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环境下高校红色旅游教学改革研究
- 来源:旅游纵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高校,红色旅游,教学改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5-04 20:00
徐倩
(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贵阳550023)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红色旅游教学正逐渐迈入数字化、智能化的新阶段。基于此背景,为解决数字内容整合管理的难题,以及应对红色历史过度虚拟化等问题,本文针对现有教学模式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创新性的改革措施,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形式的优化,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以此为相关人员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新技术环境;高校;红色旅游;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红色旅游作为特殊的文化旅游形式,已经成为推动中国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传播的重要渠道。在新技术环境下,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红色旅游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和平台,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提升了学习过程的互动性与沉浸感,但与此同时,这些技术变革也给高校带来了诸多挑战。因此,探讨新技术环境下红色旅游教学的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通过收集相关文献,明确新技术环境下红色旅游教学普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结合地区的实际教学情况,改革高校红色旅游教学,进而有效地将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年轻一代的思想意识中。
一、新技术环境下高校红色旅游教学面临的机遇
(一) 拓宽知识传播的渠道
在数字化时代,互联网为信息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社交媒体、在线视频平台、博客和论坛等成为红色文化知识普及与传播的新舞台。当前,学生可以通过多种网络平台获取关于红色旅游的资料和信息,这对于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增进理解力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开放式的在线课程和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也使得红色旅游知识不再局限于课堂,这便扩大了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增强了学习的灵活性[1]。
(二) 增强教学互动性与沉浸感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 以及游戏化教学技术,将革命历史场景重构并呈现给学生,使得他们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事件。此种沉浸式学习环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红色历史的情感体验和记忆印象,而通过运用交互式电子设备和平台,教师和学生还可进行在线讨论和实时反馈,这便显著地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动力[2]。相较于阅读教材或听传统讲座,VR 和AR 技术能带来更高水平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增强学生对革命历史时期氛围的体验,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历史事件和概念。
(三) 提升个性化学习效果
新技术中的人工智能(AI) 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在处理大数据、自适应学习系统、智能推荐内容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优势,教育领域中,教师可利用AI 技术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跟踪分析,为他们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资源和辅导方案。例如,基于数据分析结果,教师可以推送针对性强的读物、视频以及交互式任务,从而满足不同背景、能力和兴趣点的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
(四) 促进课程内容与方法的创新
从教师自身的角度出发,新技术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手段和工具,有利于教师设计课程内容与教育方法,比如教师可以使用算法分析来挖掘历史材料中未被充分探讨的主题或者采用计算机仿真程序来重建历史事件,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锻炼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通过网络协作工具实施项目式团队工作,让学生在完成特定的项目任务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及项目管理能力[3]。
二、新技术环境下高校红色旅游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 数字化内容整合与管理难度大
红色旅游课程内容本身具有较强的历史性和政治性,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求相关资料必须准确,且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在进行数字化的过程中,由于信息来源广泛、多样化,教学资源的筛选与审核显得尤为艰巨,各种在线资源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参差不齐,教师难以进行甄别和核实,确保教育内容的质量。而且,数字化内容的整合需要面对信息碎片化问题,对于红色旅游而言,其相关的知识点分散于不同平台和媒体之中,教师如何将这些零散的信息整理成连贯、系统的知识体系是一个难题。同时,在整合过程中还需考虑到跨学科知识的融合问题,如历史学、文学、社会学等不同领域可能都与红色旅游课程有所交集,教师在整合这些知识时需要具备跨界思维和综合处理能力,这对于部分教师而言难度较大,他们难以实现不同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4]。
(二) 红色历史的过度虚拟化
随着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 等技术的应用,红色旅游教学中对历史场景的再现越来越依赖于电子设备和软件平台,而此种以技术为导向的展示方式可能会使得历史事件与其发生地的物理联系变得模糊,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可能更多地感受到技术带来的新奇体验,而忽视了对红色历史本身的深入理解和情感共鸣,所以在此过程中,原有的历史场景及其传递的精神内涵存在被虚拟化视觉效果所替代的风险。其次,由于虚拟技术可以无限制地复制和修改,所以红色旅游中的历史人物、事件演绎很容易被夸大或简化。当前,红色旅游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软件均由第三方企业开发,当历史事件被转换成数字内容时,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用户体验或者迎合某些特定的教学目的,某部分的重要细节可能会被刻意强调或省略,这样不仅扭曲了历史事实,还可能误导学生形成错误的认识。此外,学生在交互式技术如VR、AR 中进行红色旅游体验时,存在“沉浸式假象”的问题,此现象指用户在沉浸于虚拟环境中感受到强烈体验的同时,可能会逐渐失去对周边真实世界环境及其历史背景的敏感性和认知能力,对于学生而言,此种技术驱动型体验会削弱个人对真实历史经验和记忆能力的形成与保持[5]。
(三) 新技术和学习环境适配较难
部分高校的设施尚未能完全支持高科技教学方法,如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需要特定的硬件和软件支持,这些设备对于多数高校而言成本较高而难以普及,而且新技术应用也带来了新的教师培训需求,教师使用新技术进行教学不仅需要相关硬件和软件,也需要教师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而部分教师尤其是资深教师可能还停留在传统教学法上,需要接受额外的培训以便在红色旅游课程中有效地使用新技术,但部分高校教师教学任务较重,课余时间较少,难以抽出时间参加此类培训,这便使得新技术和学生实际的学习环境难以适配,即便新技术已经投入使用,也无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与其进行适配[6]。
(四) 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尽管新技术为红色旅游教学带来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但其中大部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均是以统一的格式和路径提供给所有学生,缺乏针对个体差异进行调整的灵活性,而每位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点、知识背景和接受能力都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学内容和方式必须因人而异,适应各种不同的需求。然而,在实践中,为了保证教学管理的便捷和成本控制,部分高校往往会忽视个性化的需求[7]。
三、新技术环境下高校红色旅游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 建立数字化资源库,整合教学相关的数字化内容
建立数字化资源库是解决整合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关键,教师需要对现有红色旅游教学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数字化评估,对课程大纲、历史资料、影像记录以及现场考察报告等进行分类梳理,确保最终形成的数据库覆盖所有的基础知识点和重要信息,再利用先进的扫描和转录技术将纸质档案转换为电子文档,对视频和音频资料进行格式转换和压缩,将其嵌入数字平台中。在上述数字化资源库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开发或引进用户友好且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存储,并支持关键字搜索、多维度筛选以及个性化推荐等功能,使教师与学生能够轻松地根据特定需求找到所需的资料,而且该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数据交互性和兼容性,使其能够与其他教育工具如在线作业平台、虚拟教室等无缝连接[8]。
(二) 严格把关历史内容的准确性,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历史体验
针对部分历史过度虚拟化的问题,高校可构建专家审核团队维护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历史内容的真实性,此审核团队应由红色旅游相关领域的资深历史学者、社会学者以及文化研究专家组成,主要任务为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审查,并且参考权威档案和第一手历史文献对新增加的教学材料进行事前验证,确保所有信息准确无误。考虑到数字化内容可能存在后期违规篡改的情况,为此,高校应引入区块链技术来确保教学内容的不可篡改性与溯源性,将所有数字化内容存储在区块链上,每一条数据都有独特的时间戳和记录,一旦信息被验证并添加到区块链上,任何企图修改已认证内容的行为都将被追踪和阻止。如果数字化内容需要进行修改,应在管理人员的监督下进行,为此高校可建立公开透明的修改日志系统保持历史内容的真实性,对数据库中记录进行的更改都需在该系统中留下完整的记录,包括修改日期、修改人员及其变更理由等详细信息,不仅能够追踪每一项更改,同时也增强了系统整体的可信度和透明度。
(三) 基于实际学情,结合智能化技术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教师可使用在线教学平台收集学生的学习日志、历史成绩记录、互动讨论记录等数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如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发现及预测建模等手段,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了解每位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兴趣偏好和学习风格,以此确定实际学情。在确定实际学情的基础上,根据分析得出的数据,系统可以为每位学生推送适合其当前认知水平和兴趣点的学习资源和任务。比如,在红色旅游教学中,对于对某一历史事件特别感兴趣的学生,系统会推荐更多相关内容的资料或者视频。最后,教师还可基于智能化技术创建智能化教材,实现个性化教学,和传统静态教材不同,智能化教材能够根据学生的互动和反馈动态调整展示内容的难度和深度。例如,在线电子书籍可以根据阅读者的理解力自动调节语言难度和概念解释的复杂程度,在此情况下,不论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如何,均可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实现个性化教学。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理论角度出发,分析了新技术环境下高校红色旅游教学如何进行改革,高校教师需要建立模块化技术平台,开发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并对新技术带来的教学挑战进行针对性优化。由于本文所收集的文献、数据较少,在分析问题及提出策略时可能存在较为片面的情况。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演进和社会需求的日益增长,高校红色旅游专业教师应继续适应时代潮流,尝试在教学中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提高教学效果,确保能够利用红色旅游教学激励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和文化自信。
本论文得到2024年度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术带头人”经费资助。
参考文献
[1] 漆永昌.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究——基于南京旅游职业学院AHP 层次分析[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23,33(4).
[2] 王立伟,孙羽驰. 基于图论模型的安徽省高校红色旅游路径优化研究——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J]. 铜陵学院学报,2023,22(2).
[3] 董爱民. 红色旅游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共生分析[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23,23(1).[4] 康民军,许秋阁. 红色旅游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现路径[J].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3,25(2).
[5] 韩涛. 红色旅游资源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 江西教育, 2023(39).
[6] 王晟, 刘红亮, 王诗熠, 等. 红色旅游融入教育教学的路径探索[J]. 旅游与摄影, 2023(18).
[7] 冯红梅, 张小萍. 乡村旅游资源在吕梁红色文化旅游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吕梁学院学报,2023, 13(3).
[8] 周长威. 贵州省红色旅游资源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融合的路径探析[J]. 旅游纵览, 20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