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宗教建筑中的混凝土之诗——刻下禅宗美学的印迹

  • 来源:建筑与文化
  • 关键字:禅宗美学,禅意,混凝土
  • 发布时间:2024-04-21 19:32

  文/吴 悠 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

  摘要:在当代宗教建筑设计中,出于环保、法规、经济等因素的考虑,现代建材钢筋混凝土逐渐代替了传统的木、砖、石,使其设计策略不可一味仿古。而通过符合禅宗美学的设计方法,可使混凝土塑造出禅意,从而使人在宗教建筑中获得空灵与微妙的精神体验。文章通过对几例当代宗教建筑的案例进行研究,总结出一系列内含禅宗美学的当代宗教建筑设计方法。

  关键词:当代宗教建筑;禅宗美学;禅意;混凝土

  引言

  现代的建筑材料和工艺与古代相比已发生根本的改变,这不仅推动了现代建筑运动,更激发了素来依循传统设计的宗教建筑迎来新生,尤其是在禅宗建筑与教堂建筑中可见一斑。

  传统禅宗建筑是以木材为主要建材,以石材作为基础辅助,结合梁柱结构体系,加上斗拱的斜屋面举架形式,形成比例均衡的中国传统佛教建筑式样。传统教堂建筑是以砖石为主要建材,少数可见以天然水泥拌合而成的素混凝土作为穹顶,形成高耸、威严的西方传统教堂建筑式样。

  20世纪钢筋混凝土材料兴起,因其价格低廉、可塑性强,还独具美学品质的材料特征,已成为当今主要的建筑材料。此外,混凝土可以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材,本身也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为各种宗教所悦纳。因此,当代社会要采用木、砖、石兴建宗教建筑,鉴于环保、法规、经济等原因已较不可行。而若用钢筋混凝土来修建传统式样宗教建筑,梁柱尚可,但例如大面积的斜屋面,失去了精致斗拱支撑的轻巧飞檐后,就显得笨拙而神韵全无。再者,例如木栅隔墙窗棂的做法已不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作息,更不可古为今用。因此,结合新的建材与建造工艺,顺应现代生活方式建造出新的宗教建筑,才是当代宗教建筑的发展方向。

  观之禅宗建筑,可发现使用混凝土语言亦可全然表达其内蕴的禅宗美学,有形、有限的材料可通过激发人们的无限联想,塑造人们所感受到的意境,此种禅宗意境是为禅意。因此,虽然禅宗及其信徒是小众,但禅宗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却是大众的。从禅宗建筑中体悟到的设计方法和价值也广泛地影响着其他宗教建筑,具有普遍意义[1]。

  1禅宗美学

  “禅”是梵文Dhyana的略语,中文意思为“静虑”,也称禅定。禅宗是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因其深厚的思想文化底蕴和蓬勃兴盛的生命力,在之后千年的时间里几乎成为汉传佛教的代名词。

  禅宗缘起性“空”,重视人灵魂的解脱,主张“看空”的人格观,即放下心中对一切事物二元对立的看待和判断,持一颗空净的心安住当下,也持“主空”的自然观,即否认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认为自然主要为幻。这种“空观”形成了禅宗美学的基调,主空的自然观与看空的人格观两相结合,产生了由心造出的境界——意境。意境是内心世界与物质世界的交汇点,有限的物质与无限的内心感受形成了这门全新的美学[2]。因此,尽管禅宗的修行本是一种宗教行为,却被世俗社会接受为一种审美行为[1],其形成的禅宗美学意境外化,在建筑与艺术领域中多有运用。

  2禅宗美学影响下的当代宗教建筑设计策略

  禅宗美学的核心是从空观出发形成禅意,只需沿看空的人格观与主空的自然观进行建筑设计,即可借由建筑为载体表达禅意,并适应现代建筑材料,这在本就需要组织宗教活动的建筑中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并有助于满足当代宗教建筑中对文化教育、慈善教化、旅游观光、艺术收藏等更多元的辅助功能的需求。

  2.1依据看空的人格观

  在禅宗的人格观中,“悟”乃禅门的根本,即在自我心灵中整体把握真如本性和宇宙万物的本体精神。因此,在宗教建筑中,需要制造产生心灵体验的机会,例如墨西哥籍西班牙裔建筑师菲利克斯·坎德拉(Félix Candela)在代表作——神奇勋章圣母教堂(Church of our Miraculous Lady)中会将窗户设置在顶部靠近天花板的位置,神经生理学家迦列赛(Vittorio Gallese)的研究证明了坎德拉的设计能让人进入“悟”的状态,因为通过抬起人的视角,人们的一种空间、舒适和冥想的神经感觉会被激活[3]。此外,空间乃建筑的灵魂,也是建筑中助人实现禅悟的最大载体,因此,在空间设计中,也要实现供人“藉境观心,明心见性”的场所精神。

  此外,禅宗也强调破除“我执”,即破除人类对于自我想法与意识的执着。这在建筑设计中同样有所启示。就现代建筑设计而言,俨然是提供建筑师创作表现的工作,其实是放大了建筑师的“我执”。在设计中如何节制个人欲望的对外表达,去掉一个个“我”的想法,努力做到在建筑设计中的“无我”,这是设计师锻炼成长很重要的一环,也是每个成熟的建筑师都需要经过的考验[4]。因为建筑是他人活动的场所,应以所有人的共同愿望为先,也应考虑到现实中技术的限制,避免造成为成全建筑师一人的设计理念而导致劳民伤财的局面,尤其是在宗教建筑中,不能使为了度人而打造的场所反而陷入误人的境地。

  2.2依据主空的自然观

  禅宗自然观的美学品格,首先在于自然的心相化[2],即越过肉眼观察得到的物理现象,采纳用心意识到的精神现象,著名的“风吹幡动”便是典例。当代宗教建筑设计中,宜采用朴素、本色的建筑材料,不加修饰,因为禅的本意是自然而不着于相。就禅而言,提倡本质、本色材料的运用,随着岁月的洗礼,时间必然在其上留下渐变的色彩、斑驳的痕迹,但也愈显古朴,也愈近于禅[4]。此外,简洁的形式,高效的结构,可以简化一切干扰主体的不必要的东西。将建筑与环境融合,回归、专注自然(也就是禅)本身,并利用光、风、水、植物等自然元素进行细节铺陈,可塑造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寂静意境,将人带入解脱的纯净心境中。

  3案例研究

  在当代宗教建筑中,无论是否属于佛教禅宗,均可找到禅宗美学影响下的设计策略。以下选取建筑师姚仁喜设计的法鼓山农禅寺(Water-Moon Monastery)、建筑师安藤忠雄设计的光之教堂(Church of the Light)、建筑师菲利克斯·坎德拉设计的孤独圣母教堂(Our Lady of Solitude Chapel)进行案例研究。

  3.1法鼓山农禅寺

  法鼓山农禅寺(Water-Moon Monastery)位于台北市广大的关渡平原上,由建筑师姚仁喜于2006年设计。它面向基隆河,背倚大屯山,此处人杰地灵,且能因地制宜,结合水体营造禅意,开辟一方清雅幽静的净土,有如“水中月,空中花”,故又名水月道场。

  农禅寺的主材料是混凝土,设计上采用清水混凝土外墙,尽量摒除华丽色彩与装饰,企图传达简朴的禅佛况味。大厅的下半部刻意运用透明设计,为上半部的木头“盒子”带来空悬于上的缥缈灵幻印象[5]。建筑师以借景的手法,通过巧妙的配置,将远山及云彩变幻的天空作为背景,双重围墙的阴影、大殿的柱廊、荷花池内的倒影、寮房的架空长廊、笔直的椰树,形塑出庄严肃静的“境教”空间。光线透过大殿西侧室内厚实木墙镂刻心经文字洒射于地面、圆柱及禅修者身上,形成室内空间特有的禅意氛围,加之寮房外廊采用金刚经文镂空的GRC外墙,建筑师对材料的运用可见高明。

  农禅寺临水而建,自能与水元素形成良好互动。在水月道场大殿南侧,建有一个长方形的水月池(图1),在其中错落有致地放置着三个莲池,内植睡莲,阳光下出淤泥而不染,透出几分勃勃的生机。当夜晚来临,月在水中,时光似水静静流淌,整座建筑与景观的倒影随昼与夜的更替变幻着时空,恰是圣严法师眼中的“水中月,空中花”的禅境。

  农禅寺水月道场的细节设计在诠释禅意空间的场所精神中十分到位(图2),在寮房的二层东、南立面走廊的外侧遮阳板上镂空刻有共计5837字的整部《金刚经》,清晨当阳光透过镂空将文字投射到内廊,僧众沐浴着阳光经文前往大殿,一天的修行在法喜中展开;晚间,寮房内走廊内偶尔开启的灯光又将经文投射于室外空间,夜空中突闪的经文像禅悟般顿现。大殿西侧的木墙也是满雕《心经》,夕阳西下时,从大殿向外望去,闪着金光的经文耀亮了西天,殿内经文的投影随着时光的推移,游走在大殿的地板及东侧的墙面上,与东墙上的佛龛交相辉映,“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此禅境,应了禅门传法“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晨起昏眠,僧众的每一天都在佛光(经文)中起居修行,仿佛时刻都在聆听佛陀的悉心教诲。建筑师直接用镂刻经文的方式作为建筑空间的细节处理,结合光影极尽东方禅韵的运用变化,抽象地展现了禅之意境,无声胜有声,因人与时间、空间的互动,宗教的场所精神得以实现。

  农禅寺的主体是精妙的混凝土框架,矗立在水边,构成“水中月,空中花”的禅意画卷,通过将经文刻进遮阳板的巧妙构思,实现了禅悟空间中的场所精神。

  3.2光之教堂

  光之教堂(Church of the Light)位于日本大阪市郊茨木市北春日丘一片住宅区的一角,由建筑师安藤忠雄于1987年设计。它沿街而设,仅有113平方米,至多容纳100名信徒,却庄严肃穆,威严感不受体量限制。

  光之教堂的主体是一个素混凝土立方体,因为安藤忠雄认为单纯的几何形相对于自然是纯理性的产物,也是人类历史运用在建筑空间上最为基础的形状。墙面也为极具安藤忠雄个人特色的清水混凝土,教堂整体均由承重结构组成,体现了结构的高效,其简单、朴素的形式也极具寂静之美,结合混凝土低调的灰色,基督教的小教堂亦能诉说出类似佛教的慈悲。

  教堂最大的亮点是其对光的使用。立方体其中一面墙镂空,中间穿插了一面倾斜15°的混凝土斜墙,将立方体分成了入口空间和内部用以激发人们心灵体验的幽闭、深邃的空间(图3)。但这不意味着教堂内部是黑暗、令人恐惧的,相反,安藤忠雄在其设计的宗教建筑中充分展示了光的魅力,尤其在光之教堂里,光更是已然成为建筑构件、建筑材料的一部分。他在墙面开了一个十字形的窗洞,将光引入室内,与时间共同塑造宗教空间氛围,将人引入看到曙光的希冀与无限接近上帝的虔诚心境之中(图4)。

  信徒的座位排布反映了众生平等的理念。不同于传统教堂中众生仰望祭坛的状态,光之教堂中的座位高于往日高高在上的祭坛,这是安藤忠雄在光之教堂中最引以为傲的设计理念,亦是光之教堂的精华所在,而这恰恰也是禅心所向,是为宗教权威破除“我执”。

  小教堂仅由一个混凝土立方体组成,但用本色、低调的承重结构塑造了清澈、慈悲、寂静的东方教堂,运用墙面十字形的窗洞,营造了在物理上和人们在祈祷时的心境中的双重曙光,使人达到最靠近上帝的状态,通过将信徒座位抬高、超越祭坛的做法,也破除了权威“我执”带来的不平等问题。

  3.3 孤独圣母教堂

  孤独圣母教堂(Our Lady of Solitude Chapel)位于墨西哥城的郊区——可约阿坎,由建筑师菲利克斯·坎德拉于1955 年设计。它由一个神学院扩建而来,周围是美丽的花园,是花园中最特别的存在,遗世独立,却与周围的环境融合。

  首先,坎德拉本人便是一位破除“我执”的建筑师,他反对建筑师不顾结构理性、建造经济、空间合理地肆意设计形式,也不执着于任何一种建筑设计风格与理念,而是顺应材料、功能本身,让建筑如其所是。

  小教堂仅采用一片双曲抛物面形混凝土薄壳确定屋顶造型,结构高效、简单而特别。屋顶将荷载传递给托梁,使南侧托梁同时受到沿托梁方向的切向力与垂直于托梁方向的侧推力,而北侧托梁所受侧推力极低,几乎为零[8],主要考虑其所受切向力即可。坎德拉依照此受力模型在北侧屋顶和墙体之间设计了较大开口,使北面完全敞开,拥抱上帝与自然。屋顶的边界均为直线,使投影平面呈菱形,在柔和的花园中形成一道清晰的风景线。因为双曲抛物面受力模型为“拱- 索”机制,由拱、索两个方向协同抵抗外力,在受力、跨度等其他因素相同时,其比其他形状的薄壳可采用更少的材料,因此小教堂的屋顶仅有4cm 厚,这使其造型越发飞扬灵动。此外,双曲抛物面为曲面中的直纹面①,该特征使得施工时可沿直线模板浇筑混凝土,拆模后,模板留下的直纹印迹无须抹去,完全展示混凝土的本色,反而独具材料本身流动的动态美。

  屋顶结构得以高效利用外,南侧入口处的十字架不仅增加了宗教属性,还作为承重结构受力(图5)。北侧敞开的天窗也落下细杆,既作为窗框,又作为二次结构抵抗温度变化产生的弯矩。

  双曲抛物面先抑后扬的流线将空间分为北侧的祭祀空间和南侧的入口空间与唱诗班空间,以一种温暖的体会构筑场所精神。教堂北侧摆放了祭坛,属于祭祀空间,人们在此可仰望天空,进行礼拜祷告,表达对上帝的敬意。与传统的礼拜方式不同,人们围在祭坛周围做祷告,因为这座小教堂还兼作学校礼堂,于是产生一种家人们围坐在火炉边谈心的温馨感。教堂南侧有两个入口,一块平台将其分为上下两个入口。主入口低调地隐藏在平台下方,从主入口进入教堂,起初会感到一丝阴暗,但顺着结构从南侧望向北侧,随着屋顶曲面上先降后升的曲线,直至北侧的完全打开,形成了一根先压抑后升华的精神轴线,使人有从一开始的压抑,转而感受到开阔、升华乃至解脱的心灵体验。平台上方空出了一方木材打造的空间,这便是属于唱诗班的主场,既是人们仰望的圣地,又是温暖光明的舞台。窗格间的彩色玻璃透射出充足的、梦幻般的光线,照在温暖的木材上,使得整个舞台明亮空灵,可以想象,唱诗班在舞台上虔诚地吟唱着赞美诗,余音未散,依然缭绕,在梦幻般的光线氛围中,众人们聆听着,仿佛沉浸在上帝带来的福音中。

  小教堂仅由一片双曲抛物面形混凝土薄壳简单、高效地确定了形式,用本色、纯粹的承重结构塑造教堂脱俗的形式,通过双曲抛物面固有的曲线引导人们进入内省而后解脱的心境,并主要运用彩色玻璃带来的光影与木质元素创造了温暖的空间氛围,减少了传统教堂场所精神中常伴随的严肃感。

  结语

  在当代宗教建筑设计中,可从禅宗美学中提取出适应新世纪、新材料的设计策略,并不仅适用于禅宗建筑,还与其他宗教建筑相适配。禅宗美学的核心奥义为“空”,由看空的人格观和主空的自然观结合而来,成为禅宗意境。此禅意外化为建筑时,可转化为设计助人开“悟”的建筑构件以及禅悟空间的场所精神,转化为建筑师对自身设计表达欲的“破执”,也可转化为简单的建筑形式、高效的结构与本色的材料、建筑与环境之间因地制宜的圆融与对光、风、水、植物等非建筑因素的妙用。

  参考文献:

  [1]杨晓东.建·境——禅宗思想影响下的当代建筑设计初探[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

  [2]张节末.禅宗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FOREHAND M J.The Parables and Parabolas of theSpanish Civil War Exiles in Mexico[D].Tennessee:VanderbiltUniversity,2020.

  [4]左晓勇.禅居——当代禅宗建筑禅意空间设计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6.

  [5]姚仁喜.法鼓山农禅寺[J].城市环境设计,2014(05):68-79.[6]湛小纯,江滨.安藤忠雄:光与影的人生[J].中国勘察设计,2017(05):72-77.

  [ 7 ] 马阳阳. 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手法探究[ J ] . 居舍,2022(27):166-168.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