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价值、逻辑与推进策略

  文/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林广燕

  乡村振兴战略事关我国三农发展大计,事关亿万农民的幸福生活,而建设集知识、技能、创新于一体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尤为关键。在此要求下,需要发挥职业教育独有的优势与作用,使其成为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有效手段,进而培育出一批又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综合型人才,同时培育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进而为乡村经济、文化、产业、生态等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基于此,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价值、逻辑与推进策略有着重要意义。

  一、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价值(一)职业教育助力人才成长

  职业教育是助力乡村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首先,职业教育有助于提升乡村人才技能水平。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因此能够系统化地培育出掌握不同技能的乡村人才,使其具有扎实的技术知识与较强的技能水平。与此同时,随着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经济、文化等建设均需要有大量技术型人才支持,为此职业教育不仅可以培育出高技能的乡村人才,还可促使其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让其能够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闫瑞,2020)。其次,职业教育有助于促进乡村地区经济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结构实现转型与升级,为保证高质量发展态势,需要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其中人才资源为重中之重,而职业教育能够结合乡村振兴要求,为乡村地区输送更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进而可加快推进乡村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建设且不断拓宽产业链,从而不断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最后,职业教育有助于乡村人才获得更多就业机会。目前,乡村地区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趋势日益突出,而大量乡村劳动力涌入城镇,岗位竞争将愈发严峻,甚至大部分乡村劳动力无法在与城市地区劳动力竞争中取胜,而职业教育能够提升乡村劳动力的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进而促进乡村人才成长,使其拥有更多的竞争机会与较高的竞争实力(曲丽秋,2020)。

  (二)职业教育助力创新创业

  职业教育对乡村人才的创新创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职业教育有助于培养乡村人才掌握实用技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需要与社会发展中的人才需求相契合,因此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上更适应市场需求,为此乡村人才接受职业教育后能够掌握实用性的知识与技能,进而让其综合能力可以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求,从而帮助其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其次,职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出更具创新意识的乡村人才。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需要创新发展,这就需要大量具有创新意识的乡村人才,而职业教育可以为学生开展系统化的“三创教育”,让学生既能够树立创新意识又能掌握创业知识,因此学生还可以在实践中积累创新经验,这就促使职业教育能够为乡村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郭金梅,2023)。

  二、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定位(一)为乡村经济注入活力,是产业繁荣的推动者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而职业教育能够以此为着眼点培育出一批又一批掌握先进农业知识与技术的人才资源,进而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乡村人才支持。职业教育需要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着眼点,合理设置相关专业,进而使培养出来的高技能人才满足区域产业发展需要,进而助推区域产业创新发展。延伸乡村产业链条,积极促进劳务、交通、餐饮、服务、旅游等第三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乡村劳动力在注重第一产业的同时,将部分注意力转移至第三产业,以此进一步繁荣乡村产业,而职业教育能够培育新型全职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而为乡村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二)传承乡村民俗文化,成为乡村文明的传承者

  职业教育通过在乡村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向群众普及先进的知识与思想,发挥自身社会教育职能,以此为乡村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此外,在立德树人理念下,职业教育重视德育资源的采集与应用,而乡村文化作为重要的德育资源,被广泛地应用于职业教育中,促使学生能够受到优秀文化熏陶,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健全人格,最终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三)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成为治理有效的创新者

  农民作为乡村治理的主体,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乡村治理的有效性,因此要想切实提升乡村治理水平,需要强化农民的乡村治理意识与能力。在此要求下,职业教育能够通过讲座、培训等方式帮助农民掌握一系列与乡村治理相关的理论知识、国家政策等,进而辅助农民更加高效地开展乡村治理。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职业教育通过培养乡村生活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可以在乡村发挥榜样引领作用,进而重塑农民的思想观念。此外,当前,农村地区居民的总体法律意识较为薄弱,农民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遵法、守法与用法。针对此,职业教育可以派遣教师下乡,积极开展普法工作,以此提升农民的法治观念。

  三、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逻辑(一)需求逻辑

  乡村振兴需要什么人才,职业教育就应该培养何种人才。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等文件可知新时代乡村振兴要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等为主要导向,基于此,现阶段职业教育在助力乡村人才振兴方面作用的发挥,需要确定培养以下五类乡村人才(张驰,2023)。

  一是,乡村科技人才。农业是第一产业,也是乡村振兴的主要着眼点,因此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为重中之重,在此要求下,职业教育需要注重培养乡村科技人才,以此在先进技术支持下达到增产增收等目的。

  二是,乡村管理人才。目前部分乡村仍旧沿用传统且滞后的管理理念与模式,导致乡村发展缺失活力与动力,尤其是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背景下,滞后的管理现状将直接影响乡村振兴进程,为此职业教育需要培育具有先进理念与知识的乡村管理人才,让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等成为主要的乡村管理人员,进而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管理工作注入新的生命力。

  三是,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振兴进程中,乡村对教育、医疗等需求日益增加,为实现美丽乡村、幸福乡村等建设要求,职业教育应积极培养教师、医生、律师等公共服务人才。

  四是,乡村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主要以现代农场经营人才、机械化耕作技术人才等为主。

  (二)教育逻辑

  乡村振兴需要什么人才是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需求逻辑,同时也是其教育逻辑,可以说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需求和教育逻辑相辅相成,二者共同作用能够培育出高素质、高技能的综合型乡村人才。在教育逻辑方面,职业教育需要注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培育乡村人才。

  一是,有乡村情怀的人才。乡村人才要服务于乡村振兴,将乡村振兴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就需要其有着浓厚的乡村情怀,进而在遇到相关问题时不会被打败。为此,职业教育需要在专业教学的同时,侧重学生“爱家乡与爱乡村”意识培养。

  二是,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均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乡村人才提供支持,为此职业教育要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完善“三创教育”体系,从而培育出具有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创新精神的乡村振兴人才。

  三是,能吃苦耐劳的人才。乡村环境与生活与城市有着一定差距,尤其是经济与文化发展水平较为落地的乡村,上述问题更为突出,这对于乡村人才而言,是巨大的挑战。职业教育需要面对乡村环境相对艰苦这一现状,着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使其具有强烈的乡村建设热情。

  (三)双重逻辑

  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双重逻辑是强调将需求逻辑与教育逻辑进行叠加,进而形成新的人才发展逻辑,以此规避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中出现的仅重视“市场”人才导向这一问题。在双重逻辑指引下,职业教育培育出来的乡村振兴人才更具全面性且具有较高的专业与道德素质,进而能够保障乡村振兴人才“留得住”同时又能够“有作为”。而要想实现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双重逻辑,需要将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相融合,让学生同时实现专业能力与思想品质提升,同时还要将人才培养方向与乡村建设方向相结合,以此保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准确性(郭广军等,2023)。

  四、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推进策略(一)强化新农科建设,注重涉农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加强新农科建设,解决乡村振兴人才供给难题。乡村振兴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支持,目前这一人才需求缺口仍旧存在,因此,职业教育需要强化新农科建设,新设农业物联网技术、智慧农业、生物技术等农科类专业,以此为“新农人”培育奠定良好基础。此外,职业教育还应继续发挥学历教育作用,加大涉农专业招生力度,进而为乡村振兴输送掌握现代农业科学知识与技术的综合型人才。

  二是,积极推动涉农骨干高职院校层次“高移”以及中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衔接”。一方面,引导涉农专业办学质量理想的高职院校开展本科层次涉农专业教育,同时将其中表现更为优异的职业院校升格为本科职业院校。另一方面,要建设具有吸引力的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及要组建懂农业、爱乡村、善经营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基于此,需要做好中高职院校衔接,让种植院校涉农专业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在高职院校继续深造。

  (二)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调整

  一是,将专业与乡村产业发展相对接。职业教育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中需要以区域产业发展为切入点,以此既能够为当地乡村振兴输送更多实用型人才,又能够推动支柱型产业建设。基于此,现阶段职业教育在助力乡村人才振兴方面需要坚持依托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来调整专业结构,即新设或淘汰相关专业。

  二是,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在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助推乡村人才振兴中,培育实用性人才为重要导向,这就需要职业教育相关专业的课程内容不可脱离乡村文化、经济、产业等建设需求。为此,职业教育需要对乡村振兴具体需要的人才类型进行把握,在此基础上优化课程内容设置,保证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相契合。

  三是,立足农民需求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职业教育能够通过学历教育培养大量年轻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能够面向农民开展再教育,进而培育大量新型职业农民,构建“新农人”群体。可见,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职业教育的主要对象,为此结合农民的具体需求,需要在教学方式选择上多以外出观摩、基地培训、车间指导、田间实践等为主。

  (三)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提升社会认可度

  一是,出台参与职业教育的倾斜政策。为激发农民参与职业教育的主动性,需要认识到影响农民参与职业教育的因素,其中农民居住地距离职业学校较远以及职业教育学费较高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针对此有关部门可通过班车来解决距离问题,同时通过减免或提供助学金等政策来减轻农民参与职业教育的经济负担。

  二是,完善人才评价方式。学历是对人才进行评价的主要方式,但这一评价方式不适用于乡村人才,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乡村人才评价方式,将为乡村建设、一心一意服务乡村的人员均视为乡村人才,通过尊重乡村人才的贡献来肯定其地位,进而不断扩大乡村人才队伍。

  (四)建立乡村居民终身教育体系

  一是,优化乡村居民教育政策法规。《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指出,要满足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学习需求,并且为保证此需求的实现要建立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在此要求下,各地区政府需要积极贯彻落实《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乡村居民终身教育体系,以此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创建良好条件。

  二是,加大政府对乡村居民教育的投入。乡村居民教育是常态化工作,因此需要有稳定的经费支持,同时为保证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需要引进充足的教育资源,这也需要有充足的经费支撑。针对此,当地政府需要充分认识到乡村人才对乡村振兴的意义与作用,进而提高对乡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从而根据财政收入合理增加乡村居民教育投入,促使职业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农民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尚不理想,需要让农民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明晰教育能够增加收入,以此让农民能够主动参与教育,进而不断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水平,让其成为时代“新农人”(张驰,2023)。

  (五)构建现代化信息体系

  首先,拓展信息获取渠道。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信息传播渠道得到进一步丰富,人们能够随时随地检索与获取相关信息内容。在此现状下,职业教育在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中需要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搭建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渠道,让职业农民等均能够及时获取到有用的信息内容。

  其次,提高农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农民的文化素质水平普遍较为薄弱,使其在信息技术掌握与应用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针对此,职业教育应注重培养农民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手段,同时培养农民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建设。在此要求下,职业教育可面向农民开展电子商务专业方面知识的培训,让农民能够掌握线上营销知识与技能。

  最后,构建网络服务平台。职业教育应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此来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让其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随时随地开展高效的学习。基于此,职业教育需要建设线上教学平台,将有关农村发展、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等方面的知识上传至平台上,进而让农民可以实现自主学习(陈柏林、周虹,2022)。

  综上所述,开展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价值、逻辑与推进策略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研究可知,职业教育能够为乡村经济注入活力,是产业繁荣的推动者、能够传承乡村民俗文化,是乡村文明的传承者、能够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是保证乡村治理有效的推动者,因此要通过强化新农科建设,注重涉农人才培养体系、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调整、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提升社会认可度、建立乡村居民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现代化信息体系等措施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有效性。

  [基金项目:2023年度惠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惠州市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困境及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HZ2023GJ048)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何丽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