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王师开东:与一束光相遇

  陈治勇

  “最近有三个朋友带给我浓浓的善意,使得赵雷的《成都》涌上心头。让我掉下眼泪的,不止昨夜的酒,还有朋友给我们的爱。

  先是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学校的陈治勇。我与治勇相识已经很多年了,时间跨度可能要追溯到我刚来苏州不久。……”

  读着开东老师写我的文字,与他相连的那些记忆在慵懒的午后也渐渐苏醒。

  第一次认识王开东老师,是在2006 年的临海习友书屋。

  那是一家开在临海崇和门广场附近的书店,位置不错。习友书屋一般都是卖文学作品的。我和朋友于店中闲逛着,偶然抬头一瞥,我看到柱子的推销架上摆着一本《非常语文课堂》,放眼整个书店,没有第二本与教学相关的书,不免惊奇得很,一连串的问题如潮涌起:一个文学书店怎么卖起教学辅导用书来了?一本关于语文课堂的书竟然放在文学书店的推销架上,莫不是与文学有着什么关联?这难道是一本关于语文课堂的文学作品?“非常语文课堂”与一般语文课堂有何区别?又如何“非常”呢?

  我便迅速拿下,打开扉页。封面内侧是开东老师的一张照片,还有他的相关介绍。彼时的开东老师,年轻,戴着眼镜,穿着红色的上衣,笑得绚烂至极,透过纸张,我似乎可以闻其爽朗的声音。那时的他,是可以用“清瘦”来形容的。随手翻阅,震撼与惊叹油然而生。我第一次发现语文课堂竟然是可以这样的!

  我的印象里,语文老师的课是无痕无波的。回想我上学时候的语文课,似乎很难想起有哪一节语文课还在我记忆深处的河流流淌着。我只知道我初一时的语文课,语文老师从来是不讲课的,细数记忆,我都疑惑那漫长的一年,语文的时光是如何流过的。初一仅有的收获就是有一天语文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四大名著的书名、作者还有朝代让我们记背。初二换了语文老师,他手上总捧着一本岳麓出版社的《红楼梦》,“如果语文课上每人有一本《红楼梦》,那会怎样?”他意味深长地说着。我记得:那个版本的《红楼梦》,封面格外漂亮,它也成了我梦寐以求的《红楼梦》版本,其他版本与之相比,简直不足一提。这是我初二语文的最大收获,它让我对一本书念念不忘。我的书架里虽已珍藏了那个版本,但年深日久,书页已经有了岁月的痕迹,抚之再三,竟舍不得翻阅了。所以依然不时在微信群里呼吁岳麓书社重印那个版本。但是,我尚未见识过美丽的语文课堂的模样,甚至未曾思考过它应该是何等模样。

  直到站在习友书屋,站在《非常语文课堂》前。

  我至今依然记得《非常语文课堂》的开篇是泰格特的小说《窗》的教学实录与评点。在课堂中开东老师质疑起了教参,并且与学生一起修改了教参的答案。“天哪,原来语文课堂可以如此!”我在心中呐喊着。这一教学细节在我心中播下了教学“不唯教参”的信念的种子,也为我多年后写下《将教参请下神坛》一文埋下了伏笔。时隔多年,我依然隐约记得,开东老师在那节课的尾声说起了窗外的斜阳,他随眼一望,信手拈来,将诗意与哲理融入了课堂。

  我记得读这本书的初感——我似乎在读着一本小说:课堂的内容是那么新颖,教学的语言是那么诗意,教师的学识是那么渊博,师生的碰撞是那么热烈。它让我思考今后的教学生涯里我应该如何选择教学的内容,它警示我应该注重自己教学语言的诗意,它告诫我身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多读书,它启发我如何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变得滚烫与热辣。

  这是一本被我翻烂了的语文教学著作。直到10 年以后的2018 年,我再次购得漓江出版社重版的《非常语文课堂》,再次沉浸于书中的《斜风细雨不须归》,读完,斜阳正浓,将窗外的银杏叶披上了淡淡的光影。金色的叶子,如一颗一颗金子般的心映照着斜阳,在风中肆意飘逸,迷醉了黄昏的眼睛。我把十年之前的它藏在了书柜的深处。亲爱的,你该是我挚爱的古董级宝书了。

  2007 年,我到丽水松阳参加教师招聘。面试的篇目是高尔基的《海燕》。在设计的导入环节,我将之与郑振铎的《海燕》进行了比较。我还没讲完呢,时间就到了。或许是教学设计的新颖,或许是语言表达的真诚,或许是教学内容的饱满,最终我以总分第二的成绩入职。我依然记得在那个电脑尚未普及的岁月,我在电脑房查阅到考试结果后的欣喜若狂。那一刻的我不亚于吴敬梓笔下的范进中举。我在面试时敢于如此破天荒的大胆与冒险,想必其中就有着开东老师《非常语文课堂》的影响,不拘泥,不固执,眼界多大,语文就有多大。那种子早已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潜滋暗长。

  大概在丽水教学两年后,漓江出版社出版了开东老师的《深度语文》,我是迫不及待购买的。那本书,内容精彩,然书页则与我印象中的胶纸有些距离,在开东老师的博客上留言,竟然收到他的电话,我欣喜若狂,不知所措,只是“嗯嗯”地回应着。

  那次通话,开东老师大致说了三层意思。第一,应该不是纸张的问题,可能是路上损毁了,可以调换。第二,重要的不是什么纸张印制的,内容比形式更重要。第三,他看到了我的努力和执着,相信我一定会成为最好的老师,但任何时候,一定要爱惜自己的羽毛。

  那段时间,我对王老师的痴迷继续延伸扩展,从痴迷他的书到痴迷他的博客。我会每天读他的书,每天浏览他的博客。我甚至跑到电脑店里上网,专门为看他是否给我回言,甚至还会写信到他的学校。现在想来,这种行为几近疯狂。大概和现在的追星族无异吧。

  在去温州教学的时候,我曾想过辞职,那时王师又一次叮嘱我:“治勇,要学会珍惜自己的羽毛。”

  于是,我的羽毛不曾零落。在我的教学著作《语文的本色》出版之际,我曾请他给我的书写几句封面荐语。他在微信那头立马答应,像风一样神速。过了一天,就为我写下了一段大胆而鼓励满满的语言:

  “治勇教语文,有三大特点。一是细,文本剖析,细入骨髓。二是通,就是王国维说的不隔,所有的细都能连成一体,打成一片。三是融,打成一片还不够,治勇又能融通,所有一切水到渠成,风行水上,糅合为一个整体,成为语文生命共同体。治勇教学是一扇窗,从生活中来,向生命里去,最终促进人真正的生命成长!”

  我读之再三,终涕泪难禁。去年,我坐在地铁上,手机里显示王老师的来电。我惊喜地问好。他说我可以去苏州某中学教书。听闻喜讯,我在地铁里,呆若木鸡。这简直太震撼了。怯怯地回了一句:“王老师,我还是中级。估计不行吧?”他有点遗憾,说对方学校要求高级职称,他再去问问。遗憾的是最后囿于职称,苏州之行还是未能成行。

  但这又有什么呢?能被心中的“男神”想起并认可,就足以慰藉平生了。

  我的书架上有很多本王师的著作,它们的名字都是如此独树一帜:《非常语文课堂》《我行我素教语文》《最好的老师不教书》《教育:非常痛,非常爱》《深度语文》《高考不怕写作文》……它们的背后,有着一个教师的情怀与追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与王师素未谋面。但因为网络,似乎一切都近在咫尺了。

  从遥远的2006 到而今的2024,因为有了《非常语文课堂》有了王开东老师的引路,这或长或短的16 年,是与语文真正相遇的日子,也成为我造梦的宝贵时光。如果心中有光,那就去追逐吧。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学校)

  责任编辑 李 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