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研学旅行课程育人体系的教学设计及其实践策略
- 来源:旅游纵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研学旅行课程,教学设计,实践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5-04 20:23
许文钰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遂宁629000)
摘要:我国在持续发展旅游事业的同时,高职院校也纷纷开始实施教育改革工作。高职教育是最关键的职业教育组成要素。研学旅行是一种新型高职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研学旅行的全面推广给高职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改革机遇和挑战。如何充分地发挥研学旅行课程的重要作用,推动高职教育的长久发展,成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点。鉴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研学旅行课程育人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设和实践对策,以期推动研学旅行课程在高职院校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研学旅行课程;教学设计;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素质教育从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智育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对高职院校学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高职生不仅要具备社会适应能力,还要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就高职教育来说,虽然高职院校在调整课程的基础上实施了教育改革工作,但是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校面临严峻的竞争压力和日益提升的人才培养要求。更应当结合教学本质,主动地改革并实施研学旅行课程,不断地完善其教学体系。高职院校应当基于实践育人理念,充分地整合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和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课程建设,凸显研学旅行课程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从而培养出兼具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高职人才。
一、高职院校研学旅行课程育人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研学旅行充分地结合了教育和旅游。目前,研学旅行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不仅获得了国家支持,还具备了政策基础,且规模越来越大,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此外,研究旅行的产业链也不断完善,价值越来越高。然而其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缺乏完善的研学旅行体系设计
各地高职院校已将研学旅行课程纳入实践课程中。然而,学校主要以实践教学计划为依据,让学生自主实施实践课程,学院内部缺乏统筹规划,也没有与其他学院和市文化单位进行互动交流与整体规划。各地现有的研学基地并未形成有效、严谨规范的互动机制和整体运营规划,学校没有从课程、时间和人员配置等维度,为基地和研学旅行制定相应的统筹管理机制与运营管理制度。
(二) 研学旅行专业课程缺乏
高职院校在开发研学旅行课程期间,充分地结合本土特色文化,不仅可以实现育人目标,还可以起到弘扬文化的作用。该课程充分地体现了实践导向和个性化特征。但是学校在开发该课程时,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课程开发的针对性。首先,学校目前在开发研学旅行课程时,忽略了从教学目标、个性特征、文化底蕴方面考虑各类课程、学生和文化基地的特点。其次,在课程开展前后各环节,虽然学校采取了统筹协调机制,却没有做好课前准备,也没有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未发挥课后反馈的作用。
(三) 课程评价体系不足
研学旅行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普通课程相比,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实践能力,要能够自主探究学习,然而学生个体的差异和学习地点的差异会导致他们获得不同的学习效果。而课程评价结果可以为学校提供重要的课程优化依据。然而,在目前的研学旅行教育中,学校并未制定多样的评价体系,主要采用学生自评法,并未让研学基地参与课程评价,也没有为研学旅行课制定完善的评价指标,更倾向于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很少关注其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高职院校研学旅行课程育人体系的教学设计及其实践策略
(一) 筛选优质研学资源,拓展研学教学资源
1. 筛选优质研学资源
研学旅行课程不仅涉及知识和技能教学,还涉及德育教育。为此,高职院校想要达成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要打造多元课程,积极地利用本土旅游教育资源,发挥此类资源的优势,特别是部分地区拥有一些特色红色资源,有助于高职学生对中华历史文化的认知,高职院校可以在课程内容中融入这些优秀传统文化,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优化高职生的教育环境,丰富他们的学习资源。研学旅行这一教学方式兼具古老和新颖的特点,多样的课程形式便于学生对研学旅行发展历程的了解,而高职院校也要结合现代教育理念,为学生构建一个多元化、开放性、综合性的研学旅行课程,从而推动其探索能力、动手能力和专业意识的提升,也可以强化他们的体验式学习力度。此外,高职院校要在了解各专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从教育内容、课程结构等方面对研学旅行课程进行调整和优化,打造立体化、多维化的研学旅行课程,并采用有效的课程建设策略,以推动高职学生的不断发展[1]。
2. 拓展研学教学资源
高职院校实施研学旅行课程,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优质的学习氛围,这对其专业认知能力、职业情感和岗位胜任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意义重大。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高职院校仍旧面临诸多研学旅行教学问题,主要原因是并未采用与高职生思维特点相符的课程教材,导致一些学生无法在具体实践中有效地运用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也无法理解这些理论知识。为此,高职院校不仅要遵守教材建设原则,还要主动地推进教材研发工作,构建与学生学习需求和实情相符的教材内容。高职院校要在明确育人目标的基础上,围绕课程设置情况,结合当地的域情、自身的校情和学生的学情,充分地发挥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与知名院校、著名企业、科研机构和各类实践基地合作,打造以高科技产业、知识科普、地方资源为重点的企业研学基地、管原研学基地和乡土研学基地。在这些基地开展人文历史教学、科技创新教学和经济发展教学,以拓展高职生的实践课程内容,达成“研、学、旅”深度融合的课程目标。
(二) 基于核心素养目标,制定研学课程目标
1. 打造多元的育人目标
研学旅行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活动之一,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多元化、立体化的发展,以此为课程实施目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能力。
一方面,要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在明确研学资源类型的基础上,根据研学主题确定具体的育人目标,要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学习哪些知识、该课程主要涉及哪些内容、是否与课内知识契合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完善、拓展、强化学生的知识体系、社会生活技能和知识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过程与方法,除了自主探究外,学校也可以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这对其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思考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且学生在亲身探究、参与项目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此外,还涉及情感态度和学生的价值观,学校要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同时灵活利用传统文化等资源,不断提升高职教育的水平。
2. 设置任务驱动课程目标
在制定课程目标的过程中,学校应充分地发挥任务对学生的驱动作用,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自主实践的过程中,逐渐积累实践经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详细来说,高职院校要根据研学主题确定具体的课程目标,在此基础上,构建并明确具体的教学情境和研学任务。此外,高职院校也要将学生的知识、技能等目标纳入课程目标中。
(三) 基于竞赛优势,开展学科竞赛
高职院校要积极地开展学科竞赛,用实践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可以结合省教育厅颁布的最新的学科竞赛规定,确定并布置具体的参赛主题和参赛任务,鼓励学生成立参赛队伍,并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体与指导作用。以高职旅游专业综合技能大赛为例,高职院校可以在研学基地开展集研学旅行项目、研学课程和研学旅行视频的策划、设计与拍摄于一体的学科竞赛,高职院校要根据具体的比赛要求,组织参与研学旅行课程的学生成立相应的参赛团队,并确定各团队所需完成的各项任务。按如下三个阶段开展参赛作品创作活动。
在第一环节,学校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用自主调研等方式,获取自身所需的资料信息,在创作完成后,提交初稿。开展暑假景区调研活动,让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完成旅游资源、各景点和各研学主题的评价、拍摄和制定任务,可以是绿色自然主题,也可以是红色文化主题,基于学生实情确定其研学项目,让他们结合主题内容和风格的特点,完成研学课程、研学视频和团队初稿的制定、拍摄与提交工作。在第二环节,师生共同前往案例地,学生要在教师指引下开展、分析实地调研和二次调研,经过反复修改、不断完善和补充等操作,完成团队作品的二次创作。在第三环节,由教师指导各团队精雕细琢、不断完善作品。学生要在自主学习、自主调研和自主创作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指导对作品进行反复地创作和打磨,最后提交最终的参赛作品。学生在这一期间,可以通过自主调研、学习和探究等活动,形成深刻的感悟,特别是自己策划或创作的作品获奖或被相关企业录用后,学生可以获得强烈的成就感,这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更加热爱自身的专业,且对其未来的学习和深造意义重大。
(四) 基于评价优势,开发研学课程评价
高职院校在建设研学旅行课程的过程中,要基于动态性和创造性原则,从实践活动和实施过程入手,将其贯彻到整个研学旅行教育活动中。在评价研学旅行实施成效和学生的学习成效时,高职院校不仅要实施过程性评价,还要采用终结性评价法。无论采用哪种评价方式,都是研学旅行评价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二次认知、深化和开发研学旅行课程的体现。为此,在评价研学旅行课程实施效果时,高职院校必须全方位地反思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过程[2]。在全方位反思的基础上,明确课程评价和课程开发的依据与内涵,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高职院校要反思课程目标与内容,判断课程是否具有清晰的背景和主题引领作用,课程教学和“立德树人”是否具有明确、可行、有推广意义的目标,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与师生、社会的需求是否相符,其中是否包含了学生专业学科教学内容等等。另外,要反思整个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效果,要求高职院校从师生、学校和社会领域思考研学旅行课程带来的影响和变化。例如,学生核心素养、学校教育工作的培养与改进状况,研学旅行教育在教师、家长和社会领域的认知和认可度有无变化等。当然,在反思研学旅行课程实施效果时,需要思考的内容还有很多,如课程目标的设定是否合理,课程评价方式是否科学,评价结果有无利用价值,是否投入了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是否需要优化课程实施方案等等[3]。
三、结语
总的来说,高职院校在建设研学旅行课程的过程中,要正视存在于研学旅行课中的问题,如缺乏完善的研学旅行体系设计和研学旅行专业课程、研学导师储备不足、学校没有充分联系研学基地、课程评价体系不足等,在严格遵守“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目标的基础上,筛选优质研学资源,拓展研学教学资源、基于核心素养目标,制定研学课程目标、基于竞赛优势,开展学科竞赛、基于评价优势,开发研学课程评价,从而为研学旅行活动在高职院校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付丽娜,刘海英. 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以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方向为例[J]. 旅游纵览,2022(18).
[2] 崔勇前,崔润宇. 红色研学旅行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井冈山红色研学旅行活动”为例[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1(22).
[3] 周亚亚. 追随红色足迹开启红色研学之旅——基于“十六户红色研学之旅”的实践与思考[J].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 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