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而然:当代废墟编年史

  • 来源:中国摄影
  • 关键字:废墟,编年史,自然
  • 发布时间:2024-04-06 17:26

  小时候,我曾经看过一部迄今依然令我印象深刻的野生动物纪录片。这部纪录片讲述了冰雪融化及其对北极熊生存造成的不良后果,我一直记得一只北极熊拼命往前游,努力去寻找一块可以栖身的浮冰。美国著名心理学者海姆·吉诺特(Haim Ginott)曾说过:“孩子就像尚且湿软的水泥,所听到的每字每句都会在他们身上留下印记。”这种观点影响了我的整个青少年时期,以至于每次看见父母做任何对环境不利的事情,我总会重复一句话:“小心,你在谋杀熊!”由于这样的生态意识,促使我去思考人类在地球上的位置,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2000年代末,我开始对废墟产生兴趣。我发现很多涂鸦艺术家经常去那里独自安静地作画,与他们频繁接触一段时间后,我也开始在这些地方涂鸦,还因此取了自己的艺名Jonk。与此同时,我也开始创作《自然而然:当代废墟编年史》 (Naturalia:Chronicle of Contemporary Ruins),在世界各地记录被自然“回收”的废弃之地。在这些地方,植物“入侵”被人类废弃的建筑和物品,肆意生长。我希望这一系列可以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自然是更强大的,无论人类发生什么,自然会永远存在。

  我拍摄的第一个废墟是一栋位于巴黎市中心的烂尾公寓楼,一位街头摄影师朋友把我带到了那里。在那里,空置的公寓房间长满了植物,如同市中心的很多废墟里的情况那样。后来,我又去了几次,看看有什么变化。这个地方很快被重新收购,然后施工修复,最后恢复使用。

  迄今为止,我探访过四大洲50多个国家的1500多个废墟。我的感受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开始时,我喜欢独自探访,对于可能出现的状况没有任何担忧,我凭着经验在废墟里游走,如同别人在卢浮宫里闲逛一样。但随着年龄慢慢增长,我更多意识到在这些废墟里可能遇到的危险,后来我会尽量与另一个人结伴同行。在摄影方面,我的感受也在发生变化。起初,我喜欢广角拍摄废墟。后来,我对墙壁、纹理、物品的细节会更加敏感。

  在寻找废墟的过程中,我意识到植物生长的强大力量和时光流逝的印记之美:斑斑的锈迹,开裂的墙壁,剥落的油漆,破碎的窗户,丢弃的汽车……植物进入它们的每一个缝隙,重新占领它们,产生令人难以置信的场景。《自然》系列就是讲述这样一个故事:自然的重生——植物从外部靠近,渗入废弃之地,在内部生长,人类所有的痕迹慢慢被植物掩埋,直至把它们完全吞噬。对我而言,这一切充满魔力,如同一首无尽的诗歌。

  法国诗人莱奥·弗雷(Léo Ferré)曾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会过去。”所以,当自然和时间收回人类放弃的东西时,我们的文明还会剩下什么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