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是地区国家共同愿望

  • 来源:中国报道
  • 关键字:维护,南海,愿望
  • 发布时间:2024-08-30 11:03

  在南海挑起争端,不仅是对中国与东盟国家间、东盟国家内部外交关系的破坏,也会对世界经济发展与合作产生极为负面的影响。

  文 |《中国报道》记者 李英菁

  近来,菲律宾在美国支持怂恿下频繁侵闯中国南海岛礁,还与美国及其盟友在南海展开演习和联合巡航等军事活动。对此,不少东盟国家发出呼吁和平的声音。分析人士指出,美国为自身霸权利益在南海挑拨矛盾分歧,菲律宾受其支持怂恿在南海挑衅滋事,所作所为危害地区和平稳定与共同繁荣,不得人心。

  7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近来持续同菲方就管控仁爱礁局势进行磋商,并于日前就运补人道主义生活物资达成临时性安排。双方同意共同管控海上分歧,推动南海局势降温。

  7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万象出席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期间指出,南海是世界上最安全、最自由的海上通道之一,南海的航行和飞越自由不存在任何问题。个别域外国家唯恐天下不乱,兴风作浪、到处搅局,甚至企图把中程导弹搬到本地区,挑动对立对抗,这才是南海和平的最大破坏性因素。

  “亚太是合作发展的热土,不是地缘政治的棋局”

  6月14日、7月17日,菲律宾、越南先后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大陆划界案,对此,中国和马来西亚都表示坚决反对。

  7月11日,华阳海洋研究中心、中国南海研究院、中国国际法学会联合发布《南海仲裁案裁决再批驳》,从历史和法理角度论证并重申南海诸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南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既是沟通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桥梁,也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平、友好、合作和发展的纽带。实现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是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共同愿望,也是推进“一带一路”的关键。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国家代表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确立了“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磋商谈判和平解决争议”等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这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签署的首份政治文件,多年来为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中国南海研究院世界海军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员陈相秒撰文指出,利用菲律宾搅动南海局势,借助南海议题增加中国海上维权和维护周边稳定的成本,是美国印太战略的核心内容。

  文章认为,美国虽表面上没有修改1951年《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明确将南海纳入该条约适用地理范围,但试图借助外交口头承诺的方式,稳固美菲军事同盟关系,维持印太同盟和伙伴体系稳定。菲律宾在仁爱礁的运补行动得到了美国空中情报和幕后方案策划的支持,美军的舰船也在仁爱礁现场为菲律宾提供战略性援持。

  在海洋争议最终解决前,各当事国保持克制,“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开展海上各领域的合作,把南海建设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和合作之海,而非频频挑衅,破坏《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达成的共识,成为美西方操纵亚太局势的马前卒。

  正如王毅回答《联合早报》记者提问所说:“亚太是合作发展的热土,不是地缘政治的棋局。”

  “亚太地区拥有全球60%的人口,拥有广阔的市场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贵州大学教授、东盟研究院副院长杨达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表示,“东盟国家人口增长趋势非常显著,为经济的长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东盟国家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而中日韩则拥有5G、人工智能、半导体等高新技术领域的产业优势。从APEC(亚太经合组织)到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亚太区域合作框架丰富多元,整体来看,亚太合作势头正旺且极具韧性。”

  杨达还提到,南海是重要的海上运输通道,安全风险的上升将可能扰乱航运,增加海运成本,影响全球供应链。在南海挑起争端,不仅是对中国与东盟国家间、东盟国家内部外交关系的破坏,也会对世界经济发展与合作产生极为负面的影响。

  “无论是中国还是东盟国家,在地缘政治问题上纠缠都不是理想的结果,我们的第一要务仍是发展。”杨达说。

  对话解决南海问题是主流声音

  今年6月,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在出席第37届亚太圆桌会议期间表示,在南海问题上,马来西亚采取更为积极的外交接触方式,这一努力比较成功。他指出,南海问题应在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解决,域外势力不应插手,那样只会使南海局势复杂化。

  不少东盟国家都发出呼吁和平的声音。印度尼西亚当选总统普拉博沃日前在第21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上表示,真正的安全要通过相邻国家间建立友好关系来实现,“合作是通往繁荣与和谐的唯一道路”。新加坡国防部长黄永宏在对话会上发言时说,多年来,香格里拉对话会希望传递的信息一直没有改变,那就是亚洲必须避免发生冲突。越南外长裴青山4月访华时表示,越方愿同中方落实两国高层共识,妥善管控分歧,积极推进海上合作和“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维护南海和平稳定。

  东盟秘书长高金洪今年3月在澳大利亚出席2024年东盟—澳大利亚特别峰会时对媒体表示,东南亚不会在美中竞争中站队。安瓦尔今年2月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说:“为什么我一定要和一个利益集团绑在一起?我不认同这种对中国的强烈偏见,这种‘中国恐惧症’。”

  第57届东盟外交部长会议7月27日发表联合公报重申,南海问题需要按照国际法来和平解决,强调防止出现事故和误判的重要性。公报呼吁各方“避免采取可能使争端复杂化和升级的行动,采取减少紧张局势和事故,降低误解、误判的实际措施”。

  王毅出席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期间表示,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中方从维护周边友好和地区合作大局出发,同东盟国家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一以贯之全面有效落实《宣言》,同时坚持同直接当事国通过对话协商妥善管控分歧。中国和东盟国家正持续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积极开展海上务实合作,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本地区国家完全有信心、有智慧、有能力处理好南海问题。

  聚焦发展:双方需要多维度合作

  东盟区域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新加坡早早跻身发达国家行列;印度尼西亚GDP总量进入世界前20,但人均GDP仍徘徊在百名之外;老挝、缅甸、柬埔寨等落后国家则饱受贫困的困扰。

  同时,东盟十国的经济贸易结构相似,内部市场较小,对外部市场依赖大。而中国—东盟在地理上具有天然的紧密联系,合作优势巨大。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推进和RCEP正式落地,东盟十国与中国的互联互通和贸易往来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已经连续4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

  在经济之外,中国—东盟在更多维度上有着客观的合作需求。美国“印太战略”强压之下,地缘政治环境的恶化使得东盟国家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要在风云翻涌的国际政治格局中站稳脚跟,化解潜在的多重危机,东盟需要内部团结力和凝聚力,共同反对和抵制美国挑拨地区对抗、制造阵营对立的主张,需要与中国携手,迈向亚太命运共同体。

  杨达认为,东盟成员国各自面临不同程度的安全威胁。中国发展的溢出效应,不仅能够直接使地缘相近的周边国家受益,同时,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及其与中国强有力的外交关系,也有助于东盟国家增强在地缘政治中的话语权,保持自主性。

  除了处理传统安全问题,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例如环境治理、新能源、发展援助、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中国—东盟合作也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

  由于印尼原住民依然保持着焚烧热带雨林开荒的习惯,苏门答腊岛等地区每年都会因“烧芭”引发森林火灾,给毗邻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带来严重的雾霾问题,急需生态环保、绿色发展领域的合作。

  这正是推广中国式治理经验的机会。

  “东南亚经济落后地区面临的正是之前贵州着力应对的问题。”杨达向《中国报道》记者表示,“处在后发追赶的状态下,如何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减少贫困问题的同时实现绿色发展,利用中国丰富的扶贫和绿色治理经验,帮助这些国家解决自身问题,将成为极佳的区域合作样板,进一步增强中国正面的国际影响力。”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崛起,东盟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政治地位也得到了一定提升,中国—东盟关系受到更多瞩目。

  东南亚是“一带一路”海路与陆路交汇的第一个区域,维护东南亚的稳定对中国的安全和地区影响力至关重要。地理上的天然毗邻也使得中国的一举一动都与东盟利害相关,东盟的稳定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与中国的伙伴关系。

  与世界上其他地区相比,东盟国家局势稳定,并乐于在大国交锋中保持相对中立的状态,互为友邻国家与第一大贸易伙伴,在日韩等周边国家对华关系愈发紧张的背景下,这种稳定对中国来说是可贵的。

  未来,在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等积极合作的带动下,中国—东盟利益相关性将更强,进一步实现共同发展。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