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建与业务融合的逻辑关系、衡量标准与实现路径

  文/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范瑞泉

  中山大学组织部 高 杨

  党建与业务深度融是《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的高校党建必须遵从的重要原则。“党建引领”和“党建与业务融合”成为高校基层党建遵从的重要原则,也是高校基层党建中的“热词”。然而在具体实践中,许多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对党建与业务为什么要融合、怎么融合以及如何判别衡量党建与业务是否融合不甚理解,从而使一些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推动此项工作中出现“马甲化”“概念化”的党建与业务融合情况,使党建与业务融合变得有名无实,异化了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本源。

  党建与业务融合内涵的核心关键是“融合”和“增效”。一方面是要将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等融入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业务之中,实现党建与业务的融合;另一方面是通过融合实现党建与业务“1 +1>2”的“增效”效应,而非流于形式。

  一、党建与业务的逻辑关系

  “坚持高校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深度融合,为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完成党和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提供思想保证、政治保证、组织保证”,是《条例》的要求。

  1. 党建与业务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关系

  党建与业务之间是紧密联系的,相互贯通的,相互作用的。一方面,党建工作为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工作提供思想保证、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另一方面,高校立德树人的业务工作则是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同时也是体现党建工作作用、促进党建工作不断提升效能、活力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党建与业务融合,在思想上必须对党建与业务融合有深刻认识、相互认同,有共同价值观;在操作上必须有抓手、有载体,实质、协同而增效地推进业务工作。

  2. 推进党建工作要结合业务工作来进行

  党建与业务之间不是割裂的,更不能“两张皮”。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必须结合高校具体工作来进行,从而确保党在高等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中始终走在前列、始终成为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一方面,党建与业务紧密联系、相互贯通、深度融合,可以避免党建工作流于形式,从而失去生命力;另一方面,业务工作紧紧依靠党组织,可以发挥党组织做好师生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动员师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优势和功能,为业务工作的顺利推进理顺关系、把好政治方向。

  3. 党建与业务融合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建

  党建与业务紧密联系,两者之间相互贯通、相互作用,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我们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统揽全局的决策者,党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党建在两者融合中的决定性作用。如果在推进高校的各项工作中党建不能发挥决定性作用,就可能会使高校的业务工作跑偏方向,高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就只能是空想。

  二、党建与业务融合的衡量标准

  1. 党建与业务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党建与业务融合是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重要措施,“党建引领”和“党建与业务融合”成了基层党建中的“热词”。在具体实践中,笔者了解并观察到有两种“有名无实”的情况,并在党员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马甲化”党建与业务融合的现象:一些基层党组织在策划、组织、宣传、总结党建与业务融合工作时,把党建与业务融合当成一个“大纸篓”,把行政工作硬生生地贴上党建的“标签”便美其名为“党建与业务融合”,单纯的业务工作成效摇身一变成为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成效。这种做法不仅异化了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内涵,也偏离了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初心和本质。

  党建有其自身的体系和范畴,党建与业务融合必须遵循这些基本逻辑。然而,在网络媒体等有关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报道中可以发现很多党建新名词,诸如“七彩融党建”“效能党建”“5G融媒党建”“盾构法党建”等。这些关于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新概念、新名词,有一些纯属于“标题党”为了吸引眼球而无实质性的内容,有一些甚至偏离了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基本逻辑。

  2. 党建与业务融合的衡量标准

  党建与业务融合不是简单地在业务工作前面加上一个“党建”标签,也不是开会时喊一喊“党建引领”“党建与业务融合”就行了,而是有内在的规律、规范的要求、完备的机制、丰富的内涵。检验高校基层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效果,不是看谁“材料整得好”“口号叫得响”“概念造得新”,核心是看党组织是否为业务工作提供了政治引领作用、组织保证作用、服务保障作用,看党员是否在业务工作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看党建是否最终促进了业务工作高质量完成并实现“1 + 1>2”的“增效”效应。

  标准一:党组织在业务工作中是否发挥了政治引领作用。党组织对业务的政治引领,核心就是要确保业务的政治方向正确,避免走偏。所以,衡量党建与业务融合最核心标准就是看党组织在业务工作中是否发挥了政治引领作用,通过思想建设等途径确保业务工作的政治方向正确。

  标准二:党组织在业务工作中是否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党组织对业务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为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衡量党建与业务融合第二个标准就是看工作的发起者是否为党组织,以及党组织在业务工作中是否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通过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全面从严治党、协调各方等确保在业务工作中的核心领导作用。

  标准三:党组织在业务工作中是否发挥了服务保障的作用。党组织对业务的服务保障作用,核心是要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因此,衡量党建与业务融合第三个标准就是看党组织在业务工作中是否发挥了服务保障作用,通过深入师生,了解师生需求,扎实做好师生工作,把广大师生紧紧凝聚到党组织周围,为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扫清杂音和不利因素。

  标准四:党员在业务工作中是否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在业务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主要体现在应对业务中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中成为业务工作的主心骨。因此,衡量党建与业务融合第四个标准就是看党组织在业务工作中是否发挥了服务保障作用,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手段对党员进行教育和监督,使党员成为业务工作中的主心骨,进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标准五:党建是否最终促进了业务工作高质量完成,并实现“1 + 1>2”的“增效”效应。《条例》规定“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开展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根本标准”。另外,党建与业务融合,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不能是相互消耗,而应该是相互促进。因此,衡量党建与业务融合第五个标准就是看党建是否最终促进了业务工作的高质量完成,并实现“1 + 1>2”的“增效”效应。

  三、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实现路径

  高校基层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实现路径,可以围绕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党的建设内容进行,具体操作上,既可以整体上将一个单位党的建设与单位的业务工作全面融合,也可以结合实际工作选择其中一项或者多项组合进行融合,进而推动某一方面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1. 认真落实双带头人制,实现党的政治建设与业务的融合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目的是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实行双带头人制,让学科带头人担任党支部书记,有利于从源头上把党的政治建设要求融入具体业务谋划和落实的全过程之中,从而实现党的政治建设与业务的融合。

  2. 用心设计理论学习,实现党的思想建设与业务的融合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先有思想后有行动。思想正确,行动才会正确;思想积极,行动才会积极。因此,要科学设计好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理论学习,利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三会一课”等载体,把业务理论学习融入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体,把业务宣传融入党建宣传,把学院文化与党建文化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党的思想建设与业务的融合。

  3. 科学设置党支部,实现党的组织建设与业务的融合

  党的力量来源于组织。这个力量一方面表现在党组织对党员的组织力上,另一方面表现在党组织对员工的发动力、号召力。科学设置党支部,把党支部设置在学科专业上,同时依托教学组织、科研团队、功能群组等设置创新型党支部。通过“党支部—党小组—师生员工”“党支部—党员—师生员工”“党团班一体化”等,确保党的组织工作深度嵌入学院中心工作,并服务保障到实处,从而实现党的组织建设与业务的融合。

  4. 敢于亮出党员身份,实现党的作风建设与业务的融合

  党的作风建设是业务工作的重要保障和生机之源。建立起党内监督、业务监督和师生民主监督一体化的纪律监督体系,确保党的作风优良。策划设立“党建+ 学科发展”“党建+ 人才培养”“党建+ 精细化管理”“党建+ 文化建设”“党建+ 社会服务”等有效的平台载体,通过建立党员先锋队、党员示范岗等形式,发挥党员骨干先锋模范作用,亮出党员身份,带动师生员工攻坚业务中的痛点、难点、堵点,从而实现党的作风建设与业务的融合。

  5. 及时做好制度建设,实现党的制度建设与业务的融合

  要及时做好党建与业务融合方面的制度建设,使党建与业务融合从工作理念转变成刚性要求,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另外,要将党的制度建设与单位的业务建设、改革发展等一系列改革发展政策、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党建制度、业务制度同步设计、同步制定、同步实施,使党建制度反映业务发展需求,业务制度体现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要求,确保党建与业务相互促进、相互提升,从而实现党的制度建设与业务的融合。

  注:本文系党建研究课题“高校基层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政治逻辑、衡量标准与实现路径研究”阶段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黄博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