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業形態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澳門就業工種比較單一,產業多元正在拓展中。您認為應如何扶持社會上出現的青年新就業形態?
澳門立法會馬耀鋒議員:近年國內隨著互聯網+、平台經濟等新業態蓬勃興起,催生了大量新形態的就業崗位,本澳亦早有類似情況,例如線上銷售、網絡主播、網上培訓及外賣平台送貨員等等,均是資訊科技的應用和創新而衍生的新形態就業種類,具去僱主化、工作時間彈性、工作場所靈活及工作內容多樣等特點。根據創新型產業的發展日漸成熟的態勢,相信未來在行業發展及就業崗位方面亦將出現更多元的選擇。
因應新就業形態與傳統勞動合同、薪金制的僱傭關係存在差異,勞工保障及其他法律制度的實施,如知識產權的保護及商業糾紛調解等,均需要隨新就業形態而作出前瞻性的檢視和修訂,以更好地扶持青年的就業發展,以及應對可能出現的法律問題。正如過去跨境電商因兩地法律差異以及政策不同而產生的問題,未來會否出現類似情況?新就業形態會否與現行法律出現矛盾?法律制度的滯後會否影響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進程,以及如何保障各持份者的權益等,亦需要特區政府和社會的共同關注和重視。
華南師範大學旅遊管理學院李軍教授:澳門在面對產業多元化和新就業形態的挑戰時,可以通過教育和培訓、政策支持和資金援助、創建創業和創新平台、法律和制度建設以及文化和社會認知的改變等,幫助青年適應和把握新就業形態帶來的機會,亦能促進澳門經濟的多元化和社會的全面發展。
第一,在教育和培訓方面,教育機構應更新課程,增加數字技能、創業教育、跨文化交流等內容,並提供針對性的專業培訓,如數據分析、網絡安全、數字營銷等,以配合新就業形態的需求。
第二,在政策支援和資金援助方面,政府和私人機構應提供創業啟動資金、稅收減免及臨時就業補貼,幫助從事新就業形態的青年在市場環境不穩定時期穩定收入。
第三,在創建創業和創新平台方面,應支持建立更多的創業孵化器和加速器,提供辦公空間、融資連接和專業指導,並鼓勵高等院校、研究機構與企業合作,開發新技術和商業模式。
第四,在法律和制度建設方面,需更新勞動法律,明確新就業形態下的勞動權益和責任,推動企業實施更靈活的工作制度,如彈性工作時間和遠端工作等。
第五,在媒體和推廣方面,通過媒體和公共教育提升社會對新就業形態的認知和接受度,減少偏見,並鼓勵企業建立開放和包容的企業文化,支援創新和非傳統工作方式。這些綜合措施將為青年提供必要的支援和環境,促進澳門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鄧文基副理事長:關於青年新就業形態,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作出支持:首先,政府可以研究專門的政策,鼓勵和支持新就業形態的發展,包括稅務優惠、培訓補貼等;同時有必要加強職業教育和培訓,提供與新興產業相關的課程,幫助青年掌握必要的技能。此外,政府亦可建設科技創業孵化器,為青年創新創業提供臨時性場所、設備、技術支援和諮詢服務等。
澳門特區政府青年事務委員會唐可嵐委員:為扶持青年在新質生產力的領域發展,並適應有別於澳門傳統社會的新就業形態,社會應重視增加對新興行業的教育培訓及實習機會。通過與行業及專家合作,提供更多樣化的培訓課程和實習機會,使青年能更好地適應新就業形態。
特區政府亦需制定更多支持政策,如提供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以鼓勵青年創業和參與新興行業,並加強與內地其他城市的交流合作,通過交流項目讓澳門青年,拓寬職業視野。此外,建議持續舉辦就業博覽和招聘會,為青年提供直接與招聘方接觸的機會,有助於了解行業需求和職業發展前景。
社會應設立持續的職業指導和諮詢機制,助力青年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和能力,特別是在快速變化的就業市場中,扶助青年按發展動態,對生涯規劃進行適度調整。除此以外,政府亦可善用數字工具和平台來增強青年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如通過線上課程、虛擬實境培訓等,幫助青年適應數字化和遠端工作的需求。總括而言,期望社會持續進行優化,有效支持澳門青年在新就業形態中的發展,能更好適應經濟的多元發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