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让夜“黑”下来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张静 编辑高雪梅

  与萤火虫共舞,已成为深圳市民独有的一份夏日浪漫。

  与萤火虫共舞,已成为深圳市民的一份夏日浪漫。近日,位于深圳大鹏新区南澳的西涌国际暗夜社区迎来了萤火虫观赏季。日落后,漫步在西涌的河边绿道,就能偶遇这些闪着绿光的小精灵,与天上的星光呼应,形成独特的自然光影。

  “从2021年到2024年,西涌社区萤火虫出现的时间一直在变长。天文台监测数据表明,西涌地区的萤火虫活跃周期从2021年的36天,增加到2022年的52天、2023年的81天。今年3月我们就看见了萤火虫,比去年又早了一个多月。”深圳市天文台天文部部长梅林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萤火虫数量增多是西涌打造暗夜社区带来的直接效果,只有灯光暗下来,萤火虫才会在附近停留繁殖。”

  2021年,深圳市发布实施《深圳市城市照明专项规划(2021—2035)》,计划在国内设立暗夜保护区,并提出建设暗夜保护示范区大鹏星空公园。2023年3月,深圳西涌获得国际暗夜社区认证,成为我国首个国际暗夜社区,也是亚洲第二个暗夜社区。

  梅林认为,西涌国际暗夜社区的建设是城市治理的一个成功案例,在一线城市如何按照更科学更好的理念做城市照明规划和设计,西涌社区做了良好示范与探索。

  位置优越

  “国际暗夜社区”是国际暗夜天空协会(IDA)针对暗夜环境保护和推广设定的暗夜区域称号,目标是最大限度地保护社区居民健康与生活,保护动植物夜间栖息地,减少光污染,节约能源。

  深圳大鹏新区内的西涌社区,距离深圳市中心约60公里,驱车不到一个小时即可到达。大鹏新区是整个大湾区人口密度最少、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区域,除了自驾,市民还可乘坐轨道交通来到这里。

  2006年,深圳市天文台选址大鹏新区,考虑首要条件就是远离城市,光污染少。梅林介绍,近年来,大鹏新区秉承生态立区的理念,利用得天独厚的山海生态资源,找准了给市民提供修身养性后花园的定位,发展生态旅游。

  2021年,深圳天文台提出在周边创建西涌暗夜社区的设想,初衷是为了将天文台周边改造成适合天文观测的环境,满足天文台常规业务观测和科研需求。

  西涌社区位于深圳市东南端,占地面积约10.9平方公里,拥有深圳最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它三面环山、一面向海,山体对城市光污染起到了很好的遮挡效果,拥有良好的夜间生态环境以及美丽的星空。

  2021年4月,深圳市天文台的主管部门深圳市气象局,与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大鹏新区管委会一同启动了西涌暗夜社区创建工作。

  2021年以前,西涌的自然环境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当地民宿、餐饮及各种旅游设施等越来越多,导致夜晚的灯光越来越亮。工作人员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需要改造的照明点位进行摸底。

  工作人员在3个月内走访了西涌社区84家民宿、16家餐饮门店,完成了6636个点位的照明测量,梳理出8类问题,包括亮度过高、色温不一、广告招牌眩光严重、非全遮蔽灯具散光较多等。

  “需要改造的主要是道路两侧市政照明和指引牌照明。”梅林和同事们共同研究出了照明改造标准:户外灯光色温在3000开尔文以下,照射面积小于18平方米,照射角度小于60度,照射方向向下,避免朝向天空。

  与之配套的是机制上的保障。他们制定了《夜间光环境区域限值》标准,探索性提出夜间光环境区域的分类、限值和测量要求。同时,出台《西涌国际暗夜社区照明示范场所管理办法》,让灯光改造工作更加有序。此外,还通过地面和卫星协同监测天光背景,持续支撑光环境改善。

  据梅林介绍,目前已经改造了100多家民宿门口的招牌,进度推进了60%。大排档等餐饮招牌也改造了60%。

  形成共识

  深圳市市容景观事务中心副主任吴春海说,西涌获得国际暗夜社区的认证,对深圳深入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先行示范区建设意见,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西涌暗夜社区的照明整治,解决了过度照明的问题,有助于深圳市夜间生态修复,增强市民暗夜保护意识。

  西涌暗夜社区的照明改造工程推行得十分顺利,这得益于天文台十多年的深耕。“从村民到外来经营者,从社区到股份公司,再到南澳街道,都积极支持西涌暗夜社区的改造工作。”梅林说。

  2010年,深圳市天文台在西涌建成。十多年来,天文台一直不停地为大鹏南澳打造科技生态文旅IP,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

  “天文台建成后,西涌社区有了数字电视、市政自来水、天然气管道,移动网络覆盖面提升,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公共交通线路也开通了,天文台带动了服务行业就业。天文台一直免费向市民开放,组织学生开展游学,带动西涌当地火起来。本地村民看到了实际的好处,在改造时非常配合我们的工作。”梅林说。

  “暗夜”不仅保护了星空,还有动植物的夜间栖息地,西涌地区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2022年夏夜,西涌南门头的河道、天文台山上,出现了成群的萤火虫,宛若地上飞舞的星星,与星空遥相呼应,吸引了不少市民夜晚前来观赏,也为暗夜社区带来了直接收益,许多民宿、商户开始主动配合灯光改造,自发给左邻右舍做宣传。

  据梅林介绍,深圳市南澳西涌股份合作公司专门委派卫生环境引导员,夜晚在不同地区巡逻,提醒夜宿的游客保持环境整洁,给游客提供指引服务。集体有了收入后,社区内的村民、民宿从业者,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共同建立起维护暗夜星空自然资源的共识。

  暗夜经济

  星空观测和暗夜生态的引流效果显著,西涌以天文观测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催生了独特的“暗夜经济”。在西涌,有30多家民宿打出了天文、观星等主题,深受游客欢迎。近两年来,西涌先后落地6个天文文旅项目,提供了天文观测、科普、研学以及观星露营等“暗夜”体验项目,已服务超过20多万人次,营收超过1800万元。

  除了常规的科普活动,深圳市天文台还培训了不少志愿者,为研学机构、民宿营地提供人才支撑。利用深圳气象和天文融媒体矩阵,将天文爱好者、天文台拍摄地星空资源、萤火虫资源传播出去。

  在星空观测区域内,天文台还设置了观星点位标识,露营点附近也标出了望远镜校准基点、银河打卡地点位等标识。

  “这让大家有了深度探险的感觉。”梅林说,“依托深圳市气象局的民生实事,发挥气象与天文相结合的优势,天文台通过天文观测信号发布适合观星的晴天时间,在天文爱好者群、公众号等社交媒体端口传播出去,西涌社区的民宿和营地都会关注,这种预报直接帮他们提升了订房率。据我们统计,西涌社区一年中有90多天可以看到星星。”

  暗夜经济已成为深圳文旅产业的新风向。大鹏新区南澳办事处苏庆余说,建立西涌国际暗夜社区,保护暗夜生态环境,推动星空旅游,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完美结合,为南澳的生态旅游增添了新魅力。

  某民宿负责人高菲霞说,星空海景房一共有两间,平时入住要提前一周以上预订,周末入住需要提前一个月甚至更久。最火的时候,大概要提前两个月才能预订上。

  当前,西涌旅游资源由原有海滩扩展到山海、天文、暗夜萤火虫等全方位自然生态资源,旅游服务由原来的季节性旺季变成全年旺季,直接推动了当地的民宿、餐饮、就业等发展。

  据了解,深圳将依托西涌社区成功入选国际暗夜社区的契机,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星空银河圈”为主要目标,持续推进大鹏星空公园建设,整改优化西涌、东涌的照明,推动海上光污染源治理,布局星空体验区、望远镜观测区及旅游服务区,完善相关住宿配套设施,逐步将大鹏新区全域建设成星空公园,建立国际暗夜社区示范的深圳模式。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梁峥说,深圳市城市照明建设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重视对城市光环境的保护。西涌国际暗夜社区的认证,将提升深圳大鹏的国际影响力,面向世界展示中国实施暗夜保护、发展暗夜经济的探索和实践。

  2024年3月1日,全国首个暗夜社区相关地方标准《暗夜社区光环境规范》在深圳实施,其中许多内容来自西涌对暗夜社区的探索。

  梅林介绍,近期,深圳总结西涌暗夜社区创建的经验,进一步推动光污染立法工作向前迈进。2023年6月1日,深圳实施《夜间光环境区域限值》地方标准,同年10月印发了《深圳市光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23—2025年)》,为地方光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组织保障,让光污染监管工作有章可循。

  “如此重视城市光污染防治,这在中国城市中算首次。从此以后,针对市民反映的光污染问题,处理机制更加顺畅,治理效率有效提升,这也为暗夜社区创建和保护提供了坚实保障。”梅林说。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