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实践路径研究——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文/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周爱民

  在新时代背景下,将“三全育人”理念与新时期高校资助育人有机结合,是高职院校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实践路径,更是学校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开展资助育人工作,形成工作合力,不断增强资助育人工作实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问题

  1.需完善资助育人制度体系与反馈机制

  (1)资助制度

  目前,学校所运行的资助制度如奖励条件、金额和操作流程,各类常态化和应急资助保障机制,上级部门颁布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制度和执行程序等需更新落实,尤其是在精准资助信息化建设和新时期资助育人要求等方面,要从顶层设计上加以保证,从制度上加以引导与激励,才能进一步提升资助育人的成效。

  (2)资助育人跟踪反馈机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切实通过在校资助减轻了经济压力,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消费观和金钱观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对奖助学金使用作长期规划;学校应建立受资助学生的个人完整成长档案,并全过程跟踪,尤其是学生毕业离校后的跟踪有助于资助育人的全过程评价,从而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机制。

  2.需加强受资助学生思想教育

  (1)加强受资助学生立智、立志和立勤等思想教育

  部分受资助学生主体意识薄弱,学校应引导学生树立目标,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变生活现状;部分受资助学生因家庭成长环境的客观差异,步入大学后,在综合素质、见识水平和环境适应等方面存在差距,造成自信心和自我评价较低,学校应关注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

  (2)加强受资助学生的诚信和感恩教育

  学校应引导学生积极偿还国家助学贷款,通过参加校园和社会服务活动回馈社会,树立感恩和奉献社会的意识。

  3.需优化资助育人队伍和理念引导建设

  (1)资助工作队伍建设

  当前,高职院校资助工作多以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为主导,二级学院负责资助工作的辅导员及相关学生干部为主体,资助育人工作基本以学生工作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统筹为主,二级学院被动参与,辅导员对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不全面;资助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复杂工程,而当前资助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对资助政策和制度把握有待增强,在资助育人理念的探索和实践上缺乏主观能动性,虽然在基础性和专业性等方面基本满足工作需求,但资助育人队伍建设不够系统,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相对薄弱。

  (2)树立“发展型”资助育人理念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压力减轻后,其自我认知逐步觉醒,开始关注自我发展,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物质支持,而渴望具有更全面的综合素养和更广阔的进步空间;当前学校以“保障型”资助为主,“发展型”资助育人还处于探索阶段,资助育人的品牌尚未建立,经济资助和精神资助不均衡,学校、家庭、社会未形成合力,与新时期资助育人要求还存在差距,在“发展型”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建设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4.需加强资助育人宣传影响力和氛围营造

  (1)资助育人宣传

  学校资助工作存在宣传形式较单一、覆盖面较窄、力度较小等情况,暂未形成集中的宣传态势,尤其宣传手段的创新性和多样性不足,亟须提升新媒体宣传的工作内容和质量;宣传工作还需进一步深入学生群体。良好的宣传工作可促进资助育人工作良性循环,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使学生真正树立起主人翁意识。

  (2)资助育人氛围

  当前,学校资助育人平台未得到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中资助育人模块尚有缺失,在受资助学生优秀事迹挖掘方面有待深入,在榜样树立和打造方面,尤其是励志成才典型的表彰和宣传力度不足,导致教师和学生参与度不够,校园整体资助育人氛围的营造需进一步加强。

  二、“三全育人”理念下资助育人实践路径探索1.构建全员参与的资助育人工作协同模式

  (1)落实资助育人主体责任

  学校应打造全员参与、步调统一、多管齐下的资助育人工作协同模式;完善资助制度修订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学生工作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学院-班级”四级资助管理体系,确保各级主体落实学生资助工作责任,保证资助育人工作每一环节责任都能落实到岗、精确到人,进一步做好规范管理。

  (2)重视资助育人队伍建设

  高标准、严要求选配资助工作专兼职队伍,重视培养资助工作人员,定期开展集中培训,提升专业素养,将资助育人成效纳入工作考核,完善对表现突出人员的激励机制,不断对队伍提质增效、优化升级,努力锻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生资助工作队伍。

  (3)汇聚资助育人多方力量

  在“大思政”背景下,学校所有人员都将是资助育人工作主体,应汇聚学校各单位力量,将资助育人理念整合到教学和学生管理服务各个环节中,并在学生个体层面发挥“朋辈帮扶”作用;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事业的关怀,引入企业和个人捐赠的奖助学金,除对学生进行经济资助外,聘用爱心人士作为导师为学生就业和发展提供专业性指导;及时向受资助学生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情况,更好地发挥“家校联动”在资助工作中的育人功能。

  2.打造全过程贯穿的资助育人工作机制

  (1)做好入学阶段资助宣传服务

  在线上与线下对录取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资助政策宣传,从录取通知书寄出到入学阶段,组织专门团队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一对一沟通,做到对学生困难和实际需求的全面了解。学生可先通过“绿色通道”入学,报到后再给予不同程度资助,突显学校人文关怀。

  (2)做好在校期间的资助育人工作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可通过“奖、助、贷、勤、补、免”六位一体的资助政策体系来获取资助;建设好学生资助信息系统,精准识别资助对象;给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实时更新和监控资助政策落实在学生身上的表现及成效。

  (3)做好学生毕业后资助育人跟踪

  利用学生资助信息系统对受资助的毕业学生及时联络跟踪,在其个人成长档案中及时补充评价数据,并可通过邀请校友回母校演讲等方式,带动学生向榜样看齐,助力“成才-回馈”机制发挥作用。

  3.搭建全方位资助育人工作体系

  (1)营造资助育人氛围

  重视励志学生的事迹挖掘和榜样打造,通过不同平台做好榜样故事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增强资助育人实效;利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和优秀学生表彰等重大契机,加强对资助典型的表彰和多方位宣传,强化仪式感和荣誉感,发挥先进典型的良好示范效应,形成学习榜样、争做榜样的良好校风;通过实施“十大自强之星”评选、“身边榜样”宣讲、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受资助学生能力素养提升训练营”等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资助育人氛围。

  (2)完善“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

  第一,加强受资助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受资助学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励志教育、诚信感恩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消费和金钱观教育等,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自强意识、诚信意识、感恩意识、服务意识、理性消费意识,激励学生增智和增志,培育新时代全面发展的好青年。

  第二,完善受资助学生的学业帮扶指导。成立受资助学生学业帮扶小组,通过教师和朋辈的辅导以及专题讲座等方式,对学生开展学业指导,帮扶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第三,建立受资助学生心理帮扶长效工作机制。配备一对一心理朋辈辅导员,关注其生活和学习问题,通过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消除其自卑或消极的负面情绪,提升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和工作生活适应能力,有效预防与消除心理问题。

  第四,建立受资助学生就业帮扶体系。配备校内外双导师,提供求职跟踪服务,建立好“一生一册”就业档案,帮助学生科学制定就业计划,从而有效展开求职行动,在其工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及时沟通和协调,切实做好受资助学生的就业帮扶工作。

  三、结语

  资助育人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在“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型的时期,将“三全育人”理念与新时期资助育人要求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资助育人体系构建,推进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实践路径探索,有利于形成资助育人合力,不断增强资助育人工作实效,实现资助育人目标,有效促进学校学生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基金项目:该项目是清远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三全育人”理念下省职教城高校“资助育人”实践路径研究(QYSK2022153)和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校级科研项目“新时代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构建——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KYYB2021036)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陈春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