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探析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新课标,数学,教学探析
  • 发布时间:2024-04-21 10:26

  梁庆晶

  新课标在不断深入推进,对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要求也日益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带领学生根据已掌握的内容举一反三。在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下,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认知水平来进行教学设计,随着教学创新不断推进,初中数学的单元整体教学有了广泛的应用优势,开发出较强的实践价值。单元整体教学的联系性和系统性思想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锻炼学生多元化的空间思维,具体应用在问题解决中。文章阐述了单元整体教学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其在数学上的应用优势,提出了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步入到初中阶段,数学学习又迎来了新的难度,学生的基础不同,没有良好的教学方式引导,很容易发展成为两极分化的情况。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不断带领学生举一反三,复习知识点时才能够夯实基础。数学教师在构建教学体系时,以单元整体教学为切入点进行课堂构建,能够从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角度出发,带领学生创建完整的知识框架,避免填鸭式教学的生硬刻板。单元整体性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了有效的验证,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性的学习。

  1 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理论基础及特点

  单元整体教学是以学科中的整个教学单元为单位,通过整合整个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发现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性、共同性以及差异性,并且将其逐步划分为教学单元中的教学层次。以单元为主题,进行教学导向的设计。从确定一个单元主题意义开始,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进行整体化的设计。教师以单元为单位对教学内容的主题意义进行进一步的加工理解,从中融合知识点的技能和应用,建构出符合学生需求的个性化教学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大单元整合教学以一个大单元为基本的教学单位,整合出不同的课程内容并且进行融合讲授。大单元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以联系的方法为学生启发了解深层知识,能够让学生更加有联系性地思考培养自身的数学思维。将整个学期的学习任务分为几个整体单元,又在整体单元中根据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基础分为不同的教学小单元。这种方式能够充分利用大单元课程教学的特征,以有联系的系统教学为依据,通过教师的巧妙设计链接各方面的教学内容,包含进课堂教学内容,从而形成整体教学的模式。单元整体教学整合了互相联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主题,综合多个概念以及实践和理论,推动师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和实践的结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其进行有联系性的针对性教学单元设计,能够让学生在接触到已经掌握的知识时熟练地举一反三,并且通过教育引导启发式学习,带领学生探索互相联系的新内容,具有良好的实践效果。

  2 单元整体教学在数学上的应用优势

  2.1 提高教学灵活性,促进知识迁移应用

  部分初中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没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和核心素养。在遇到问题时,惯于用传统的方式来解决,没有创新意识。当同一道题中结合了不同章节的知识点时,很容易丢三落四。而单元整体性教学就能够并列全面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灵活性,为学生提供较为清晰的数学思路。单元整体性教学涵盖了较为庞大的知识容量,但相关的知识点互相联系,呈辐射状形式散开,更有利于学生在复习以及思考时进行知识迁移应用,将不同的知识点内容相互结合,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例如,在学习概率的相关内容时,为其创建大单元教学,在单元教学中就可以囊括其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还可以借助引申的计算题,让学生通过实际的生活场景中中奖的计算、天气的变化来了解事物发展的偶然性。

  2.2 教学内容层次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知识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为表层知识,另一个为深层知识。表层知识包含了教材上写到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定理等基本知识和技能,深层知识则指的是数学学习的思想和方法。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时,需要在讲述表层内容的过程中为学生渗透相关的深层知识,这样学生才可以在了解表层知识的同时领悟深层知识。表层知识和深层知识在这几个整体的单元中相互结合形成完善的系统,每个系统之间相互关联,相互联系,形成了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教师在这种单元整体教学下,在用知识点的联系性为学生更好地揭示出其中的层次性,应用素质教育中的启发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能力,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学内容的层次性还会体现在教师将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分层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接受程度逐步地掌握知识,由此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通过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培养核心素养。

  2.3 促进教学整体性,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整体性也是大单元数学教学的重要特点。教师在大单元教学的背景下进行数学教学,需要尤其关注整本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方法体系,从不同的方向以独特的数学思想为链接。将不同章节,不同知识点连接起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应用上文中的学习迁移性。知识结构指的是通过联想记忆和整体框架构思将接触到的知识点放到整体的单元位置中进行理解。方法体系是指学生要应用多元化的解题方法,使用迁移性思维,利用已有的知识点去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从而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性。数学知识是互相联系的一个整体,新课标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提出了,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整体思想对内容进行分析,能够促进数学教学的整体性,对之后的学习有支撑意义,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过程中数学知识体系。教师在单元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规律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全面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能够确切提升数学教学效率。数学的学习思路需要学生自主性建立,单元整体教学对于教学整体性的促进可以贯穿学生预习、学习、复习的各个过程,以串联的方式带领学生整理学习思路,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3 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框架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中包括的单元有两种:教材中划分的教材单元以及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通过整合形成的教学单元。在新课标的推进下,教师采用单元整体性教学时会根据教学内容,完成教学单元的构建。在进行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要进行教学设计,搭建教学框架,以模拟教学进度和教学方式,通过对教学框架的查漏补缺以及填充,形成完整的单元整体教学流程。在框架的设计过程中要先进行整体构想,首先对教材单元或是整合出的教学单元进行总体解释。需要涵盖以下几个部分:教学单元中构成的整体内容部分;划分教学单元,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依据和设想;教学单元中存在的不同模块以及细化模块的细节组成部分。教师需要在框架设计过程中明确的是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评价方式。其中教学目标要包含学习效果目标和学生的培养思维目标。例如,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应用技能的锻炼以及数学思维的养成。正确的教学目标应当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领会不同方面数学知识的关联,并且意识到单元内教学内容的共性,以发展其举一反三的数学思维。

  以“三视图”单元整体教学为例,教师在框架设计中要进行以下几步。

  (1)融合分析教学单元中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新知识,通过学生学习进度进行界定。包括四边形的种类、概念、公式和应用场景。为学生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的单元目标和细化的课程目标。让学生初步能够理解不同三视图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判断标准和面积计算公式。

  (2)对整个单元进行分模块的课程设计,依据单元教学内容的学习量和教学难度进行模块数量的划定。模块一:单元导入课。作为本模块的教学开始引入部分,学生需要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大致的了解,教师对单元进行全面的分解布置,让学生通过预习整理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图,对单元内的内容有一定的把握。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总结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并且根据内容划出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模块二:教师需要全面把握三视图单元的位置转换关系,通过知识复习来引导学生总结已有知识中对于形状和投影的认知和了解。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画出不同物体的投影,并且讨论视图之间的转换关系。模块三:带领学生根据定义来分析不同种类的模型之间的联系,总结不同类型立体模型在三视图中的学习误区,并且在本书上将三视图的知识点展示在知识结构图中,发挥联想发散思维。模块四:根据已经确定的三视图性质概念画出更加复杂的三视图模型。带领学生形成独立完善的知识结构网络。模块五:根据知识结构网络随机选一模型,画出其三视图,总结误区和规律,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再通过将认知套用在其他类型的模型上,带领学生进行巩固学习,扩大知识结构网络。模块六:对教学单元内的内容和学习收获进行总结,进一步分析其中蕴含的教学思想,如演绎推理、知识网络联系,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习效果进行评测,开展教学评价,根据评价反馈调整,提高整体综合能力。

  4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4.1 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单元划分

  教学单元设计需要教师将有关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进行划分,这对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在整合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人发展情况将学生发展目标融合到教学目标中去,优化教学单元的划分。用整体的眼光来分析教学内容的本质,对教材进行整合。从而将碎片化的数学知识与核心素养和学习方法、学习思想相互结合,组合形成框架知识体系来保证学生知识储备完整性,达到优化教学单元划分的目的。在教学内容的整合中,需要教师具有统筹规划意识,教师在统筹规划的过程中也要以生为本。先收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能力水平,再评估他们的数学发展需求,认识其差异性和共通性,并且围绕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以合理的方式来呈现丰富的教学内涵,满足学生的需求。

  以单元的整体目标作为基准设计教学内容,认识到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在学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二元一次函数”时,新的学习内容比较难以理解,因此构建教学单元时教师要结合之前的学习内容,以一元一次函数相关概念切入。部分学生会因为已经学过的知识不注意听,这就需要教师在导入过程中适当加入已有知识点的新拓展,引入生活场景的应用:如商场购物时的优惠券赠送计算等保持学生的兴趣性,再以生活场景中二次函数的应用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引起学生好奇,从而投入到教学单元的学习中去。同时在探究不同函数时让学生进行相关概念的积累和整合,带领他们进行几何直观图像与模型的认知从而理解函数运算的意义和相关的规律。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同时,增强其创新意识素养,促进他们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来解决现实场景中的问题。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以单个章节的知识和技能进行重复的教学和训练来固定学生的认知,而单元性的教学以总体概念性的知识作为全局的铺垫,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迁移性。通过带领他们对各个单元内容的深入挖掘和复习,建立起新旧知识点的联系,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加灵活地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4.2 设置新颖活动,任务驱动创建高效课堂

  数学学习理论性较强,课上学生容易感到枯燥。教师要应用多种教学形式来营造有学习氛围的课堂,为学生设置新颖的课程活动,让他们在情境教学中,展示自己的需求,达到充实自身知识体系的目的,创建高效课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学生兴趣爱好,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例如,引入信息化教学、情景创建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学传帮带、学以致用等多种形式来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感受,从学生自身出发展开单元整体教学。

  在构建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时,教师把控课程进度,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创新的学习模式。在不同的模块部分设置相关的任务。前期模块设置概念学习和模拟,后期则在任务中融入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点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图形的相似性质”这一单元时,学生在完成若干模块的学习任务之后,教师结合相关知识为学生布置实践练习任务。任务的内容为选择教学楼、旗杆、树木等不易测量高度的物体,通过实地观察和探索,动手操作,利用相似的性质计算其高度。在整个单元的任务布置过程中学生要记录任务的内容、完成程度、实践活动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记录的过程可以重新回溯学习的知识点,及时发现有疑问的部分,及时提问解决问题。以任务驱动模式加记录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灵活的联系和掌握,并且发挥数学思维,积极解决问题。数学内容的知识点有很多是共同的,学生之间解题思路不同,答题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可为学生发布寻找不同解决方法的任务,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性思维,培养其探究能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灵活性的同时发展其数学思维。以问题为中心激发学生探索欲和群体合作,引导学生去深入了解探究数学问题的本质。

  4.3 创新单元问题探究模式,提升学生学习参与度

  数学思维的发展需要教师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程度,让学生满怀信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调动注意力在问题探究上,才能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单元整体教学优化了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能够让学生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逐步了解不同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内涵,发现数学是一个大的整体,提供学生知识的迁移应用的机会。教师在整合过程中要发现相似知识点的联系性,贯彻教学单元中内容之间的逻辑性和共通性,学生在完成符合自身能力的探究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思考,巩固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

  以九年级上册“圆”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在本单元中贯穿问题探究模式可以为学生设计相关的“数学建模”意识引导探究。教师需要丰富单元问题探究模式的内容,通过头脑风暴、讨论、刨根问底等方式促进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启发学生使用数学思想方法,提升核心素养水平。在不同的模块中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小组探究、问题探究、视频探究等不同的形式。如让学生观看田径场上的高空俯瞰图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合作设计一个科学的跑道模型图;和不同的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沟通自己设置的模型图,并且进行功能讲解;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查看来探究影响超前起跑点的因素。为学生设置大讨论和小讨论的交流时间,教师及时引导和关注,在讨论有结果时和教师进行总结。本单元问题探究的过程中,不同于较为常见的将数学知识具象到生活环境中的教学方式,而是将实际的问题抽象成了数学模型来分析,反向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理解数学模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价值,同时具备双向思维,避免解题方法的固化。

  4.4 分层设计作业,融入教学评价思想

  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课后作业的布置也需要教师在认真了解教学单元的目标后进行合理布置。为了收到教学反馈,教师需要在教学布置过程中融入教学评价思想,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为其设置不同的单元作业,从而引起其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教学评价思想要能够认识到课程的目标是否达成,因此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融入课堂教学,布置作业,以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查漏补缺,总结学习到的内容。教师在进行课后作业布置时要明确不同的课后学习需求,结合学习水平的差异来设置单元作业。

  以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的单元整体性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中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反馈,根据他们的学习基础为其设计难度不同、数量不同的单元作业来巩固学生的单元学习成果,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教学评价,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让学生将反比例的函数图像和性质作为课后作业,从而让他们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进行分层布置,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为其设计难度高低不同、数量不同的作业来分层次巩固学生的单元学习成果。对于基础成绩不高的学生,为其布置理论型的作业,巩固学生对于公式概念技巧等相关课程内容的知识。例如,整合课上教学中函数的不同表示方法并且制作知识框架图。对于有一定学习基础去开发数学思维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布置多元化的习题作业,例如,设计填空题引导学生使用基础思维,锻炼迁移应用能力。而对于能够打开数学思维的优秀学生则要为其布置难度系数较高的作业,如利用反比例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

  将作业的评价目标定位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区别两个函数的转换关系,提升应用能力,并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场景,锻炼解题方法和学习技巧。在教学评价中融入作业评价学生的作业内容,及时检查学生课堂作业反馈。在教学评价的流程中,教师在发现学生的错误时,首先思考自身的教学设计是否存在漏洞,其次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点的薄弱,能够自主解决学习问题。通过两方面的教学评价促进教学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帮助师生之间互相反馈沟通,共同进步,巩固学习成果,拉近师生距离,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5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教学经验,但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能力进行个性化设计。从学生主体出发培养其学科思维,增强核心素养。这不仅符合新课标的具体需求,也能在实践中创新大单元教学模式,促进教育改革。教师在备课时要抓准单元教学框架设计,将不同的教学策略填入其中丰富课堂教学,以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吸引学生的专注力,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