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远光智慧
- 来源:国企管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新质生产力,贡献,智慧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9-12 21:36
文/本刊高级记者 徐姝静
AI对一家软件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远光作为一家服务央国企近40年的传统软件企业,如何把握生成式AI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又如何利用AI实现新的突破和转型?带着这些问题,《国企管理》记者最近采访了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利浩。
《国企管理》: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您是怎么理解的?
陈利浩:这是总书记在去年9月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概念后,今年1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又进一步提出的一个新的论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发展命题,更是改革命题。
从发展角度来看,企业要紧跟技术前沿,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从改革角度来看,就要打通束缚。远光和其他的“科技型国企”一样,发展新质生产力面临着一些堵点、卡点,必须从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突破。总之,我们既要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要活力,也要向深化改革要动力。
《国企管理》:对于当前人工智能(AI)技术的跳跃式演进,您怎么看?同时您怎么理解AI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陈利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是人类发展的新领域,这是一个极高的定位。它不止是新技术、不止是新产业、不止是新经济,更影响着整个人类的进步与发展。理所当然,人工智能及其应用,也一定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阵地。
从目前的实际应用来看,AI已无处不在,成为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要技术支撑。无论传统产业、新兴产业还是未来产业,没有一个产业能离开AI,只是紧密程度不同而已。
《国企管理》:当前,AI给人的感觉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这种“无所不”甚至正模糊人的主观意识与智能边界,模糊人类本身和人类所发明的技术的边界,您认为应该如何把握AI发展的这种复杂性、不确定性?
陈利浩:任何一项新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带来正面和负面的效应,这是“两点论”。但是,两相比较,正面效应一定大于负面效应,这是“重点论”。
过度强调AI带来的负面效应,比如,AI有可能脱离人类、控制人类等等,既不符合技术逻辑,也非常不利于AI的发展和应用。
事实上,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在内的信息技术,从本性上就是平等的、客观的、公正的、普惠的,是技术意义上的人民主体、群众路线、实践标准。
从整体来看,包括AI在内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人类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一定是利大于弊。这也是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根本依托。
基于此,远光强调“科技向善”,怀抱着服务客户、服务大众的心去做事,真正让AI最大化服务人民。
《国企管理》:这些年,远光在 AI方面做了哪些布局,取得了哪些进展?
陈利浩:远光对AI技术的关注和布局早在2015年就开始了。我在2017年发表的文章中就预言: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已经在很多领域(典型的如围棋、驾驶等等)可以超过单个的人类成员。
那么在社会治理领域,是否有可能出现类似“阿尔法狗”这样的“虚拟选手”呢?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的客户大部分是管理意识和管理模式较为领先的大型集团企业。这些企业业务规模大、数据体量大、业务复杂度高。综合这些情况,我们认为AI将会在企业提升效率、防控风险、调控资源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远光专门组建团队开启RPA机器人的研发工作,推出了第一个RPA机器人CICI。自那时起,远光就不断加大在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连续10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超20%,累计近40亿元。由近200人组成的人工智能技术团队现已构建起AI应用、RPA云平台及应用、智能硬件等核心产品线。
AI现已成为远光发展的引领。我们坚持“AI优先”:一是公司内部在保持创造力和思想力的前提下,从研发到管理都要用AI来提高效率和质量;二是把AI技术和公司产品进行深度融合,让AI为公司产品赋能,使之成为产品智能化提升的核心驱动力,进而为客户数智化转型提供更好助力。
《国企管理》:前不久,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提出要把加快发展新一代AI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这一点上远光有什么优势?
陈利浩:发展AI,央企当仁不让。因为AI的大模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数据。有数据才有场景,AI才有用武之地;有数据才有“营养”,大模型才能不断完善,而央企在数据量方面就有天然的优势。
以远光服务的电力系统为例,比如电量是一个客观的衡量经济的参照体系,通过客户用电量的变化,就能够很轻松地对其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精准画像;通过对分行业、上下游的用电量的分析,就能较为准确地对宏观经济形势进行预测。这就是AI的典型场景。
通过大数据提供服务,再依赖大数据完善模型,这是远光相较于其他企业的优势,也是我们的核心发力点。
远光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公司在信息化领域多年积累的庞大企业管理数据和服务大型集团企业客户沉淀的成功实践。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是“服务企业数智化转型的央企专业工作队”,是客户可以信赖的、懂业务的“自己人”。正是凭借对客户业务的深刻理解和积累,远光很好地把AI技术与企业业务场景进行深度融合,形成各类具有行业特征的应用解决方案,全面支撑企业级共享、共创的智能生态体系建设。
《国企管理》:作为新一代 AI的“机器外脑”,近几年,大模型正加速赋能千行百业。在这一方面,远光做了哪些探索?
陈利浩:2023年,我们发布了面向电力行业可私有化部署的企业管理大模型——远光智言。可以说,公司近30年来积累的服务其他企业管理的经验全都沉淀到智言大模型中。
远光智言大模型采取兼容的方式,选择和通用大模型厂商、开源大模型合作,强化大模型的底层能力,利用海量研报、年报、期刊和论文、制度文档、政策解读等专业知识,尤其是丰富的财务精标语料,对模型进行专业训练与精调,并持续“学习”“成长”。
远光智言具备管理、调度、评估、测评能力,支持提示词构建、外接向量知识库、实时业财数据等检索增强。远光还具备提供构建、发布、运行通用智能体及与业务系统深度集成定制专用智能体的能力。
同时,在产品研发中,我们把大模型技术和知识图谱、RPA、智能体等技术与电力业务场景进行深度融合,系统研发知识问答、数据分析、辅助业务流程智能化、虚拟电厂、低碳服务、能源优化等实际业务场景应用。目前,已经完成知识问答、对话填单、对话式数据分析与报告生成的产品研发。
《国企管理》: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今天,国家也在倡导软件的“国产化替代”,这应该看作是时代赋予远光的机遇,未来如何贡献远光智慧?
陈利浩:创业以来,远光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的软件研发,虽然过程很艰难,但我们坚持下来了。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层面不断强调自主创新,强调要“打好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提升国产化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这既证明了远光所坚持的道路是正确的,也让我们开发国产软件、应用国产软件,理直气壮、信心倍增。
当前的政策环境给远光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保持创业心态,用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推动企业升级、能源革命、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不断提升客户价值,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不辱使命,不负时代。
编辑/王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