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幸福城区有温度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闵行,幸福,城区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8-09 20:50
《瞭望东方周刊》特约撰稿方雨斌 编辑高雪梅
在建设创新开放、生态人文、宜居安居现代化主城区之路上,上海市闵行区贯彻“人民城市”理念,努力让幸福体现在城区的时时与处处。
民乃城之本,城因人而兴。一座城市,必须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到有高度更有温度,才能让人们愿意来、留得下。在建设创新开放、生态人文、宜居安居现代化主城区之路上,上海市闵行区贯彻“人民城市”理念,努力让幸福体现在城区的时时与处处。
室雅何须大
今年26岁的安徽小伙吴涛觉得,他在上海的生活、工作越来越顺心了。
6年前,吴涛从安徽宿州老家来到上海打工,从商场小保安做起,一路做到形象岗保安、领班、内场主管。然而,住房一直是吴涛的心病。他上一份工作是在浦东,和朋友合租了15平方米的一居室,每人每月房租1300元,上班还要倒两班地铁,一个月工资去掉吃、住、行等花销,积蓄不多。
转折发生在2023年10月,吴涛在闵行区马桥镇一个高档小区当上了物业主管。在公司安排下,吴涛和几位同事住进了位于马桥华润有巢的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
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是闵行区进一步加大公共服务类重点行业企业一线职工住房保障力度的积极探索。吴涛住的是每人每月500元的四人间,室友都是和他一样来全国各地的年轻人。房间里有独立的卫生间、灶台,有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还有书桌可供工作学习。在公共区域,有共享的厨房、餐厅、浴室、图书室、电话间、运动场等设施。“来上海后,这是我住得最好的地方。”吴涛说。
近年来,闵行全力打造租赁型住房保障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住房的多样化、多元化需求。截至2023年,全区已累计筹措保租房房源6.5万套,上市供应4.4万套。“十四五”期间,闵行将筹措7万套、供应6.2万套。其中,除了面向家庭的“一套房”和面向新市民、青年人的“一间房”产品外,闵行区着重关注公共服务行业和产业一线工作人员租房“远、贵、难”的痛点,定向推出“一张床”的保租房供应。
目前,“一张床”的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正在闵行全面推广。2024年,闵行区制定了专门方案,明确了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的建设标准。根据方案,“新家”建设以2—4人间、带有独立卫浴设施的宿舍为主,增配社区食堂、洗衣房、运动场地等服务设施和共享空间,同时要求全面纳入城市网格化管理和社区综合治理体系,为租住人群提供便利服务。
文化出圈
进入夏季,上海暴雨、高温持续交替,但闵行文化公园却人气不减。
6月21日,闵行文化公园在雨中迎来上海湖畔国际音乐节首演——迪士尼梦幻世界音乐会。以《梦幻世界序曲》开篇,《阿拉丁》《狮子王》《小美人鱼》《寻梦奇缘》等经典电影主题曲依次奏响,从海洋深处穿越至高耸入云的山峰,从热带雨林跨越到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现场音乐带领大家踏入一个充满梦幻的迪士尼童话世界,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太精彩了!不仅音乐好听,还见到了自己喜欢的音乐剧演员,不虚此行!”冒雨从浦东赶到闵行参加音乐节活动的李小姐,在现场用手机向朋友“直播”音乐节的火热盛况。
“上海湖畔国际音乐节”是闵行倾力打造的大型户外艺术演出品牌,旨在贯彻社会大美育理念,将高质量文化艺术送到市民身边。今年的上海湖畔国际音乐节·春夏音乐季,结合闵行城市文博特色,让市民可以白天参观闵行区博物馆、海派艺术馆、宝龙美术馆等文化场馆,夜晚则在湖畔草坪上聆听经典音乐,着力打造融合自然、文博、演艺三位一体的都市文旅体验。
闵行文化公园不仅是市民的休闲好去处,还因文化频频出圈成为一处“网红”。其标志性建筑蓝色城堡——“慧音蓝屋”,被用于关爱孤独症、抑郁症、认知障碍等群体,每周这里都会上演公益钢琴演奏会,让更多人在音乐中走近特殊群体、感受城市的温度。
6月25日,坐落于闵行文化公园西南角的闵行博物馆又联手河北博物院、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举办《大汉未央——汉代王室精品文物展》,128件套精品文物从河北来到上海与市民见面。
早上不到9点,闵行博物馆门外冒雨前来的观众就已排起长队。这是继“马王堆”和“海昏侯”特展后,闵行博物馆又一次推出的汉代主题展览。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横放在展厅中的“刘焉鎏金铜缕玉衣”,除了一整套“玉衣”外,还包括头枕的“玉枕”、口中所含的“玉蝉”,以及手握的“玉豚”。
这几年,闵行博物馆推出《汉·无极——长沙马王堆文物精品展》《漠北锋鸣——鄂尔多斯青铜器文物精品展》《万历那年——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等重量级特展,收获了一群忠实“粉丝”。姚女士特地从普陀坐了一个多小时地铁赶来看首展,还预约了讲座。她说:“虽然闵行博物馆是个区级博物馆,但做得很好,我很喜欢。”
近年来,闵行区聚焦“人文之城”建设,着力提升城市软实力,完善各类文化设施,推出精品展陈活动,引进顶尖艺术资源,挖掘城市历史文脉,让更多人了解闵行、爱上闵行。“文化软实力”成为闵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人文之城“施工图”正转化成市民幸福生活的“实景图”。
“莫德纳速度”背后
7月5日达成战略合作协议,10月20日拿到施工许可证,用时仅3个多月,这是2023年全球制药巨头美国莫德纳公司在华首个药厂“美德纳中国研发生产总部”落户闵行的速度。“莫德纳速度”成为上海营商环境的新标杆。
围绕莫德纳项目入驻,闵行区设立“零时差”专班,确保24小时不间断服务。两个月时间里,专班回应美方需求45项,最快30分钟内完成闭环处理。
27岁的莘庄工业区招商专员吴蔚杰曾在国外留学,又熟知生物医药领域的专业知识,他承担了与莫德纳方对接的工作。“有时候收到信息是深夜十一二点,我会第一时间把消息发给同事和领导,他们基本是秒回。第二天上班一大早就可以把事情推下去。”
莘庄工业区副总经理童玲玲介绍,项目推进采用倒排时间表,明确26个阶段任务,黄蓝标注责任主体,红色标记紧急事项。此外,项目还创新“会诊”制度,专班提前组织14部门预评审,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眼下,闵行正以“莫德纳速度”为标杆,复制其经验,打造更优的营商环境。
3月31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重大产业项目赛意信息华东研发总部同步开工,总投资超7亿元。开工速度有多快?企业从土地摘牌签订土地合同到取得桩基施工许可证,仅用24小时,可让企业赶在3月的最后一天打下“开工第一桩”。“这是一次‘超音速体验’。”赛意信息董事长张成康如此形容“拿地即开工”。
在项目审批过程中,闵行区相关委办局和单位建立产业项目建筑设计方案预审机制,从项目前期就落实专员对接,全程计划节点实时跟踪,跨市区多个部门联动协同,解决企业在落地过程中遇到的注册、拿地、方案审批、开工和周边配套等一系列堵点、难点问题,为“拿地即开工”增添加速度。这一机制如今在闵行的重大项目中,已经成为常态。
2024年,闵行还推出营商环境7.0版方案,包括四大工程、20个专项行动、108条改革事项。闵行区发改委主任韩永强介绍,围绕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需求,瞄准审批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活力最强、办事成本最低、企业获得感最佳的目标,闵行将把优化营商环境融入抓项目、兴产业、促招商全过程,为企业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