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关于乡村聚落的“基因图谱”构建方法综述

  • 来源:建筑与文化
  • 关键字:基因提取,图谱构建,综述
  • 发布时间:2024-04-21 17:51

  文/孙兆旋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研究生

  摘要:“基因图谱”通过系统而直观的图示表达特征与规律,是研究乡村聚落物质与非物质空间的重要方法。文章对国内乡村聚落空间“基因图谱”构建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分类总结,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空间基因”“景观基因”以及“文化基因”的识别、提取以及图谱构建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乡村聚落的“基因图谱”研究带来启发。

  关键词:乡村聚落;基因识别;基因提取;图谱构建;综述

  引言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事业的推进,与乡村聚落空间相关的“基因”研究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重视,尤其是对“基因图谱”的构建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图谱构建是研究聚落物质与非物质空间形态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乡村文明保护与传承的关键所在。本文根据国内与空间相关的“基因图谱”构建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对“基因图谱”研究内容和构建方法进行综述,针对基因识别、提取、图谱构建问题,评述现状研究特征,展望未来的发展趋,以期为我国乡村聚落“基因”保护与传承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空间基因图谱”构建

  我国空间基因的研究目前处于发展阶段,以东南大学段进团队和贵州大学黄宗胜团队为代表。段进团队基于形态学、类型学等基础理论,结合生物学基因的研究方法,提出“空间基因”概念,并在城市设计和特色村镇方面进行了初步实践。黄宗胜团队提出其相关概念及研究内容,进行了一定的系统研究,对聚落空间进行了特征提取。近年来,很多学者对乡村聚落、城市等空间基因进行了实践探索,也对空间基因图谱进行了一定研究。

  1.1空间基因识别提取

  空间基因的研究技术流程一般为段进院士提出的识别提取、解析评价和传承导控三个步骤,之后又对空间基因内涵做了进一步扩充和解释[1]。

  近年来,学者们关于空间基因的识别提取大多为在此基础上的定量研究,不同之处一般在于研究基因为要素或要素组合关系。邵润青(2020)通过梳理自然山水、历史文化、物质空间形态,解析空间基因并得到基本因子,筛选出稳定的、代表性的空间组合模式,按照要素关系进行基因的识别与提取[2];程俊杰(2022)通过研究村山村水关系、路网走势与环境关系等,对传统村落聚落格局空间的形态规律及空间基因特征进行描述与提取[3]。要素视角对空间基因的直接识别提取较为普遍,宋俞颖(2020)将聚落空间基因划分为地块、聚落、道路、建筑四类进行识别提取[4];谢佳育(2020)、刘粟伊(2020)在研究历史城区与小城镇空间基因时,以齐康院士提出的城市结构五要素为基础,将形态要素凝练成“架、群、轴、核、界”等空间基因进行识别提取[5,6]。另外,多类型的研究视角也是学者们对空间基因识别提取的不同探索,姚振同(2021)基于风水文化视角对徽州村镇空间基因进行识别提取[7];袁青等(2020)从公共健康视角对乡村空间基因进行提取与优化研究[8]。

  1.2空间基因图谱构建

  学者们关于空间基因的图示表达及图谱构建过程一般是对识别提取的基因进行最终的梳理、归纳、分类,主要借鉴生物学图谱构建方法,形成“基因组-基因-基本因子”或者其他层级类型的多级体系,并有学者对不同类型空间基因特征进行图示化表达,如程俊杰、闫岩等(2022)用定性定量结合的方式,构建基因、基因位点、特征类型多级体系,对提取的结果进行抽象模式化图谱绘制;赵明伟(2020)划分了自然环境空间层、村落本体空间层、建筑空间及环境空间层的三级17个空间类型,构建了黔中传统村落空间基因图谱[9];邵润清、段进等(2020)构建基因-因子的两级结构,按要素空间组合模式分类进行图谱构建;侍明成(2022)借助生物基因图谱的相关原理,从微观视角对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关系进行分析,并构建两级结构的藏区建筑空间基因图谱[10]。李伟、孙光华等(2013)从社会、产业、文化、生态、空间五个方面构建村庄基因图谱[11]。

  2“景观基因图谱”构建

  景观基因的研究代表人物是刘沛林教授与其研究团队,他们首先提出了“聚落景观遗传”的概念,将传统聚落景观与基因结合,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研究聚落景观基因,构建出基因的识别提取框架,并进行了景观基因的图谱构建,后续又有许多学者在研究之中有了相关应用,衍生出不同的景观基因图谱构建方法。

  2.1景观基因识别提取

  首先,在聚落景观基因的识别原则上,大部分学者的文献基本相同,基因具有稳定性、唯一性、独特性、连续性等特征。具体识别框架与提取方法上有所不同:

  一种是将特征因子或景观要素作为景观基因的基本因子,以层级结构进行识别提取。刘沛林(2003)从城市民居特征、公共结构、自然环境、布局形态等方面,采用定性描述的方法对基因进行描述提取,划分我国的聚落景观区[12,13]。翟洲燕(2018)在陕西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研究中提出基因组概念,建立了较为复杂且严谨的基因研究框架,采用定性的方法对环境特征、建筑特征两方面的层级因子指标进行基因提取[14]。

  另一种是直接将聚落景观的属性特征或景观要素作为基因进行研究。谢杰兰(2019)对自然环境、建筑特征、地域方言等方面进行基因的识别、提取,主要采用的是图像与文字的归纳与描述[15]。邹炜晗(2021)采用图形提取、元素提取及含义提取等方法,划分了三级指标,对物质与非物质两类景观基因进行识别提取[16]。

  2.2景观基因图谱构建

  景观基因图谱构建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统一的图谱构建形式,但实际成果都给出了极具逻辑的图学表达方法,呈现为定量与定性两种,但图谱类型多样化,包括平面图谱、立面图谱、序列图谱、分布模式图谱等。定量分析所得到的是数学模型在相关因子的图示表现,图谱涵盖离散图、组合方式等。祁剑青、曹帅强、邓运员等结合已有的聚落景观图谱的构建方法,采用GIS对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加工处理,量化分析,形成西南传统聚落空间形态与景观基因的特征的空间配置、空间排列等一系列图谱[17,18],这些图谱属于并列关系。而定性类图谱主要是研究景观基因所呈现的共性特征的图示化表达,以类型图为主,刘沛林(2011)对聚落形态、路口形式、合院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构建了聚落景观基因的平面与立面图谱[19]。此外,由于景观基因的提取层级不同,图谱构建层级也有所不同,除了上述的多层级多类型景观基因图谱外,也有以基因与因子同等级的方式构建图谱,如安玉源、周烨伟等(2018)结合分子生物学理论,从布局、建筑、文化标志构建甘南藏族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20]。

  3“文化基因图谱”构建

  文化基因概念提出较早,由理查德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21],国外及国内学者也用文化基因理论对聚落、城镇的物质空间形态进行了一定研究,一般采用直观简洁的方法对空间特征进行提取与图谱研究。

  3.1文化基因识别提取

  在文化基因识别提取上,学者们较多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将基本要素或文化特征作为提取的因子,与文化基因直接或层级对应。董禹、费月(2019)等提出“物质—非物质”的文化基因分类方法,制定文化景观基因识别提取方法[22];邓运员、申秀英等(2006)基于定性分析提出,即元素提取、图案提、结构提取、含义提取四种方法[23];曹婷(2014)通过类型学的方法对文化基因及文化基因的组合与布局进行了研究,从宗族想象的视角提取了六类含有文化基因的空间类型[24]。

  3.2文化基因图谱构建

  文化基因图谱在因子提取的基础上,一般分为两种形式构建:直接与因子对应的基因可直接或分两级结构进行图谱构建,如刘博(2018)从各时期挖掘城市空间形态的构成要素和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建立了文化基因-城市空间形态关系图谱[25];刘宗明、张洪亮(2018)将基因属性分类,构建二级基因图谱结构[26]。另一种多级结构的图谱构建方法为按基因类型或按重要程度对基因聚类或归类,进而添加主体基因与因子间的层级,如刘沛林(2003)曾根据两分法划分混合基因与变异基因等,文化基因具体表现形式分为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进行图谱构建[27];李梦颖、陈琳(2021)等研究了文化基因与鄂南传统府第建筑空间的关系,提取出建筑的主体基因、附着基因以及混合基因,多级结构构建景观基因图谱[28]。

  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对“基因图谱”构建的研究由浅入深,推动了各类视角下的图谱研究的深度与广度。空间基因的识别提取上虽有不同,但各种方法较为整体完善,定性定量结合,图谱构建方法也趋于统一。其中的问题有:要素关联性以及基因相关性缺少深入研究及图谱展示;景观基因图谱构建多样性强,横向纵向层级交错,具有较多创新性,但是分类体系尚未明确,缺乏提取技术流程,部分研究的识别方法需要优化;文化基因识别提取陷于主观判断,因子的选择不易介入量化研究,图谱构建方法条理清晰逻辑完整,但缺乏创新性。

  目前,“基因图谱”的研究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各类基因识别提取及图谱构建上定量研究完备性欠缺。随着技术的发展,更多软件应当运用在基因提取及图谱构建与分析上,量化计算与定性描述相结合成为主要研究手段;其次各类基因及图谱的研究多数停留在就空间论空间的层面,而对基因及图谱背后的驱动因素与形成机制的探索较少;此外,学科交叉等理论的应用学习仍是后续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生物学、类型学等理论方法如何更好地借鉴、运用在“基因图谱”的构建与解析中,也需要学者们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段进,邵润青,兰文龙,等.空间基因[J].城市规划,2019, 43(02):14-21.

  [2]邵润青,段进,姜莹,等.空间基因:推动总体城市设计在地性的新方法[J].规划师,2020,36(11):33-39.

  [3]程俊杰,闫岩,胡雪峰,等.安徽省传统村落聚落格局空间基因图谱构建研究[J].规划师,2022(12):65-71.

  [4]宋俞颖.乡土聚落空间基因形的转译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

  [5]谢佳育.哈尔滨历史城区空间基因解析及其保护传承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

  [6]刘粟伊.陕南汉中小城镇空间形态基因图谱构建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0.

  [7]姚振同.基于风水文化视角下的徽州村镇空间基因识别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21.

  [8]袁青,王翼飞,于婷婷.公共健康导向的乡村空间基因提取与优化研究——以严寒地区乡村为例[J].城市规划,2020,44(10):51-62.

  [9]赵明伟.黔中传统村落空间基因多样性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20.

  [10]侍明成.基因图谱视角下嘉绒藏区民族建筑研究——以西索村为例[J].城市建筑,2022,19(06):89-91+128.

  [11]李伟,孙光华,王水源,等.构建“乡村基因图谱”打造特色乡村家园——以安徽省当涂县龙山村美好乡村建设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小城镇与城乡统筹.[出版者不详],2013:811-820.

  [12]刘沛林.古村落文化景观的基因表达与景观识别[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04):1-8.

  [13]胡最,刘沛林,陈影.传统聚落景观基因信息图谱单元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25(05):79-83.

  [14]翟洲燕,常芳,李同昇,等.陕西省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景观基因组图谱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8,34(03):87-94+113.

  [15]谢杰兰.关中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的保护与传承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9.

  [16]邹炜晗,张定青.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识别及图谱研究——以陕南地区蜀道沿线传统聚落为例[J].新建筑,2021(01):121-125.

  [17]曹帅强,邓运员.基于景观基因“地域机制”的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开发——以湖南省炎陵县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36(04):164-170.

  [18]祁剑青,邓运员,贺建丹.苗族传统聚落的景观基因识别及其地学视角的解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39(06):13-17.

  [19]刘沛林.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11.

  [20]安玉源,周烨伟,苏晓文.在“基因图谱”视角下的甘南藏族聚落景观空间形态构成研究[J].南方建筑,2018(04):46-51.

  [21]RICHARD D.The selfish ge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22]董禹,费月,董慰,等.基于文化景观基因法的赫哲族传统聚落文化景观特征探析——以四排赫哲族乡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9,37(03):98-105.

  [23]邓运员,申秀英,刘沛林,等.GIS支持下的传统聚落景观管理模式[J].经济地理,2006(04):693-697.

  [24]曹婷.宗族想象、文化基因与聚落景观形态[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25]刘博.文化基因视角下庆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8.

  [26]刘宗明,张洪亮.湘西苗族银饰工艺文化基因图谱构建及设计应用[J].设计,2018(21):120-123.

  [27]刘沛林.古村落文化景观的基因表达与景观识别[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04):1-8.

  [28]李梦颖,陈琳,孙虎.文化基因图谱视角下的鄂南传统府第建筑特征研究——以王明璠大夫第为例[J].中外建筑,2021(12):111-116.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