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光輝╱圖文
從前,密祉是西南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那時國內的絲綢、茶葉、皮革大多經過這裡運往緬甸、泰國、老撾、越南,再將洋紗、布匹和藥材運回國內。大理古城至密祉百餘公里,常年過往的馬幫、商賈都要在這裡投宿。傍晚人喊馬嘶,曉時馬鈴叮噹,南來北往的商旅人士,來來去去,熱鬧非凡,帶來不同的商品和資訊。
綿延千里的茶馬古道穿過密祉,留下了一條文盛老街。老街南起鳳凰橋,北至文盛樓,長800餘米;兩側建築古色古香,鱗次櫛比,層層疊疊,至今仍住着數百戶人家,1,000多人。老街3、5米寬,中間青石鋪就的引馬石,長短不一,歷經滄桑,雖然失去了光澤,但是透過凹凸不平的路面,仍依稀可見馬幫留下的蹄印。昔日的聶家馬店,是一個土木結構的四合院,大門寬敞,便於騾馬隊出入;進門數十米長、2米多寬的走道兩邊是馬房和堆放草料的倉庫;盡頭是一個院子,主房兩側為廂房,不同等級的房間住着不同的馬幫和商賈;院內有口古井,馬幫抵達,卸下馱運的貨物,喝了清涼甘甜的井水,疲乏的人和馬匹頓時來了精神。
老街上有座古戲台,相當於現在的文化廣場。南來北往的旅人、馬幫在這裡欣賞彝族的山歌及花燈小調,洗去旅途的疲憊。戲曲聽了興濃時,觸動內心深處,情不自禁地哼幾句家鄉小調,不同的方言,不同的曲調,表達出相同的思鄉情感,文化交流就這樣默默進行着。
村口的鳳凰橋下流淌着一條清澈的亞溪河,河旁有一口水質清冽、甘泉湧動的泉眼,四周條石砌出6、7平方米的水池,2米多深,水靜如鏡,游魚細石,清晰可見,背後一堵照壁寫着「珍珠泉」三字。駐足井邊,輕輕拍手,一串串大小不一的水珠,如金線串起的珍珠,從泉底冉冉升起,故名珍珠泉。說來有趣,泉邊不遠就是亞溪河,一般都是河水高於井水,而這裡卻是井水高於河水,恰好印證了那句「井水不犯河水」的老語。
《小河淌水》這首歌曲在中國家喻戶曉,作者尹宜公是密祉人。1947年,尹宜公根據彌渡彝族山歌整理、改編、填詞的《小河淌水》,歌詞清新、質樸、自然,以「哎——」拉開帷幕,彷彿是從遙遠的山谷飄來,讓人為之一振;接着婉轉、悠長、低徊的聲調緩緩舒展開來。那低徊悠長的旋律,把人帶進了一個迷離、混沌的境界。一個悠長委婉的「哎」聲,奠定了全曲的基調,也為後來的抒情做了鋪墊,同時把人從喧囂的世界拉回到清幽、明淨的場景,由遠而近,構建起極富詩情畫意的美學意境。
《小河淌水》以其舒緩的旋律、優美的意境、感傷的基調,俘獲了無數人的心,被冠以「東方小夜曲」的美名,至今為止,是唯一被美國音樂學院編入音樂教材的中國民歌。2008年北京奧運會閉幕式上的那首《今夜月明》,就是《小河淌水》的旋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