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电子产品斗了一个假期,我才知道“堵不如疏”

  文/敏怡

  1

  返校日,女儿一大早到学校,空空的书包进去,满满一大包书拖出来。家里的初中生终于开学啦,从这天起,她要终日和书本、作业为伍,至于手机、iPad、电脑,等等,想必是没多少机会宠幸了。长达一个月的电子产品拉锯战鸣金收兵。回想起来,这场战争没有赢家,家长没赢,孩子没输,有对抗、有妥协,别有一番滋味。正所谓,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电子产品斗,其乐无穷!

  寒假之初,女儿疯狂地打了一天游戏。老母亲不支持也没反对,就当她打的不是游戏,而是延续了几个月的重压吧。初中第一学期,繁重的学业负担、青春期的烦恼接踵而至,太多汗水、太多眼泪,熬到期末,汗水和眼泪并没有变成硕果累累的学业成绩,人倒是真累着了。弹簧是有极限的,报复性反弹是应该被理解的,不过这次我在管理上的懈怠,让我在和电子产品的拉锯战中丧失了先手优势。自此,女儿有了冠冕堂皇的理由:“平时上学都累死了,放假还不给玩玩?”

  电子产品拉锯战的第一回合,主题是“你藏我找”。寒假一开始,恰逢我工作繁忙,没法陪玩陪学,只好采取了物理隔离这种简单粗暴的管控方式。每天晚上给孩子两小时的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第二天一早,趁她睡懒觉时,我赶紧把手机、iPad藏起来。没想到第三天,这招就被破解。下午我出门一趟,回家时看到她正乐呵呵地捧着iPad玩。原来,早上藏东西的时候,她已经醒了,先装熟睡,后又尾随偷看,暗自记下藏匿地,我一出门,她就迎来了无法无天的游戏时光。见我脸色不好看,她有些心怯,老老实实把iPad交给我,嘴里嘟囔着:“早知道赶在你回来之前还藏在那儿,你就不会知道我已经知道藏在哪儿了。”这遗憾得都说上绕口令了。

  我佯装生气,其实觉得有点好笑。还记得小时候的假期,为了偷看电视,我们也曾经花样百出。一边看电视,一边要拿湿毛巾“冰敷”电视机后背,或者让电风扇对着电视狂吹,因为大人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用手摸电视机,发现温度升高我们就暴露了;一定要记清楚电视机布罩的摆放位置,偷看电视后,不光要把电视机的频道、音量恢复到“初始”状态,还必须把电视机布罩的每一个褶皱恢复原状,否则会被细心的大人识破;为了怕在沙发上坐出“屁股坑”,只能坐在地上看电视,一有风吹草动就立刻关电视、跑回屋、拿起书,一气呵成,一秒气定神闲,切换回学习的样子。现在的孩子其实比我们老实多了,那点“小心机”都是我们玩剩下的。

  暴露了一个据点,再换地方藏,家中没有上锁的柜子,我藏得严实,她找得仔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每日的捉迷藏游戏,倒成了她的一大乐趣,找不到就绞尽脑汁对我多番试探,一旦找到就一副自以为得计的样子。其实,她能成功玩上手机,主要还是因为我主动放水。放水的原因,就当是跨越二三十年的惺惺相惜吧。

  2

  于是,电子产品拉锯战进入第二回合——“李代桃僵”,老母亲不得不开始开发电子产品的替代品。打游戏、刷视频,无非就是为了放松和快乐,总有一些办法能让孩子知道,无论是多巴胺还是内啡肽,获取方式都是很多的。了结了年前的工作后,我腾出手来就直接放出了大招——旅游。

  经历了2023年秋冬呼吸道感染的几轮高峰,这个寒假我本来不想带她出去玩,可是一周的时间,围绕电子产品的拉锯战已经让我身心俱疲。要么眼睁睁地看着她对着各种电子屏挥洒精力,要么就和她为了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频率,各种谈判、各种拌嘴、各种不高兴。偶尔吵架是生活情趣,天天吵架谁受得了,还是出门吧!

  出去旅游还有个附带的好处,倒逼孩子尽快完成假期作业。从计划出门到实际出发,我们俩从对手变成了同盟,你写题来,我做小报,你打拳来我录像,和谐的亲子关系一直维持到高铁上。上车刚刚坐定,只见她贼溜溜地从随身的背包里拿出了一个iPad,脸上带着谄媚的笑容,“高铁6个多小时呢,不玩游戏也太无聊了,我玩一会,你就安心看你的小说。”

  去一个新的城市,和小伙伴一起逛街、吃吃喝喝、拍照。因为新鲜,处处有趣,女儿获得了充分的满足,离开电子产品的时候也并不记挂。我觉得“李代桃僵”之计算是成功了一半,用精力杀时间,用金钱换和平,“僵”的主要是老母亲的钱袋子。

  万万没想到,旅途中电子产品的拉锯战并未消失反而升级换代,甚至演变成了一场集体狂欢。大人们个个耳根子都软,出来玩几乎都让孩子带了电子产品,小朋友不仅可以玩自己的,还能彼此交换着玩;不仅能单独玩,还能联机一起玩。一旦大人干预,他们必然反击:“你看某某某都在玩,我为什么不能玩?”或是:“某某某想试试玩这个,我来教他玩一把。”还有:“难得我和某某某一起出来,想一起打一盘。”大人们或是碍于面子不好当着众人的面和孩子抢夺,或是也想轻松片刻,不和孩子计较。最后,这场拔河比赛中,胜利的往往是孩子。

  每天晚饭后,孩子们不思欣赏城市夜景,总要头对头在iPad上消磨时间。我和另一个孩子的妈妈坐着闲聊,问及对方处理电子产品的方式。她面带苦笑,“管不住啊,我们小时候别说看电视了,连看个闲书都会被父母训。什么琼瑶、三毛都是‘毒草’,金庸、古龙也是偷着看。现在孩子要是愿意放下手机看个《射雕英雄传》我都要开心死了。”

  心有戚戚焉!面对电子产品,父母的底线已经降得很低了。只要不看iPad,小说随便看;不爱看金庸,《斗罗大陆》也是可以的;不想看文字书,看看漫画也是可以的。只要不摸手机,看一会电视也行啊;电视剧如果嫌长,看个综艺也是可以的;电影懒得看,追个动画也是可以的。

  回想自己的少年时代,偷偷摸摸地在书桌抽屉里看完了全套金庸和无数日本漫画,这些不被允许的“歪门邪道”曾带给我无数快乐,然而,现在的孩子似乎只能被短视频、游戏的直接刺激取悦,我们喜欢的那些他们已经看不上了。想过原因,我们当年迷恋的不光是“闲书”里的人物和故事,也在于反抗权威、打破禁忌的快感。光是“偷看”这件事本身就让人着迷。现在的孩子为了手机、iPad和大人拉锯大概也是同理,我们在“闲书”里找到一部分自我,他们则是在电子产品里寻找。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故事,他们的故事大概是用二进制写的。

  3

  想开了之后,电子产品拉锯战进入第三回合——“堵不如疏”。

  旅游也旅游了,年也过完了,随着返校日的临近,孩子玩电子产品越发痴迷。疯狂玩游戏的背后,我感受到了她面对新学期实实在在的焦虑。小学时我还能跟她历数上学的好处,有伙伴、有社团、学习轻松,依然有时间玩,现在我却有些词穷。不到6点就起床,日日写作业到晚上10点后,每天都要操场跑圈,每周都有考试,总有保不住的名次、解不出的题,把这样的日子美化成幸福人生,是侮辱我们俩的智商。我也没法骗她“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能说些什么呢?自欺欺人的千言万语到了嘴边只有一句:“闺女,没事的,开学了我们一起扛。”心中却暗下决心,平面直角坐标系和不等式还是得跟着一起学。不料孩子却借机和我谈判:“开学了我还能玩手机、打游戏吗?”“开学之后,看看作业有多少再来定章程吧,我至少可以承诺,每个周五晚上你可以尽情玩游戏。”孩子欢呼雀跃,大概在她心里,开学终究并非一切“好事”的终结。

  去年年底我接了一个挺难的活,干完之后只觉得精力透支,送孩子去学校后回家就躺下了,硬是在床上刷了两天手机才缓过来。“996”的大人尚且如此,我们还能指望累死累活的中学生,在少得可怜的闲暇时间里有什么高端的精神生活,进行什么复杂的创造活动吗?职场上满是“社畜”,校园里大概也满是“学畜”,大家都会选择电子产品作为安慰剂,只要不过量,就让这些短视频、电子游戏尽情地治愈我们大家吧。

  堵不如疏,说来说去,封堵的并非电子产品本身,疏导的其实是孩子们的情绪。给他们多点理解和共情,让他们有能量直面这个时代,去书写自己的人生故事。他们的工具其实比我们更丰富,毕竟我们是看着白纸黑字长大的,而他们的启蒙者则是那些花里胡哨的电子产品。

  摘自微信公众号“三联少年刊”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