动实现自我成长。在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做到以需定教、以学定教,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差异化的发展需求。

  新课改理念背后的教育思想包括人本主义思想、建构主义思想和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思想强调以人为本,认为教学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助力学生实现高效学习,帮助学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建构主义思想强调教学管理活动应当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突出认知能力的重要性,倡导教师以科学的教学管理措施助力学生实现高效学习。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教学管理应当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实现知识、素养和情感价值等多方面协同发展,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期间存在的“知识本位”“成绩本位”的情况。

  2 新课改理念对初中教学管理优化的意义

  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管理帮助学生适应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在现代社会中个体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才能适应自身发展需求,并适应社会形势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活动侧重于知识,而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管理、教学实践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两者是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不难发现,教学管理的重点实现了由知识向素养的转变,突出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管理能够促进学生实现多元发展,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过度重视智育,而忽视了其他四方面的教育。与之相对的,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需要通过教学管理促进学生智育发展,更要发掘课程内的德育、美育元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高的审美能力,能够主动分辨是非对错、善恶美丑。新课改理念下的三维教学目标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单独作为一个维度,更是突出了情感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将新课改理念融入初中教学管理活动,对于学生的多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新课改理念更加注重师生共同成长,要求教师在教学之余需要对其教学过程、教学结果进行反思,并征询学生的意见,从而找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同时,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应当通过教学管理提升教学活动的效率,避免盲目堆积时间而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学习压力。

  此外,新课改理念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新课改理念的影响下,各地、各阶段的学校和教师都需要积极响应教学改革,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加以优化,采取丰富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提升互动质量。在各地、各阶段学校的共同努力下,相信我国的教育事业会取得明显的进步。

  3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教学管理措施不当

  从教学管理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习惯于采取一些强制性、命令性的管理措施,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管理效果,反而进一步激发了被管理学生的逆反心理,影响了课堂教学的秩序。例如,某位学生在课堂教学期间传纸条,被任课教师抓住,教师直接拆开纸条,在课堂上大声朗读纸条内容,并对学生传纸条的行为大加斥责,学生没有听从教师的指责,而是顶撞教师。不难发现,在这一教学管理案例中,教师没有顾及学生的自尊心,选择强迫性的方式训斥学生,而且忽视了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强的特点,导致课堂矛盾进一步激化,反而阻碍了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教学措施管理不当表明教师的教学管理理念和管理技巧有待优化,虽然新课改理念在初中教学实践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但教师并未将其融入到教学管理中,并未将学生视作平等的课堂主体,容易忽视学生的内心感受和身心特点。与此同时,部分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管理措施,并未在新课改理念下及时更新教学管理方法,故而采取一些不恰当的管理措施,学生不但不服从管教,反而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

  3.2 教学目标有待优化

  在教学管理期间,教师应当优化设置教学目标,既要设置多元化教学目标,也要突出教学目标的层次化特点。然而,部分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忽视了学生主体之间的差异,针对所有学生采取同样的教学目标,部分尖子生能够轻松完成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出现较多的闲余时间,而另外部分后进生则容易遇到一些学习障碍,跟不上教学进度,甚至因为遇到过多的困难而产生逃避、畏缩的念头。此外,虽然新课改理念强调要实现知识目标和素养目标相平衡,但受到中考升学压力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管理期间仍旧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层面,忽视了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情况。

  3.3 教学模式相对单一

  教学模式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的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实践中保持高昂的兴趣。然而,在当前的初中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仍旧习惯于采取讲授式、灌输式教学,未能体现新课改理念,学生仍旧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些陈旧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能够记住知识但运用效率较低,如果在考试中遇到变式题目便容易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同时,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气氛相对沉闷,学生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无法开动脑筋进行思考,无法锻炼自身的思维。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不能优化教学模式,那么教学管理效果便得不到提升,也就无法提升教学质量。

  3.4 教学考核与评价有待优化

  教学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而教学考核与评价则是帮助学生查缺补漏、补足知识短板并实现学习提升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教学考核与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在现阶段的教学管理中,部分教师在考核与评价期间比较关注学生的成绩,而没有关注到学生的素养与学习表现,这种考核与评价所产生的结果是相对片面的,也不利于学生找到自己学习期间存在的问题,未能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提升。此外,传统的教学考核与评价主要由教师开展,学生、同学和父母的参与度不足,不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自我,未能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

  4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教学管理优化策略

  4.1 关注学生身心需求,优化教学管理措施

  教师应当准确把握初中生的身心特点,能够了解初中生在教学管理方面的需求,才能做到对症下药,采取合适的教学管理措施,提升教学管理效果,进而为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已经初具雏形,但缺乏准确的自我判断力,无法有效判断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怎样的后果,而且受到生理激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容易出现激动、愤怒的情绪。同时,初中阶段的学生更渴望得到来自于成年人的认可和肯定,而上文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显然是对学生进行否定式管理。对此,教师在教学管理期间应当重视引导,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回到正常的学习状态,而非直接进行批评、斥责。例如,当教师发现学生传纸条以后,教师可以用诙谐幽默的话语提示学生,让学生停止传纸条的动作,将注意力集中到听讲活动中,或者走到学生旁边,提示学生,在课后找学生进行谈话。在上面两种处理方式中,教师并未对学生进行直接的否定和批评,而是选择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以课堂授课为先,优先完成课堂教学活动,下课以后针对学生传纸条的问题进行单独谈话。

  在课下的谈话过程中,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倾听学生内心想法,让学生完整表述自己传纸条的原因,并按条罗列课堂传纸条的危害,坚持做到耐心引导、以理服人。在这种引导式的交流中,学生也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认可教师的批评与建议,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未来的学习活动中。

  从上述教学管理案例可以发现,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斥责、呵斥的管理方法,而是选择与学生成为朋友,在把握学生身心需求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以引导、说服代替强制和命令,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而且保障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并未因为教学管理而耽误教学进度。

  4.2 优化课堂教学目标,结合目标开展教学管理

  在教学管理期间,教师应当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教师需要将学生进行分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并针对三个层次的学生制订层次化的教学目标。在完成学生分层和目标分层以后,教师结合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指导,优秀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且学科天赋较为突出,具有较强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可以适当放宽对优秀学生的管理,让他们在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目标的前提下探索接下来的知识内容。对于普通学生采取正常管理方法,让他们注重课堂总结和课后复盘,而对于后进生,教师则应当多加关注,当后进生遇到学习障碍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帮助,并及时关注后进生的学习进度,帮助这类学生筑牢基础,补足知识短板。

  4.3 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学管理效果

  前文提及,部分教师在新课改理念下依旧采取讲授式、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处于低效的学习状态,并未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对此,教师应当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善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推进教学管理的效果,保障教学活动有序开展。

  例如,教师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教学,将知识点分散在一个个的教学任务中,学生带着任务探索课本知识,并结合问题展开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尽量减少直接干预,避免影响学生的思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通过任务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任务上,便不会再出现一些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能够降低教学管理的难度。相较于讲授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任务的引导和驱动下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此外,由于教学任务之间具有明显的联系,这也使任务驱动教学能够助力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能够借助知识体系提升学习效率,避免出现知识短板。

  4.4 创建多元化、交互性教学考核与评价机制

  教师需要创新教学考核与评价机制,推进多元化教学考核与评价,确保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全面性,提升教学考核与评价的效果。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开展。

  第一,实施多元化考核标准,教师应当将新课改理念融入教学考核标准中,新课改理念强调要帮助学生实现多元化发展,考核标准也应当多元化,要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关注学生是否准确掌握学科知识,同时关注学生是否具备积极的学习状态,能否在课堂教学期间与同学、教师进行积极互动,打破“唯分数论”的考核标准。

  第二,推进评价主体多元化,在未来的教学考核与评价过程中,教师需要推进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家长评价相结合,从多个角度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与表现,进而帮助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不断提升学习状态,在校内跟随教师进行学习,在家中则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学习的效果。

  第三,推进交互性教学评价,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评价,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评价教学管理目标是否切合实际、教学管理措施是否合理,并结合学生的意见加以改正,从而实现教学管理优化,持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5 结论

  在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教学管理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服务于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针对现阶段初中教学管理期间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需求,优化教学管理措施,并调整课堂教学目标,结合教学目标开展教学管理活动,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降低教学管理难度,最后,应当搭建多元化、交互性的教学考核与评价机制,借助交互性评价实现教学管理优化。

  (作者单位:文县临江九年制学校)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