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科技創新教育完善科技創新政策
- 来源:澳门月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科技,創新,教育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8-23 11:11
您是如何理解新質生產力的?澳門要發展新質生產力, 應如何培育和扶持澳門青年科創人才? 您認為澳門在這方面應有何部署?對特區政府有何建議?
澳門立法會馬耀鋒議員:對於新質生產力的理解,我認爲是指透過產業的升級發展、科研技術的突破以及社會資源的調配,配合新形態的勞動力和工具等要素提質結合,透過對社會經濟及產業提供發展推動力和活力,發展出與以往靠製造生產業為主有所不同的創新企業,最终為社會和民生帶來更高、更新和更大的福祉。因此,新質生產力是有別於過去傳統的經濟發展及增長方式,以科技創新作為主導方式,具有高科技、高效能及高質量的特徵,同時亦符合國家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正如黨在二十大中所強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以及“產學研用”的協同推進及合作,將科研的創新技術及成果實際應用到產業發展和日常生活當中,實現推動經濟和人民生活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至於澳門,高新技術產業作為“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的重點部署,培育本地的“高精專”科創人才是重中之重,關乎產業根本的發展動力、可持續性和多元性。政府近年大力推動科技人才的培養工作,在提升高等教育體系的教學質量及科研工作方面投入大量資源,並積極助力本澳高校與內地以及外國的頂尖學府締結合作關係,提供具多元選擇的獎、助學金計劃,加上在國家“內地高校聯合保送”的政策支持下,澳門青年在專業發展方面獲得了更多機會。
至於如何進一步培育所需人才,我認為在澳門,需要將工作涵蓋至非高等教育階段,讓青少年及早發掘自身的興趣、能力和潛力。另外,教青局於今年已完成對《本地學制正規教育課程框架》及《本地學制正規教育基本學力要求》的修改工作,並計劃在2024/2025 學年實施,對非高等教育的綜合應用技能教育及資訊科技教學活動等內容提出了明確要求。因應未來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政府有必要加大在非高等教育的教育資源投入,提供適切的軟、硬件設備,讓學校更具條件配合政府規劃,亦使學校為學生設定教育計劃及課外活動時更有充分的空間;同時,政府亦須優化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的課程質量及供應,幫助教師有系統性地、循序漸進地提升專業能力,適應教學內容和學生需求的改變;最後,政府亦可以加強對於生涯規劃的重視,積極增加職業體驗及實習考察的種類和數量,讓學生認識新興產業及職業發展的實際狀況,確立未來學業和專業的選擇,並順利銜接到高等教育,乃至就業階段。
華南師範大學旅遊管理學院李軍教授:“新質生產力”可以用最接地氣的語言理解為:“新的高效生產力”。簡單來說,就是用最新的科技和創新手段,來提高生產效率和品質,讓產品更好,生產更快,成本更低。這就像是在用高科技工具和方法,把傳統的生產方式升級,讓我們的生活更方便,產品更優質。澳門要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和扶持青年科創人才,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特區政府可以從以下七個方面著手:
一是成效顯著的教育培訓。加強科技創新教育,設立相關課程和培訓項目。與海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提供先進的教育資源和科研機會,培養青年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二是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設立專項基金,提供科研經費和創業資金支援,鼓勵青年在科技創新領域進行研究和創業。為有潛力的項目和團隊提供風險投資和資助。
三是做實做優創業孵化。建立科技孵化器和創新園區,為青年創業提供場地、設備和技術支援。提供法律、財務、市場推廣等方面的專業指導,幫助他們順利起步和發展。
四是助力鞏固的政策扶持。制定和完善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提供稅收減免、貸款優惠等激勵措施,吸引更多青年投身科技創新事業。
五是產教融合的國際交流。組織和資助青年科技人才參加國際科技交流活動,開拓國際視野,學習先進經驗。促進與國際科技企業和科研機構的合作,推動技術和人才的雙向流動。
六是激發活力的創新文化。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鼓勵大膽嘗試和創新。通過舉辦科技創新大賽、科技論壇、創業論壇等活動,激發青年對科技和創新的熱情,展示他們的創新成果。
七是展現跨界的企業合作。加強與本地和國際企業的合作,建立產學研結合的平台。讓青年科技人才有機會參與實際項目,在實踐中提升技能,積累經驗。
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鄧文基副理事長:新質生產力是以現代科技、創新、綠色環保等為核心的新型生產力,它能夠在傳統產業基礎上注入新元素,從而推動產業的轉型升級。對於澳門要發展新質生產力,可以從以下方向著力培育和扶持青年科創人才:
一是從教育方面,提供與科技創新相關的技能培訓,幫助青年掌握前沿技術,如人工智能、資料分析、區塊鏈等,加強與知名企業和科研機構的合作,提供實習和培訓機會,提升實踐能力。
二是提供資金和資源支援,如設立專項基金,為青年科技創業項目提供種子資金和風險投資;建立科技資源分享平台,提供研發設備、實驗室和技術支援,降低創業成本。同時可組織和支援青年科技人才參加國際交流和培訓項目,拓寬視野,學習國際先進經驗。
三是建議政府制定長期科技發展規劃,明確澳門在科技創新方面的發展目標和重點領域,制定詳細的實施計劃和時間表。亦要加大科研投入,增加對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科研經費支持,推動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發展。促進產學研合作,加強政府、企業和高校之間的合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的創新體系。
澳門特區政府青年事務委員會唐可嵐委員:科技創新是新型工業化的本質,工業發展及生產能力,演示著一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可以說中國大部份產業在第三次工業革命,追趕上發達國家,未來必然聚焦掌握核心領先技術,迎接深具經濟潛力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由第三次工業革命帶來的經濟動能,逐漸趨弱,需依靠更高端的生產力構成經濟增長。2023 年9 月,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的顯著特點是創新,包括科技和產業層面的創新。國家正加速推動以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太、海洋裝備等特徵的,為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目標是提升經濟效率,開拓市場需求,推動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澳門融入國家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需先認清一國兩制的根本優勢,如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完善、優良的獨立法治體系、高度國際化、作為大灣區城市等特徵。澳門應成立專責跨部門小組,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協調提升立法效率,採先行先試策略,進行嚴格的政績考核,持續優化政策落實細節,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超前規劃凝聚人才及企業,推動市場協調,鼓勵經營主體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