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RCEP区域大市场,中国与东盟如何发力?

  • 来源:中国报道
  • 关键字:市场,中国,东盟
  • 发布时间:2024-08-30 11:00

  地缘政治和外部势力等非经济因素的干预,已经成为当前中国与东盟推动RCEP合作面临的重大挑战。

  文 |《中国报道》记者 李士萌

  今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满一年,同时,东盟也已连续4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在RCEP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往来愈加活跃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再次迎来新的合作机遇期。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课题组于近期发布的《以提升规则利用率为重点释放RCEP红利——2022—2023 RCEP实施初步评估》报告显示,RCEP生效实施带动区域贸易投资增长效应开始显现,对东盟的贸易促进效应尤其明显。

  强链、补链和延链

  RCEP由东盟国家首次提出。2011年在第18次东盟经济部长会议上,部长们优先讨论了如何与其经济伙伴国共同达成一个综合性的自由贸易协议。经过整整13年的酝酿、筹备与谈判,RCEP终于在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2023年6月2日对东盟十国和澳大利亚、中国、日本、韩国、新西兰等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

  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两股力量的推动下,上世纪90年代至今,各类区域贸易协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商务部研究院亚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袁波告诉《中国报道》记者,RCEP作为其中覆盖世界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无论是对于东盟,还是中国,都将带来更大的发展红利。

  袁波指出,RCEP的全面生效实施使得区域内15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有利于形成更加广阔、更加开放、更具潜力的一体化大市场。特别是目前中国香港、斯里兰卡、智利等已经提出希望加入RCEP,未来新成员的加入将进一步放大RCEP的规模效应。

  RCEP发展前景明朗,对于区域内国家而言,不仅意味着规模、机遇,在当前世界经济脱钩断链和贸易保护主义逆流下,更意味着抵御风险能力的增强。

  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主席许宁宁告诉记者,RCEP谈判历经8年,之所以谈判这么久,主要原因之一是印度担心开放市场后其本土制造业受到他国冲击,拖了后腿。

  自2012年RCEP谈判开始,日本就一直积极拉印度“入伙”,甚至曾释放出“印度不签署RCEP,日本也不会签署”的消息。2019年11月,印度最终以在关税减让及非关税壁垒方面难以达到要求为由,退出了做最后冲刺的部长级谈判。但印度退出后,日本并没有选择退出,转而拥抱RCEP。2020年11月15日,东盟10国和澳大利亚、中国、日本、韩国、新西兰领导人正式签署了RCEP。RCEP也成为首个将中国、日本、韩国汇集在一起的自贸协定。

  许宁宁认为,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实施的一系列单边贸易保护行径,是促使日本最终决定与印度“解绑”、加快拥抱RCEP进程的重要推手。

  “在当时的区域自贸协定里,中日之间没有自贸关系,中国和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都有,加入RCEP这个开放的市场,对15个国家共同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低迷的经济,是有好处的。”许宁宁说,签署RCEP的15个国家目标一致,就是通过下调关税,开放市场,挖掘区域潜力,共同应对外部挑战。

  同时,RCEP构成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后,影响力辐射面极广,许宁宁认为,RCEP可以吸引区域外的跨国公司投资。“对于跨国公司而言,相当于在RCEP中一个国家投资后,可以享受自贸协定内其他14个国家产业链的畅通。”

  袁波指出,RCEP全面生效实施后,区域内国家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合作将更加紧密。中国与东盟国家充分履行市场准入承诺与规则标准等纪律义务,区域货物、服务、投资与人员在区域内部的流动将更加自由便利。

  根据RCEP原产地累积规则,产品生产中所使用协定其他国家(地区)的原产材料达到一定标准后,均可在贸易中享受关税优惠。许宁宁认为,RCEP的原产地累积规则,可以使地区的产业链、供应链更加完整,有利于各国有效调整和升级本国产业链,强链、补链和延链。

  “在当下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下,RCEP不仅有利于巩固东盟在区域内的中心地位,也有利于我国突破欧美的重重围堵,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加速推动全球贸易合作。”许宁宁说。

  而高度开放的RCEP,也将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3年至2029年,RCEP区域的GDP将增长10.9万亿美元,这个增量大约是美国GDP同期增量的1.4倍,大约是欧盟GDP同期增量的2.6倍,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32%左右。

  工商界需增强FTA意识

  虽然RCEP全面生效仅一年多,但已有数据显示,借由RCEP,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往来比以往更紧密地联系起来。2023年,中国与东盟中间品贸易额为4.2万亿元,占中国与RCEP区域中间品贸易总额的50.2%,这一份额较RCEP生效前的2021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东盟继续成为中国在RCEP区域中第一大中间品贸易伙伴。

  2024年上半年,中国与东盟的中间品贸易达到2.3万亿元,同比增长10.6%,比中国与RCEP伙伴中间品贸易整体增速高4.1个百分点。“这体现出中国与东盟中间品贸易往来日益成为拉动中国与RCEP区域内中间品贸易的重要力量。”袁波说。

  袁波指出,未来,东盟国家的水果、坚果、水海产品、动物产品、动植物油脂、糖等众多农产品对华出口将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中间品贸易也将有望进一步扩大。

  RCEP为诸多国家带来机遇,同时也要求区域内国家进一步提高国际合作水平与能力,对于刚刚全面生效满一年的RCEP,区域内不少企业仍在了解规则到利用规则的过渡期。

  许宁宁向《中国报道》记者指出,RCEP最实质性的优惠就是下调关税。根据RCEP承诺,各成员彼此之间最终将实现约90%的货物贸易零关税。截至今年4月底,上海共有2780家企业利用RCEP优惠政策进口累计712.2亿元,税款减让累计17.0亿元,享惠企业数、享惠货值、税款减让金额均稳居全国首位。

  但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课题组的报告显示,中国原产地规则利用率有较大提升空间,2022年,中国企业出口规则利用率为3.56%,进口规则利用率为1.03%,部分东盟成员原产地规则利用率偏低。

  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社会经济研究中心于2023年11月底开展的企业实施RCEP调查结果显示,30%的企业并不了解RCEP。袁波指出,东盟国家中,老挝、柬埔寨等欠发达成员,以及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众多中小企业,在RCEP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迫切需要加强经济技术合作。

  “工商界需要建立FTA(自由贸易协定)意识。”许宁宁认为,工商企业尤其需要意识到FTA是参与全球贸易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手段,利用制度开放带来的有利条件实施开拓经营。

  为推动RCEP规则落地见效,近几年,各地的贸促会、海关在此领域作出大量努力,推出大量差别化、定制化的服务。6月25日,广西贸促会通过授牌试点企业,落实“一企一册”,实现“点对点”精准服务,不少企业在这个过程中,降低了成本,优化了产业链。广西玉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首批8家试点企业之一,通过RCEP,该企业不仅开拓了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新兴市场,产品销售到RCEP成员国由6个国家扩展到9个国家,还通过利用RCEP原产地累积规则,调整产品结构和原材料供应链,减少成本386万元。

  随着RCEP正式生效,不少企业在众多FTA中的选择有点“左右为难”。例如江苏省对韩进出口业务可以利用3套自贸协定享受关税优惠,分别是RCEP、中国—韩国自贸协定和亚太贸易协定,这3套规则哪一套最优?为解决企业的“选择困难症”,江苏省商务厅、南京海关和江苏省贸促会共同推出省级FTA公共服务平台,通过“FTA税率查询”栏目,输入商品编码,企业可以一键查询该商品对应的最优税率。

  中国—东盟中心综合协调部主任孙毅表示,作为中国和东盟十国共同成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国—东盟中心始终致力于推进中国东盟经贸交往走深走实。特别是在当前RCEP全面实施大背景下,中心未来将依托自身资源和渠道,同东盟国家加强合作,就对接RCEP机遇、分享RCEP红利开展对中国地方省份及企业宣介,进一步提升RCEP规则利用率,完善RCEP实施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区域合作朝着更包容、更现代、更互利的方向发展。

  许宁宁30多年来奔走于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他所在的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积极帮助中国与东盟企业拓展合作空间,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东盟仍有很多新的市场需求待挖掘。例如,印度尼西亚的迁都计划,会带动大量基建需求;东盟各国也越来越强调发展绿色经济,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产品、环保产品等新兴领域的合作潜力大。

  而在10个东盟国家中,各自又有不同特点,许宁宁认为,新加坡和越南是对FTA利用较好的两个国家。“新加坡最为熟悉自由贸易规则,本身就是自由贸易国家。”此外,越南对FTA的重视程度很高。虽然越南的工业基础不是很强,但越南通过与欧盟、英国等地区和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扩大吸引外资和国际贸易。

  积极融入当地,考虑合资发展

  今年5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进口自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晶体硅光伏电池(无论是否组装成模块)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虽然“双反”调查在东南亚四国进行,但中国光伏企业也受到极大影响。据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统计,我国已有近20家光伏企业通过合资、并购、投资等方式在海外布局产能,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

  袁波指出,地缘政治和外部势力等非经济因素的干预,已经成为当前中国与东盟推动RCEP合作面临的重大挑战,这些因素影响了企业在区域内生产经营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增加了贸易投资成本,制约了部分高技术产业合作,影响了RCEP开放红利释放。

  许宁宁建议,面对欧美国家的贸易投资设障,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投资要做好可行性研究,要加强与东盟国家行业协会商会的沟通,融入当地社会。“中国企业很难影响到当地政府的决策,但地方行业商会是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

  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在今年的2024北京CBD论坛上也提醒,中国企业一定要考虑贸易的互利性,对外投资要考虑合资发展,吸收当地一部分商人参加,走互利共赢的模式。

  “当前中国与东盟部分国家在一些行业的竞争也更加激烈。”袁波告诉《中国报道》记者,双方未来在深化传统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同时,也迫切需要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等领域形成新的合作增长点。

  近期,印尼表示要重启保护国内产业的计划引发关注。印尼贸易部长祖尔基弗利·哈桑表示,印尼将对从鞋类到陶瓷等进口产品征收100%至200%的保障性关税,这一消息被外界解读为印尼计划针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200%的进口关税。随后,印度尼西亚海洋与投资统筹部长卢胡特对此予以澄清,他表示,此举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更不针对中国。

  针对印尼担心中国企业及产品的进入对当地产业构成冲击的忧虑,许宁宁指出,通过加征关税来保护本土,如果没有严谨的论证,盲目加征关税可能最终伤害其国内消费者和有关企业生产。同时,也有国际违约FTA的风险。

  “东盟有的国家不能只关注中国与其本国的贸易顺逆差,而要看其对全球贸易的顺逆差。如果限制了从中国进口性价比高的产品,最终也会影响到其本国的对全球贸易。实际是,从中国进口便宜的零部件、辅料配料产品,用于加工成品增值后再销往国际市场。这看上去其对中国是贸易逆差,而其对全球贸易实现了更大顺差。”许宁宁说。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