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凌想
最近收到一封特别的来信,写这封信的是一名高二学生,聊的是关于手机的事。
您好!我在读高二,学校不让带手机,回到家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机,本来只想刷几分钟视频放松一下,结果一玩起来就停不下。我也知道学业紧张,要多把时间用在学习上,但就是做不到,总是忍不住偷偷玩,就挺自责的,我该怎么办呢?
我是这样回复他的。
我看到你想通过手机来缓解学习的压力,收获一些快乐,但总处理不好自己和手机的关系。本来是人操控手机,结果好像被手机控制了。
我想,你肯定下过很多次决心,也试图用意志力让自己放下手机,但好像还是拿自己没办法,这让你又多了一层自责和焦虑。
先别过于自责,既然这个方法行不通,我们不妨换个思路看看,也许对你会有一些新的启发。
一般来说,我们想要解决行为问题,多是动用意志力来约束自己,在行为层面下功夫。但这种咬着牙的自律往往坚持不了多久,很容易变成三分钟热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只关注行为本身,没有看到背后的深层动力。
要知道,我们的行为背后都有动机,这个动机是为了满足某种心理需求,比如,价值感、归属感、掌控感、安全感。
有这些需求不是问题,但如果满足需求的行为比较僵化、单一,或者是错误的,这个行为才是问题。就像忍不住玩手机这件事,“忍不住”说明,我们的内在可能有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理智怎么压也压不下去,我们下意识地选择了用玩手机这个方法来满足需求。但这个方法只能暂时地让我们感到满足,放下手机,内心的空洞依然存在,甚至更加焦虑。
很显然,这个方法不是最优解——这正是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
厘清了这个解题思路,我们就清楚该怎么做了:一方面,觉察自己有哪些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用更优质的行为来代替下意识的冲动,真正地满足需求。
首先,我们来看看沉溺手机这个行为背后,有哪些心理需求没有被满足。
有可能是自主感、掌控感。比如,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生活中缺少正向反馈,每每想奋发图强,来个一鸣惊人,却总是有心无力,经常被挫败感淹没。这时候,我们就容易逃进手机的虚拟世界里,在游戏中开疆拓土,让自己感受到有勇有谋的力量感、掌控感。
有可能是连接感、归属感。比如,在生活中没什么朋友,和同学玩不到一起,回家和父母也没什么话说,孤独总是如影随形,这时候,手机就成了我们和他人连接的通道,会对着网络中的陌生人诉说心事,求得一份慰藉和温暖。
有可能是愉悦感、存在感。比如,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日复一日,找不到生活的乐趣,不知道学习的意义是什么。这些苦闷无处发泄,又找不到人说,说了也没什么用,只能逃到手机里找点乐趣,用感官的刺激来逃避。
你看,手机承载了这么多,几乎成了我们的救赎,我们怎么可能单靠意志力远离手机呢?如果把手机从生活中拿走,我们内心的空洞该怎么填补?
所以,与其说沉溺手机是一个问题,不如说,它是我们下意识用来应对内心空洞的一个方法。只不过,这个方法副作用挺大,而且比较单一。
接下来,我们看看除了手机,还可以用哪些更有益、更灵活的方式来满足我们的心理需求。
想要获得成就感、掌控感,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给自己创造一些正反馈——从很小的正反馈开始。
我们总想着提高学习成绩,今天播种,明天收获,让所有人刮目相看。但目标太大,心态太急,反而容易挫败。不如把大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把难度控制在踮踮脚就可以够到,比如,一天只搞懂一个题型,一天只背20个单词。当你完成了这个小目标,就会生出些信心和掌控感,这就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微小的正反馈。这样的正反馈多了,你就会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也会越来越喜欢现实中的“游戏”。
想获得连接感、归属感,可以有意识地结交几个朋友。也许你不知道该怎么靠近他人,那就从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开始,从一起讨论习题开始,练习着发展友谊。一份友谊会让你有温暖的牵挂。也可以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多帮助别人。要知道,助人也会让人感受到与他人的连接,感受到自己是群体的一分子。
想摆脱苦闷、无聊,寻找生活的意义,不妨有意识地培养一些兴趣爱好。爱好不用多,一两个就够用,比如,骑行、乐器、唱歌、画画、踢球等。这些爱好会让你感觉活得很生动、有意思、有盼头。而且,当你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你自然会重新分配精力,而不是一味躲进手机里。
你发现这里面的解题思路了吗?
我们没有直接解决沉迷手机的问题,而是看到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用更丰富、更有益的行为来满足这些需求。当需求得到满足,不知不觉地,手机就不再是一个问题了——我们还是会刷手机,但不会无限度地沉迷于手机了。
这也是很多问题的解题思路:看到内在的需求,从需求层面化解问题,而不是在行为层面和问题硬碰硬。
另外,我再和你分享一个当下就能用的小方法,很简单,但效果不错。
这个小方法就是,给自己和手机之间制造点距离感,让拿手机这个动作有点难度。比如,当你需要专心学习,就把手机关机,放到你的视线之外,越远越好,最好放到其他房间。然后告诉自己,接下来是学习时间,两小时以后再看手机。
当你投入地学习了两小时,这时候玩手机就变成了对自己的犒赏,你就给自己创造了一个小小的正反馈,也会让自己感觉良好。这些微小的正反馈和良好的感觉,会让改变的齿轮开始转动。
希望这些思路和方法能给你一些启发。
摘自《青年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