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旅新业态下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建设的研究

  • 来源:旅游纵览
  • 关键字:数字文旅新业态,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建设
  • 发布时间:2024-05-04 20:04

  马焱

  (桂林市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科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激发了许多新业态的产生,数字文旅成为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作为旅游技能型人才的输送阵地,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建设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专业课程建设与旅游新业态发展不匹配、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力量较薄弱、产教融合协同共育机制亟待深化等问题。为了能够聚焦新业态,服务地方经济,培养更多符合旅游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文章从数字文旅新业态视角,深入分析和探讨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改革和建设的新路径。

  关键词:数字文旅新业态;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2020 年发布的《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推进数字经济格局下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1]。数字文旅时代已经到来,特别是以云旅游、虚拟景区、旅游直播等为代表的数字文旅产品的发展和壮大,加速了科技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文旅新业态不断涌现。

  一、数字文旅新业态概述

  旅游新业态是指旅游围绕市场的发展和消费需求,与其他产业不断融合而产生的新的旅游产品及消费运营形式。“数字+文旅”新业态是指利用数字科技和信息技术与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而产生的新产业形态。它可以为游客提供更丰富、更便捷的文化旅游体验。数字文旅概念在《2019 年中国数字文旅发展报告》中被明确提出,标志着数字文旅时代的来临。

  数字文旅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更广泛地分享。用数字技术将文旅资源数字化,借助互联网,让游客可以更加便捷地搜索、了解相关信息。二是更高效地交互。文旅产品交易、供求双方信息对接、内容分享更加快速高效。三是更深层次的体验。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 等技术的应用,使游客在旅游前、旅游中都能获得更丰富的体验[2]。四是更便捷的信息。游客通过互联网、App、小程序等多种信息渠道,掌握旅游目的地的全方位信息,并完成预定、支付、消费等,让旅游出行更加方便快捷[3]。

  在数字文旅新业态背景下,旅游业更加依赖信息技术和网络来完成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旅游企业也利用网络媒体展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甚至辅助完成销售,并根据游客的评价反馈改进产品质量[4]。在线旅行社(Online Travel Agency,OTA) 发展势头良好,旅游产品销售中利用网络直播、视频号、抖音、快手、微信(社区微信群) 等方式宣传产品、组织客源。粉丝经济正在跨界旅游业,业界正在不断地打造网络达人、“互联网+”网红导游,以抖音直播间、小红书、微信视频号等为载体进行云展演、云演艺,带领游客云旅游[5]。沉浸式旅游演艺、沉浸式娱乐体验产品不断得到开发,打造智慧旅游体验新空间。数字文化融入夜市经济,进一步延伸消费市场,拓宽了消费空间;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文化公园、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发展衔接,不断地加快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数字文旅新业态下中职旅游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一) 是服务旅游行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我国旅游产业升级对旅游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培养是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核心任务,而我国中职教育仍停留在单一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上,这种模式不能满足数字文旅背景下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中职旅游专业建设应聚焦行业新业态,精准定位专业发展方向,切实推进校企合作,将专业课程与数字文旅岗位进行有效的对接,推动专业链、需求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效连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职教改革,提升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职业教育适配性,为旅游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的高质量技能人才。

  (二) 是培养旅游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数字文旅融合对从业者的文化底蕴、创意思维和数字化应用能力以及职业态度都有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职业院校旅游专业充分结合不同岗位的需求,着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意思维、数字化应用、服务意识等综合能力。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要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既要求学生学习本专业开设的专精类课程,也要求学生学习跨专业的综合项目课程,同时强化实践教学,使其成长为适应新业态发展的高质量数字文旅人才[6]。

  三、目前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人才培养目标关系着专业的发展,是培养方案制定的引领核心。中职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应与我国文旅融合的趋势、需求相适应,提升课程教学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程度。然而,相关调研数据显示,我国部分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及课程设置依旧局限于景区、旅行社、星级酒店等传统岗位,针对数字文旅融合所形成的新岗位则没有进行同步匹配,相关的课程体系缺乏针对性和指向性[7]。

  (二) 专业课程建设与旅游新业态发展不匹配

  数字文旅是对传统旅游在新发展阶段的转型和升级,也是科技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集中表现。从专业课程内容来看,中职旅游专业现有的课程中对于数字技术应用、新媒体营销等与智慧旅游职业能力培养相关的课程及教材相对较少;从课程结构来看,实践技能课程比例稍显不足,实践技能课程建设效果无法达到预期;从课程资源来看,我国大部分中职面临着课程资源不充足的问题,尤其是涉及文旅融合、智慧旅游等相关课程的资源更是相对紧缺;从教学模式来看,目前中职旅游专业课程仍以线下课程为主,在线学习平台、在线课程及资源库建设较为滞后,且缺乏与国内高水平院校资源库、旅游职业培训机构等的有效对接,不能满足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移动式、个性化学习的需要[8]。

  (三) 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力量较薄弱

  对于侧重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来讲,“双师型”教师可以说是职业院校的“刚需”。“双师型”教师是指在职业教育领域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和教学团队。在数字文旅背景下,不断地出现知识或专业跨界与创新,中职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更需要具备扎实的旅游专业知识、技能及信息化技术运用的能力,但部分中职学校主要依赖原有的教师资源,导致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更新速度较慢,缺乏对新兴业态和技术的了解和掌握。此外,即使部分专任教师通过校企合作或人才培养联盟等方式获得企业出具的挂职证明,但如果不是真正从事企业岗位实践工作,而只是把企业兼职当成“走过场”,这样的“双师”也缺乏真实企业经验,也不是真正意义上拥有理论教育能力与实践技能的“双师”[9]。

  (四) 产教融合协同共育机制亟待深化

  在职业教育“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师资建设等方面均需与企业进行深度对话和合作。现有的校企合作不够紧密和深入,课程设置、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等与行业、专业及学生发展不匹配。一是产教融合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导致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学校等产教融合各方主体的责任和义务不明确,缺乏必要的保障和监管,导致各方主体的利益得不到充分的保障,落实产教融合政策的积极性及质量不高[10]。二是“产”“教”之间缺乏良性互通和共享、信息不对称等,导致融合程度不深,中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教学相对新业态发展而言有一定的滞后性,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得不到满足。三是产教融合过程中由于利益需求不匹配、专业型人才培养周期较长等原因,容易出现企业热情不高,学校积极参与的“一冷一热”问题,导致产教融合的内源动力不足[11]。

  四、数字文旅新业态下中职旅游专业建设的思考

  (一) 确立“重文化、强技能、复合型”旅游人才培养目标

  旅游专业作为典型的综合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应顺应文化产业融合的新趋势,契合行业发展的新方向。新型数字文旅人才除了要掌握传统旅游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文化内涵的积淀和人文素养,同时具备信息技术应用知识,熟练使用营销技术、服务技术和相关网络工具等,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业范围也不再局限于基础的旅游服务性岗位,还可延伸至数字文旅下的景区、线上旅行社、旅游电商平台、旅游网络公司及研学导师、民宿管家等新兴岗位。通过“四大融通”,即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融通、实践教学与产学研创新服务融通、互联网教学与课堂教学融通、文化素养提升与技术技能培养融通,确立“重文化、强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 优化基于数字文旅新业态的旅游专业课程体系

  一是打破传统的依托单一课程架构和资源的课程体系,构建出与数字技术发展相呼应的“平台+校外+校内”的课程模块,并确保其与数字文旅、智慧旅游等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数字文旅的特征。二是及时地更新课程设置,根据课程特色、教材内容、呈现需求,全面推行理实一体化,以新业态下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和岗位需求为核心,打造“教学做一体化”教材,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三是以旅游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库建设为抓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学习资源,搭建信息化学习平台。并与知名院校、旅游培训机构合作,共建共享优质课程资料。通过网站、小程序、二维码扫描等,使学生获取相关知识点的数字化资源更加便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自主学习、碎片化学习及延伸性学习。

  (三) 以“双五模式、校企共育”为突破口,赋能产教深度融合

  建立健全以校企共育双赢为主体,形成并完善“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机制[12]。校企共同制定、调整旅游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开发项目化课程和教材,互聘共育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双五模式”的学校的五个参与指:参与企业建设、参与企业员工招聘、参与企业员工职前职中培训、参与企业经营、参与企业管理等;企业的五个参与指:参与教学方案制定、参与定向招生、参与教学、参与教学评价、参与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以此增强中职学校办学吸引力,吸引行业、企业力量投入办学,实现各方主体协同育人和产教深度融合发展。

  五、结语

  随着文化旅游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逐渐加快,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已经逐渐发展成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学科。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相匹配,中职学校应密切关注旅游行业的发展新趋势,推动中职旅游优质专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竞争力, 培养高质量的数字文旅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佳师. 数字文旅: 高清技术带来沉浸式体验[N]. 中国电子报,2021(5).

  [2] 张玫. 数字文旅活了——让“数字”为文旅赋能[N]. 中国旅游报,2020(4).

  [3] 向兰,赵静. 数字文旅背景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及策略探讨[J]. 旅游纵览,2023(16).

  [4] 钱建伟,Rob Law.“互联网+”时代的旅游业巨变[J]. 旅游学刊,2016(6).

  [5] 黎国玉. 旅游新业态背景下旅游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 旅游纵览,2022(18).

  [6] 张新艳. 新疆高职旅游专业群建设现状与路径研究[J]. 西部旅游,2023(20).

  [7] 张鹏. 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11).

  [8] 潘景芝. 智慧旅游新业态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路径[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3,39(6).

  [9] 杜文静,黄德桥. 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 教育科学论坛,2022(15).

  [10] 汪恭礼. 中职学校内涵建设:推进产教深度融合问题与对策[J]. 职业教育研究,2023(4).

  [11] 雷望红. 组织协作视角下产教融合实践困境与破解之道[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1).

  [12] 陈小刚,樊予庆. 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回顾[J]. 国防科技工业,2016(1).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