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 展露真情

  冯齐林

  (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临江中学)

  多数研究文章谈论作文教学都是谈写作方法,学生写作文也重方法。其实好的文章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首先取决于作者对生活的积累、认识,取决于“一吐为快”的那份创作激情。尤其许多初中学生在作文中遭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儿童时幼稚的记忆中无法提取有价值的作文素材,搜肠刮肚写出的一点文章与课本中的文章一比,自感有很大的差异,自惭形秽之余便产生了一种畏难情绪,写作的兴趣淡化了。于是一到作文课,一声叹息之后就是应付,很难写出文质兼美的佳作。因此,写好作文,对初中学生来说,首先不是靠写作的方法技巧,而应该是对生活的认识、积累、感悟、评价。

  基于上述认识,我认为初中作文教学应从“走进生活,展露真情”的角度切入,下大力气培养学生观察积累生活的能力,为今后作文、做人奠定初步的基础。如何“走进生活,展露真情”呢?我想谈点自己的想法。

一、  要善于引导学生写作时表达一份真情   古人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看看我们学过的文章,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写人叙事也好,绘景也罢,无不蕴含着感人肺腑、引人共鸣的真情。比如,朱自清的《背影》抒发了父爱子、子爱父的人间真情;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现了对自由快乐生活的热爱和对私塾生活的厌恶之情;……由此,我们指导学生写作文之前,不妨先让学生想一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感情?是对某个事物的喜爱还是厌恶?是对某个人的热爱、感激、思念还是憎恨?是快乐还是忧伤?是欣喜还是愤怒?是赞美还是蔑视?——当你确定要表达某种感情时,就能写出自己心中想说的话了。

  作文贵在写真话抒真情,但切不可为文造情,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情是万万使不得的。其实生活处处有真情,根本不用去造。如看到母亲给你做了可口的饭菜,自己却吃咸菜会心头发热,这就是真情;又如因为做错了事,伤害了别人而懊悔不已、痛心疾首,这也是真情……就看你如何去发现、去捕捉人间真情了。

二、  要善于引导学生写作时实话实说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叶老多年前的话对我们当前的作文教学仍然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写真话、抒真情。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归有光的

  《项脊轩志》等文章都是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中情感类文章。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作家都是平实地写生活中的琐事,实话实说,那朴实本分的情感使读者流下或激动或心酸的泪水。事实告诉我们,写作文有了真正发自内心的“从肺腑中流出”的真情实感,就能做到写山能情满于山,写海能意溢于海,甚至让好文章富于永久的生命力。而现实中许多同学作文所发的那些虚情常常让人哭笑不得。其原因,一是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写真话抒真情的力度不够,二是学生没有真正走进朴实无华的生活,学生没有学会怎么去感受生活。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经常向学生强调,生活才是活生生的语文,要过写作关,就要学会阅读生活,实话实说。

  三、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人和事,拓宽阅读生活的视野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可论,学生就会有话可说,有真情可抒,师长、亲朋、同学,桩桩可叙。比如,经常与亲人交流,尽可能多地浏览报刊,多留意街头四季的变化,学会倾听来自自然的声音,听听音乐,参观艺术展览等,凡是健康向上的东西都要学会用心去贴近。从这种观察中获取活生生的写作材料,引起学生无限的联想。有时候老师可以选择一些精美的时文抄给学生,也可以把自己偶尔的思考拿出来让学生品评。作文只要善于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体会生活,尽可能多地开拓学生的生活视野,那就会达到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最高境界。

  另外,不要引导学生一味地去模仿,写作时一定要写生活中使自己感动的东西。写作要创新是对的,创造本身就应是一种全新的过程。然而,时下一些学生的作文却充满着模仿的痕迹,其原因是各种优秀作文汇编充斥市场,不少同学也对读这些习作乐此不疲。到了写作时,脑子里浮现的都是一篇篇范文佳作,写出来的则往往是七拼八凑的东西,或生拉硬扯,或无病呻吟,没有自己的血肉。这样的作文,总给人“似曾相识”之感。2007年高考作文,湖北一考生的《母语》是一篇满分作文。能获得满分,不是靠巧妙的构思,精美的语言,也不是靠曲折的故事、生动的场景,而是靠作者那支无矫情、不造作的笔,靠那份真真切切的话语抒发的那份真情。因此,千万不要凑技巧这个热闹,认认真真地阅读,老老实实地写作,本本分分地感动,那才是作文的正途。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走进生活、把握生活呢?一是让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孕育真情。真情只能从生活中来,离开了生活就无所谓真情,所以要想获得真情,根本的经验就是实感生活。“真情”只能从“实感”中产生,无生活实感,就不可能有真情。作文与生活的关系也一样,作文离不开生活,没有生活,也就没有写作。

  作者简介:

  冯齐林,男,毕业于湖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会员,湖北省优秀语文教师,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