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兴趣培养策略探究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兴趣培养
  • 发布时间:2024-04-21 10:22

  道杰才让

  中国的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学语文教育也是如此。但通过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情况与以前相差较大,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渗透新理念和教学方法可以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可靠性和高效性。目前小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给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带来了诸多挑战。兴趣培养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强调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成长的重要阶段,兴趣的培养是学生顺利进行学习的关键。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小学生的兴趣并不断提高对语文知识的理解,确保课堂教学的效果。兴趣的形成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生应掌握教材知识点,阅读更多的课外书,才能逐渐激发自身的学习热情,减少对困难的恐惧,积极面对语文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

  1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材还包括词汇、阅读、写作等各种文本知识,学生需要记住和理解更多的知识。教师应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使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活动中,鼓励小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进行多方面的发展。(1)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把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兴趣。活泼、好奇和探索欲是小学生的共同特点。小学语文教学之所以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是因为教师能够科学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及时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全面培养学生的兴趣,有效地加强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当学生阅读兴趣增加时,积极参与语文学习,科学独立地完成整个学习过程。(2)有利于实现语文教学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新课标要求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逐渐提高和受到肯定。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育不再是单一的知识教育,而是重视学生的技能教育和情感教育。但是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相应的兴趣,就不能广泛学习,就不能通过阅读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同时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使学生摆脱传统的学习压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拓宽语文知识领域。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教学观念守旧,学生主体地位不明确

  新课标对小学生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只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缺乏重视。这并不是说教师没有实施兴趣教学,而是这方面的研究不够,并缺乏清晰的认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是抱着完成课堂任务的心态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必然缺乏兴趣。同时新课标背景下,部分教师对教育理念认识和理解不深,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总体情况仍然不容乐观。主要问题是教师不熟悉小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在把握教学目标与活动形式的关系方面出现了失误,在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能力难以有效达到,这也将对教育活动的开展产生负面影响。

  2.2 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目标不适应时代发展

  首先,新课标下,小学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生必须学好语文才能促进其他能力的发展。但小学语文教师的思维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也缺乏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也难以有效提高,难以满足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其次,新课标在小学语文课中得到了广泛的实践。但从总体上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遵循传统的教师说、学生听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活动不够丰富,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不够。同时,一些教师缺乏专业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过于强调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完全忽视了课堂知识教育的意义,其整体课堂教学质量自然不高。目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内容不够丰富。这种情况的存在也会影响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的内容。此外,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使学生可以更加多样化、方便地获取资源。语文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学生很难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个人能力,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3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3.1 转变课堂教学环境,创设趣味学习氛围

  (1)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对课堂气氛和环境的影响是隐含的,是影响整个课堂的潜在因素。为了创造更有趣的课堂氛围和环境,教师需要改变传统课堂被动和片面的教学,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实现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激发学生从喜欢语文教师到喜欢语文课堂。不可否认,许多学生面对教育表现出消极情绪。再加上他们有限的生活经验和能力,学生的知识严重不足。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当前的教学现状,使学生能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用“悄悄话”的形式给老师写下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然后,老师也可以用“悄悄话”给学生建议,解决问题。这样既能消除部分学生的学习恐惧,又能与老师亲近,更多地参与语文学习。为此,教师需要改变教育态度和观念,对自己在课堂上的作用有正确的认识,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进行教育和交流,建立和谐有效的师生关系。另外,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更加重视课堂交流,创新活动形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形成与老师交流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2)形成趣味性的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对课堂环境和氛围的创造起着明显的作用。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基础。小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生活经验。教师应形成有趣的教学风格。关于教学语言,教师在满足课程目的和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以直白生动的具体语言风格讲解语文知识。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咄咄逼人,小学生就会产生心理反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相关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了解教学风格的重要性,按照一定的程序稳步推进,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教学,在学生开始对阅读整篇文章产生兴趣之前,首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掌握词语、句子的正确读法,然后引导学生一起阅读文章。一开始,学生不熟悉文章内容,教师可以采取导读方式,由教师主导学生复述,老师也可以马上鼓励和表扬表现好的同学,这样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变得非常积极,促进趣味教学风格的形成。

  (3)创新课堂导入方法

  由于大部分小学生的思维都停留在视觉思维阶段,可视化对大多数小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立足于学生的兴趣,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利用直观的图像、视频、实物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丰富的内涵,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小学语文课堂,多媒体的应用非常普遍。教师使用多媒体将知识可视化,往往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官冲击,吸引注意力。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黄山奇石”“赵州桥”“苏州园林”等美丽的视频,并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直观了解“黄山奇石”“赵州桥”“苏州园林”等美丽的景象,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大大提高学生对文本学习的兴趣。第二,利用故事参与教学。小学生对生动活泼、跌宕起伏的故事充满想象力和兴趣。教师如果能抓住学生兴趣的特点,运用故事引入新课程,可以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在选择故事时,既要注意故事与新课程的相关性,又要注意选择有趣易懂的语篇,使课堂顺利过渡。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囊萤夜读》,新课程的导入阶段,教师采用故事的导入方式,介绍凿壁偷光的故事,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新课程的兴趣。在这个故事的影响下,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促进教育的有效开展。

  3.2 创新课堂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兴趣养成

  (1)设计参与式的游戏与活动

  在新课标下,教师必须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保证课文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兴趣是小学生掌握更多知识的关键。小学生思维能力尚不成熟,很难在枯燥的语文课上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教师如果能以游戏的形式组织课程,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生成。语文课堂游戏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小组赛、猜谜、角色扮演等,可以有效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游戏,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全面理解和掌握。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的教学为例,在学生熟悉课文、理解课文主旨和主题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自相矛盾”扮演游戏。面对这种游戏任务,学生往往非常兴奋,积极参与故事改编、道具准备、人物分析,参与教学的兴趣大大提高。这样,学生也有意识地深入探索文章的内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说,要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要求小学生必须记住词汇和其他知识,教师可以组织个人比赛和词汇匹配等游戏形式。例如,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找朋友”游戏活动,让学生自行找到汉字的部首和部件,连接进行组词,解决容易犯的错误和容易混淆的错误。当学生需要分析和探究学习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参与式游戏,该游戏需要小组的合作,可以让小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如果课堂气氛枯燥,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很难引起较高的兴趣,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阅读。小学语文教师要大幅度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开展多项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保证活动的多样性,让小学生自觉参与。例如,在故事会上,老师可以让小学生准备相应的书籍内容,告诉他们感兴趣的片段,并让他们一起表演,让学生从不同的角色解读中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和认知。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反复阅读故事,选择自己的角色分组模拟故事情境。学生应该注意表演中角色的表情和语言的变化。学生在扮演角色之前,必须反复阅读和理解故事,才能体现故事的趣味性和故事的内涵及寓意。在参加这种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唤起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课本内容,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必须强调的是,小学生年龄小,很难长期保持热情。因此,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就要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引导小学生投身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动手实验活动,创设学习情境

  小学生通常对积极、具体、感性的事物感兴趣,对有逻辑的概念和抽象概念难以理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教学逐渐成为每位教师的首选。语文教学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生成过程。教师要让学生从“接受知识的机器”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利用信息技术创造舒适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生动的影像,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利用道具渲染对话情况,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另外,通过课后练习、动手实验等,可以在有趣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陀螺》教学中,文章中的语言生动,故事跌宕起伏,许多情节给学生带来了更深的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无限的遐想。教师可以复制和模仿课文主人公的主要经验,借用工具的“陀螺”,在现场进行实验。这样,有助于学生直观地了解文章的各种场景,集中精力观察和思考。

  3.3 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

  (1)设置阅读悬念

  教师通过合理的悬念设置引导学生的阅读和学习思维,可以提高他们对文本阅读的热情。教师要结合小学生年龄的实际特点,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环节。例如,在阅读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递进的问题悬念:“鲁迅是谁?你们了解鲁迅先生吗?”“鲁迅先生去世了,人们是如何怀念这位革命的先行者的?”“鲁迅先生在日常生活中与本文作者有什么样的过去?”“鲁迅先生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在悬念的引导下循序渐进地阅读和学习,通过认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创作感受。例如,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一节时,在引导学生开始阅读之前,老师可以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有问题地阅读。例如,“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是否对摄影有所了解?”“喜欢什么样的摄影作品?”“课文中的小摄影师发生了什么事?”“小男孩会再来吗?”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语文教育,鼓励学生思考与探究。

  (2)挖掘并向学生展示文本的魅力

  语文教学主要依靠教材和课外教学辅助材料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教师要深入课堂内容,通过课本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学生不由得对教学内容和阅读产生兴趣。目前,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文本阅读非常重要。文本也是阅读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保证了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加强了他们之间的良好沟通。因此,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握课文内容的关键词句,厘清课文内容的实际结构,拉近师生距离,为小学生今后参加课文阅读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具体情况下,小学生积极参与文本阅读活动,逐步提高阅读水平和阅读技能,自身能力得到发展。例如,在阅读和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让学生静静阅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笔下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让小学生感知课文段落中优美的句子内容,感受文本阅读学习的语言魅力,使学生受到文学气质的熏陶,积极参与阅读活动,从根本上认可和接受课文阅读活动。另外,教师可以深入挖掘课文内容,引入与课文要素相关的课外资料,引起学生的注意。讲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景阳冈》一文时,由于该文节选自《水浒传》的某些章节,并非所有人物性格的呈现。而很多学生接触了《水浒传》,但对人物关系和社会背景的理解有限。教师可以与探索与课文相关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水浒传》笔下的人物,促进学生更为全面的掌握人物形象。

  (3)利用朗读激发阅读兴趣

  每次朗读,学生都经历一定的循环。整个朗读过程包括许多活动,把书里的话放在脑子里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为了培养学生的耐心和习惯,教师为学生提供合适的阅读环境,让学生有规律、定量地阅读课文,形成比较固定的阅读周期,享受更深层次的文学快感。学生通过获得基本的语言感知技能,获得感知文章中情感的能力,发展尖锐的语感,可以享受阅读文学作品的乐趣。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大多非常优美,可读性强。教师要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大声朗读感情丰富、易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同时组织学生朗读,使学生在教学中能大声朗读进行情感表达。教师需要进行挖掘文章中的故事情感,让小学生进行多方讨论,深刻记住教材的人物和情节。这样学生也能通过朗读积极进行学习和改进,表达感情,提高个人阅读水平。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而且有助于促进对文本阅读的兴趣。

  3.4 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1)丰富习作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提高课堂趣味性,满足小学生学习的特点,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整体效率,真正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可以创设情境,通过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传达写作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写作。即使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有限,故事情境也为学生提供了写作模板。通过模仿和借鉴,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教师也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以图像和视频的形式,将写作任务分配给学生。在欣赏图片和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写作。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这种教学方法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挖掘语文教材的内容,进行写作教学。例如,将阅读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匆匆》作为写作教学的出发点。通过阅读课文和利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带学生去校园周围观察景色,并与自己观察到的场景和东西“拍照”,让学生感受时间的流逝,学会面对时间的变化。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也可以更好地探索文章素材,丰富作文内容,激发写作兴趣。同时,让学生想象在时间的流逝下,20年后老师、亲人、同学、家乡的变化,在此指导下,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时间带来的变化,开始写作。

  (2)将写作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而且可以从小学开始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真正符合自己发展的写作习惯,为自身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加强学生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书,积累间接材料和素材,使学生能从写作中感受乐趣。通过泛读,学生可以接触到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并从中学习到优秀的语言用法。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的作品也非常丰富,而后进行写作。但是在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把写作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很多教师不注意指导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素材。素材的不足也让很多同学觉得没有写作的冲动,不知道写什么。其实,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难忘的小学生活》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回忆六年来在老师教导下成长的点点滴滴,写一篇《给老师的信》的主题作文。因此教师要将写作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有更多接触学习的机会,从中可以获得第一手的感性材料,能够对写作产生兴趣。

  4 结语

  总之,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小学生的知识面狭窄,不了解学习的本质,小学语文教材包括词语与句子、阅读与写作等各种文本知识。学生需要记住和理解更多的知识,但大部分知识很难掌握。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实施针对性的课堂教育,加强对小学生的兴趣的引导,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刀告中心学校)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